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前言</h3></br><h3>2021年8月的一天,云南的林草局接到一通电话,电话那头是下级一个小乡镇的工作人员,他向林草局汇报了一件重要的事。</h3></br><h3>他在电话中说,他们这边有一位热心群众主动联系,说要上交几棵树。</h3></br><h3>这些树有什么稀奇?为什么有人要上交就引起了重视?</h3></br> <h3>带着疑问,县里的植物相关的专家出动了,马不停蹄地赶到这位热心群众的家中。</h3></br><h3>这位热心群众叫盘先生,他领着刚到的专家人员来到他家的院子中。</h3></br><h3>顺着盘先生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专家们呆住了,院子里有两棵树,周围还有一些小的树苗,而这些树竟然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植物。</h3></br> <h3>虽然只是看了一眼,但是它长着大大的羽毛一样的叶子、粗壮的黑褐色树干,一下子就让他们确认了它所在的植物大类,苏铁科。</h3></br><h3>专家们赶紧走过去,对这几棵树进行更加仔细的鉴定,通过观察它的叶片形态、枝干特点,最终确认了它的具体种类。</h3></br> <h3>这让专家们更加激动了,要知道,这种树曾经被宣布全球灭绝,又过了20年才重新发现,现存数量非常稀少,已经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植物了。</h3></br><h3>盘先生告诉在场的专家和工作人员,这两棵树是在2000年左右,他在地里干农活的时候发现的。</h3></br> <h3>当时一眼就觉得它们长的太好看了,也不知道什么保护植物的事情,没有多想就挖回家种着了。</h3></br><h3>这两棵树一种就是20年,期间也不知怎么的,周围又长出了许多小苗,盘先生就一起照顾着了。</h3></br><h3>直到前不久,听到了乡里的林草部门宣传保护动植物的事,才寻思过来,家里这几棵树应该是国家保护植物。</h3></br> <h3>盘先生没有犹豫,马上跟乡里的相关部门说了这件事,希望能主动上交这几棵树。</h3></br><h3>在场的人听完都被盘先生的格局打动,向他竖起了大拇指。</h3></br><h3>后来工作人员小心地把树挖出来,这一共有2棵大树和7棵小树,做好了保护措施之后被搬上了车。</h3></br> <h3>工作人员将会把它们带到植物园进行移栽,由更为专业的植物研究人员进行栽培养殖。</h3></br><h3>那么这种树究竟是什么呢?</h3></br><h3>多歧苏铁</h3></br><h3>多歧苏铁就是它们的名字,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植物,在2亿多年前就出现在了地球上,承载着地球漫长岁月的记忆。</h3></br> <h3>多歧苏铁的树干很特别,一半都在地下看不见,露在地面上的部分也不高,大概就20到60厘米,差不多到成年人膝盖上下的高度。</h3></br><h3>它露在外面的树干很粗,直径15到25厘米,跟一个小水桶的粗细差不多,颜色是黑褐色的。</h3></br> <h3>表面还留着往年叶片脱落的痕迹,一层一层的。</h3></br><h3>它的叶片也很有辨识度,通常只长1片,偶尔能见到2片,都集中在树干顶部,直直地向上挺立,看着精气神十足。</h3></br> <h3>多歧苏铁的叶子又长又宽,最特别的是它的羽片分三层长:</h3></br><h3>第一层羽片是对着长的,从横切面看往上张开,有点像龙骨的样子,第二层羽片是扇形或倒三角形,还会分好几次叉,带着短短的柄。</h3></br> <h3>最细的那层小羽片摸起来像皮革,形状是长椭圆,顶端尖尖的,根部慢慢变窄,边缘要么平的,要么有点微微的波浪。</h3></br><h3>叶柄是圆柱形的,挺长,上面还成对长着圆锥样的尖刺,从根一直长到快到顶端的地方。</h3></br> <h3>多歧苏铁喜欢待在高温、湿润又向阳的地方,最适合它生长的温度在23-32摄氏度之间,日照得有70%-100%才行。</h3></br><h3>它耐热、特别耐旱,就算土地贫瘠也能坚强生长,还抗风,是不折不扣的阳性植物。</h3></br> <h3>从分布区域来看,多歧苏铁可挑剔了,只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一些县市交界处,只有几个县能见到它。</h3></br><h3>在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在海拔250米到1100米的山地雨林或者湿润雨林的密林下找到它。</h3></br> <h3>每年4、5月,是多歧苏铁的花期。</h3></br><h3>多歧苏铁的雄球花长得像根圆柱子,颜色是黄色的,底部还带着一段短短的柄。</h3></br><h3>它的小孢子叶是倒卵形的,顶部呈半圆形,上面还带着几枚小裂齿,中间部分比较粗,往两边就慢慢变细。</h3></br> <h3>表面裹着一层黄褐色的短绒毛,不过等它长一段时间,这些绒毛会慢慢掉光。</h3></br><h3>再看雌株的大孢子叶,顶端那片像个卵形的叶片,边缘裂成了一排,看着就跟篦子齿似的,两侧大概有十五对细尖的裂片。</h3></br> <h3>裂片旁边还长着好几枚胚珠,这可是以后结种子的关键。</h3></br><h3>每年九到十月份,多歧苏铁就到了结果的时候,结出来的种子差不多是圆球形的。</h3></br><h3>不过这些种子也挑环境,得在温度、湿度都合适的条件下,才能慢慢冒出芽,长成新的多歧苏铁小苗。</h3></br> <h3>历史上的多歧苏铁</h3></br><h3>多歧苏铁的故事,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h3></br><h3>大约在2.8亿年前的古生代,甚至可能更早,在3.2亿年前的石炭纪,地球上就已经出现了多歧苏铁的身影。</h3></br> <h3>那时候的地球,和现在大不一样,陆地上到处是蕨类植物和早期的裸子植物,多歧苏铁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始了它漫长的演化历程。</h3></br><h3>到了1.8亿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恐龙时代,多歧苏铁来到了它的黄金时代。</h3></br> <h3>当时的地球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植物生长,多歧苏铁凭借着独特的生存本领,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h3></br><h3>它们高大挺拔,叶片舒展,为恐龙等大型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是那个时代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h3></br> <h3>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地球进入了新生代,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h3></br><h3>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很多植物都难以适应,多歧苏铁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h3></br><h3>就像动物界的恐龙走向没落一样,多歧苏铁的数量也开始急剧减少。</h3></br> <h3>尤其是经过第四纪冰川时期,地球上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气候极端恶劣,大多数苏铁类植物都没能挺过去,纷纷灭绝,多歧苏铁也几乎从地球上消失。</h3></br><h3>1975年,人们开始相信多歧苏铁在地球上已经绝迹,但谁也没想到,20年后,在云南的热带雨林中,它又奇迹般地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h3></br> <h3>这个发现让全世界的植物学家都为之兴奋,多歧苏铁不仅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对研究植物的进化、生态系统的演变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h3></br><h3>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保护它,让这来自远古的植物精灵,能一直在地球上快乐地生长下去。</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3fgWyEAqvTCcMsjQm56Uv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