<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前些天,我曾撰文《今时学〈易经〉:四重心意,叩问古老智慧》,探讨现代人学习《易经》的深层缘由。今日忽有感悟:公务员群体,作为人民的勤务员,或许是最应研读《易经》的群体之一——这份思考,也源于我曾身为公务员的经历。</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那篇文章中,我提到“快节奏的当下,《易经》仍能吸引学习者驻足,背后藏着四重深切缘由,每一种都映照着今人对文化与自我的追寻”,这四重缘由分别是热爱中国文化、重视国学经典、心怀好奇、勇于挑战困难。而这四重缘由,恰恰与公务员的身份使命、自我提升需求高度契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首先,公务员本应是中华优秀文化追随者与传承者的主体。热爱祖国与认同中华文化密不可分,而中华文化的源头,可追溯至“无字天书”八卦图。伏羲氏创八卦,初衷是让人类生存更安全、生活更和谐美好;如今公务员的使命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核心追求。这份跨越几千年的“为民初心”一脉相承,如此重要的文化源头,难道不值得公务员去借鉴、去了解吗?若面对八卦图时,不懂线条含义、分不清先天与后天八卦的区别,作为文化传承的主体,难免会心生遗憾与汗颜。因此,读《易经》,便是公务员探寻中华文化源头密码的重要途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次,重视国学经典是公务员提升文化素养的必然要求。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份连续性,既源于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执着热爱,更源于文化本身的优秀特质——而文化的优秀,正体现在经典之中。《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其理念不仅能让人领悟“乐天知命”的豁达,更能警示“居安思危”的清醒。从《易经》中衍生的文化理念,自带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这恰恰能为公务员应对工作中的复杂问题、推动事业发展提供思想滋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再者,面对《易经》的“神秘与实用”,公务员作为社会精英群体,理应心怀好奇、主动探究。“《易经》真能预测未来吗?”关于这部典籍的种种传奇说法,不应只停留在“人云亦云”的层面,更不该任由他人随意拔高或贬低。与其被动听闻,不如亲自翻开书卷,在阅读中解开心中疑惑,看清这部古老典籍究竟藏着怎样的智慧奥秘——这份探究精神,也是公务员面对未知、破解难题时应有的态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易经》的“难学”特质,更能激发公务员奋发向上的劲头。越是深奥的知识,越需要沉下心钻研;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要拿出迎难而上的勇气。容易掌握的知识人人可学,不必急于求成;但《易经》这样的经典,钻研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真正读懂它,不仅是超越自我的证明,更能为平淡的工作生活增添滋味,丰富业余时光,让时光不再因无聊而虚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于公务员而言,读《易经》应领悟《易经》所倡导的“德行、能力与智慧”,从古老智慧中汲取文化自信、担当精神与处世智慧,从而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这份跨越千年的智慧,值得每一位人民勤务员静心品读、用心领悟。(利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