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寺院—白塔寺

季秀(拒闲聊)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昵称:季秀</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5606366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有一座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妙应寺,因院内有一座始建于元代的藏式白塔又叫白塔寺,这座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为“冀神龙之扶持,资社稷之久长,保大业之隆昌”之目的,亲自勘察选址建造白塔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近阜成门内大街,远远的就能看到这座屹立700多年不倒的白塔。这座白塔就是阜成门一座地标建筑,阜成门内大街每天都车水马龙,那熠熠发光的白塔,向人们述说着京城的历史风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到白塔寺大门口,看到在旁边的角门处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1961年颁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那斑驳脱落的红漆大门,能告诉您这座寺院历史的悠久。让您想去看看这里记载着的佛教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白塔寺建造历史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北京城这里有建于辽代的永安寺,寺内曾有一座释迦舍利塔。永安寺早在金朝毁于战火,当时这里是一片狼藉,寺内释迦舍利塔仅存塔基。当年忽必烈选在这座塔基上建造白塔,由忽必烈的军师推荐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建造白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历时八年在1279年这座藏式白塔拔地而起,白塔建好后,忽必烈命人在白塔旁边,<span style="font-size:18px;">骑在马上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射出一箭,忽必烈下令以白塔为中心建造了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皇家寺院“大圣寿万安寺”。这些蒙古士兵从小骑马射箭,可以想象这座寺庙当年的规模有多大。</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忽必烈说:非巨丽无以显威严,非雄壮无以威天下。这座寺庙作为神权与政权的象征“坐镇都邑”,这座白塔与大都并称“金城玉塔”,据说盛名曾经轰动一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妙应寺是寺院围着塔建,塔在最中间。遗憾的是元末1368年的一场天降雷火烧毁了寺院,这座白塔奇迹般幸存下来。白塔是元大都城保存至今唯一完整的历史遗迹,也是中国内地年代最久、体量最大的藏式白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代天顺元年即1457年,明英宗下令重修寺院,并赐名为“妙应寺”。明代重建的妙应寺,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仅为元代的八分之一。基本上是我们看到的布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妙应寺坐北朝南,现在占地面积约13000平方米,比明代时期还是小了很多。妙应寺由正院和塔院两部分组成。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排列着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觉宝殿、七佛宝殿和塔院。塔院高出地面2米,并围以红墙,院内四隅各建角亭一座,白塔位于院子的中央偏北。院墙南门上额题“敕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院”。</p><p class="ql-block"> </p> 天王殿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过白马寺的山门,感觉第一进院落很宽敞左右是钟、鼓楼,色彩艳丽都是重新翻修过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一进院落的主体建筑是天王殿,天王殿前面有一对石狮子,这是白塔寺现存的历史老物件,他们两个像一对忠于职守的卫兵,一直坚守在这里静观750年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王殿正中供奉弥勒佛,左右是四大天王,背面供奉护法韦陀。这和其他寺院的布局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br></p> 大觉宝殿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走过天王殿就是白塔寺的大觉宝殿,大觉宝殿‌是白塔寺重要建筑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坐北朝南,</span>位于寺院中轴线上。 大觉宝殿为单檐歇山顶结构,面阔三间,黄色琉璃瓦顶,建筑恢宏壮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去白塔寺的时候,这里正在举办“物泽天华——唐卡艺术与天然颜料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次展览是由首都博物馆、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等单位联合主办,于2025年6月14日开幕,是北京白塔文化周的核心活动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展览内容有唐卡艺术与矿物颜料的应用,展厅里的内容涵盖传统唐卡制作工艺、天然颜料采集与加工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认识了什么是唐卡。唐卡是藏文的音译,指的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涵盖历史、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被誉为藏民族的百科全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展出的唐卡都是精品,每一幅都色彩艳丽,人物花鸟生动形象,远看好像每一幅都很相似,近观图片内容完全不同,表达的意境很深远,大多数都是表达藏教活动的场景和活动内容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里也展出很多做唐卡色彩用的矿石。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博大精深,在那个没有机械的年代,能够把坚硬的矿石做成细粉末状,还能保持色彩艳丽,有些色彩是多种材料调和而成,佩服古代工匠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到有一幅清代木本彩绘,看到介绍是:千手千眼大白伞盖佛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介绍说:大白伞盖佛母是诸佛事业的化身佛,其化相亦有多种,包括千手、十臂、六臂及二臂相的大白伞盖佛母等。 大白伞盖佛母属于密宗的佛,是显密合壁的化身佛,三世如来的佛母,扭转一切逆缘障碍的金刚本尊,降伏妖魔的贤神,大白伞盖经典是一切密咒的精华。</p><p class="ql-block"><br></p> 三世佛殿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塔寺的三世佛殿也叫具六神通殿, 面阔三间,歇山顶,在白塔寺的中轴线上。现在殿内正中悬挂乾隆皇帝御笔“具六神通”匾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世佛殿建筑精美,雕梁画柱巧夺天工,具六神通匾额下方的门楣上面雕刻着二龙戏珠,两条神龙腾云驾雾的姿态特别有皇家神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世佛殿为元代建筑风格,面阔五间,采用庑殿顶结构。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中尊)、阿弥陀佛(西尊)和药师佛(东尊),合称“三世佛”。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三世佛殿有“白塔寺历史文化展”。这里展出了白塔寺的前世今生的故事,从元世祖忽必烈选址,到聘请尼泊尔工匠阿尼哥建塔,这里都做了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阿尼哥的塑像在展区最佳位置,他是建造白塔的主要工程师。这座白塔是元朝政治的历史产物,也是汉朝、蒙古、藏族团结统一的有力见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一个电视屏幕,上面是元朝初建时期的“妙应寺电子复原图”,看着是特别宏伟壮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一面墙展出了“尼泊尔自然和文化景观”,介绍了元朝、明朝时期尼泊尔的佛教文化背景,和尼泊尔高僧与我国的文化往来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介绍说,中国和尼泊尔的友好关系可以追溯到东晋、唐朝时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一座尼泊尔“斯瓦扬布那特佛塔”模型,是一座白色塔座,金色塔顶的宝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说:这座佛塔也叫“博达哈大佛塔”,位于加德满都市中心以东 8 公里,是尼泊尔著名的古迹之一。塔高38米,直径100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博达哈大佛塔(Bodhnath)是全世界最大的圆佛塔,白色巨大的穹形,博达哈大佛塔是加德满都谷地文化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塔的建造者阿尼哥(1245年-1306年)出生于尼泊尔的“极致艺术之都”——帕坦,元代著名雕塑家,年轻时即来到中国,入仕元朝40年。 阿尼哥为佛教文化传播和汉、蒙,藏各族艺术融合以及中尼两国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尼泊尔人誉为“民族英雄”。</p> 七佛宝殿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佛宝殿是白塔寺的主殿,面阔五间,庑殿顶(是最高等级古建筑屋顶形式)。这里曾经是元朝时期皇家佛事活动中心,后于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毁于雷火‌,明代重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佛宝殿<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白塔寺内最大的殿宇,殿内原供奉七尊铜镀金佛造像,因此得名“七佛宝殿”,但这些造像已在20世纪中叶损毁,无法恢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塔寺七佛宝殿原来供奉的七尊铜佛不复存在,现在殿内中央供奉的是从护国寺移来的元代整樘楠木三世佛——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两侧侍立金刚力士。殿内还陈列着元代藏文经版等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佛宝殿里的藻井惊艳了游人,中间雕刻着一尊腾云驾雾的金色神龙,周围雕刻着金色的龙凤图案,看了这些就懂了什么是“龙飞凤舞”。龙为九五至尊,寓意龙凤呈祥!</p><p class="ql-block"> </p> 塔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塔院是白塔寺的最后一进院落,门楣上面挂着“赦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现在塔院面积很小,走进塔院也就站在这座白塔的前面,仰望这座七百多年屹立不倒的白塔,感觉是和历史对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塔高50.9米,由覆钵形塔身、十三重相轮、华盖及宝顶组成,是目前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塔身用铁箍加固,象征菩提心,顶部宝顶为鎏金铜制,重4吨。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塔为实心藏式佛塔,塔基是三层须弥座,塔身是覆钵形“宝瓶”,然后是十三层“相轮”(象征佛教十三重天的“十三天”),天盘上悬挂36只风铃,最上面的叫“塔刹”是鎏金铜质华盖五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塔身通体白色象征元代崇尚白色的传统,砖石结构外抹白灰,塔顶避雷针为现代加固设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座白塔是元代皇家寺庙及明清庙会中心,明清时期形成“八月八,走白塔”的民俗,据说饶白塔顺时针饶三圈能去病消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白塔寺的塔院是北京网红打卡地。‌‌我们也看到很多虔诚的人们在“走白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白塔的后面看到两棵棵古树,他们互相依偎着生长,这应该是一对“夫妻树”吧!没看到介绍他们的年代,但是看着树龄应该很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觉他们是这座白塔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塔寺是“先有塔,后有寺”,这座白塔与元大都城同建,是北京唯一保存完整的元代文物遗存,白塔见证了西藏与祖国统一及中尼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座元代白塔在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