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金色秋光映碧霄,色浓林野绘丰饶。2025年9月25日,秋风凉爽,丹桂飘香,西安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市人大机关2号楼318室组织召开《西安市地下水条例(草案二次审议征求意见稿)》立法论证会,邀请立法专家、实务部门代表齐聚一堂,以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原则,为地方性法规的精准化、实效性建言献策。此次论证会是西安市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立法提质增效的又一重要实践。</p> <p class="ql-block">聚焦“小切口”,探寻立法最优解。会上,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张炳淳强调,地下水保护是关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为了全面落实《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我市需要通过“小切口”立法实现精准治理。与会人员围绕立法的必要性、适当性及可操作性展开深入研讨。法工委法规一处张黎处长介绍了地下水条例制定相关情况;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原副主任赵建纲围绕立法目的以及具体规范、处罚等诸多方面作了详细论证;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原副巡视员杨文峰就增设地下水数据共享机制、法律责任等谈了自己的看法;西北政法大学李瑰华教授从法理学角度指出,条例需明确地下水权属与行政许可边界;西北大学权东计教授则结合城市规划实践,建议补充地下水采补平衡时文物保护方面的内容;雅世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飞建议增加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内容、并就个别条款逻辑严谨性再研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条例应立足西安水资源禀赋,突出“问题导向”,避免条文泛化。</p> <p class="ql-block">多方联动,凝聚立法共识。除专家外,市水务局、司法局等实务部门代表结合管理痛点提出建议。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何文虹建议在地热水方面明确协同监量机制。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陈建锋总结称,此次论证会体现了“开门立法”的广度与深度,为条例的修订提供了多元视角。</p> <p class="ql-block">逐条吸纳,打磨立法精品。张炳淳主任在总结中表示,法工委将系统梳理专家意见,整理归纳梳理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谋篇布局,修改完善。下一步,条例草案将紧扣西安地下水管理难点以提升针对性、努力平衡生态保护与民生需求以提升科学性、细化执法标准以提升可操作性,并拟通过基层调研等进一步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待成熟后依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p> <p class="ql-block">此次论证会彰显了西安市人大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的立法智慧。通过凝聚专家智慧与公众参与,条例有望成为兼具地方特色与示范效应的精品法规,为破解地下水保护难题提供“西安方案”。</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