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永平五铢钱是中国北魏宣武帝元恪于永平三年(510年)下令铸造的古钱币,属五铢钱体系,与太和五铢及前代旧钱并行流通。该钱币材质为青铜,直径范围1.84~2.55厘米,重量介于0.5~4.4克之间,钱文为篆书“五铢”二字,顺读且字形细长,背面多呈光背或平背设计。</p> <p class="ql-block">北魏永平五铢</p> <p class="ql-block">永平五铢 爱藏网误解为大统五铢</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魏五铢应为北魏永平五铢</p> <p class="ql-block">以上为永平五铢</p> <p class="ql-block">永平五铢和大统五铢对比</p><p class="ql-block">永平和大统整体看,字体较为接近 ,有传承,又有发展变化。两者铸造上:永平五铢平夷烂漫,五铢两字较狭长,大统五铢钱文规整精美,字体深浚。观察两者,只有大统五铢右侧内郭有竖杠,而永平五铢的穿口较大且无竖郭。以上都是最显著的特征。</p><p class="ql-block">西魏一共历任三位皇帝。但都被宇文泰掌控,且国力无法匹敌东魏,第一任西魏文帝,公元535登基,薨于551年。期间公元548年发生“候景之乱”,候景因高欢547年死后与其子高澄不合,叛国东魏,归顺西魏,后又怀疑西魏转又投奔南梁,然又因南梁与东魏交战时,候景被东魏名将慕容绍宗打的丢盔卸甲,还丢掉了归顺时献上的东魏领土,于是南梁与东魏暗下示好,候景使诈又验得梁武帝要将候景献给东魏交换质子,于是就揭竿而起造反有理,这一打就是四年。第二任西魏废帝,文帝长子,公元551年登基,被宇文泰鸩杀于554年,期间得利于南梁候景之乱间隙,西魏与东魏分别侵占了南梁合约三分之二的土地,对西魏来说得到了快速的扩充发展。第三任西魏恭帝,文帝四子,公元554年登基,而宇文泰于556年病逝,托孤宇文觉于其侄宇文护主持国事,同年十二月,宇文护迫使西魏恭帝禅位给宇文觉,隔年557年被宇文护杀害。西魏自公元535年至557年共23年,历经3位皇帝,至此西魏灭亡。</p> <p class="ql-block">大统五铢(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侯义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窑店街道胡家沟村仓张砖厂内,1984年12月至1985年1月由咸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咸阳市博物馆联合进行考古清理。</p><p class="ql-block">该墓为西魏大统十年(544年)下葬的砖室墓,墓主系北魏武阳公侯刚之孙、燕州刺史侯渊之子,官至太师开府参军事。</p> <p class="ql-block">考古发掘人时瑞宝先生在1988年第八期《陕西金融》的西魏侯义墓出土五铢钱币报道</p> <p class="ql-block">侯义墓出土五铢及北周墓出土直笔五铢</p> <p class="ql-block">开皇五铢(置样)</p><p class="ql-block">隋五铢是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为统一货币制度而铸造的流通货币,钱文采用篆书字体,"五"字左侧带有竖郭纹饰形成独特的"曲笔五"特征。钱币直径为2.3-2.5厘米,重量在2.6-3.9克之间,铸造工艺精整规范且铜质纯正。</p> <p class="ql-block">隋开皇五铢(曲笔)</p> <p class="ql-block"> 仅供钱币收藏爱好者参考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