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次教研,一次收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份耕耘,一份成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25年9月23日至25日荥经县胡长保小学教育集团以“聚焦核心素养,深耕学科课堂”为主题,开启了一场充满思想碰撞与智慧分享的教研盛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主持人 语文学科 石章美《中国神话传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石章美老师执教的《中国神话传说》导读课,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阅读兴趣。通过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还体会到故事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观念,更为整本书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span></p> 李铭艳《示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铭艳老师执教的古诗《示儿》,教学时兼顾诗词理解与情感共鸣,采用“以读代讲+情境联想”,借助补充资料,让文本中的古诗更加丰满,帮助学生具象化“王师北定”的含义,方法贴合古诗教学特点。</span></p> 夏凤《树之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夏凤老师形声字教学具象化,通过拆解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结合转盘游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形声字构字规律。课文理解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借助实物图片、简单手势有效助力。整堂课书声琅琅,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学生参与度高。</span></p> 陈丹《浪淘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丹老师巧妙构建了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让孩子们在思维碰撞中深化理解,大胆表达。课堂上更是书声琅琅,多种形式的朗读层层推进,使“九曲黄河”的雄浑气势跃然眼前。学生们整堂课兴趣盎然,参与积极,真正实现了高效而充满魅力的诗意课堂!</span></p> 数学学科 徐玉蓉《线段、射线和直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次课紧紧围绕“线段、射线、直线”的核心概念展开,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红外线光、绷紧的电线)巧妙切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降低了学习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通过“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和讨论中深刻理解三者的特征、区别与联系。课堂氛围民主、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span></p> 潘凤《认识厘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课教学目标准确,紧密围绕帮助学生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展开。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测量情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是注重直观感知,通过观察尺子、寻找身边约1厘米的物体等活动,让学生对“厘米”形成了清晰具体的表象;二是强化操作应用,组织学生用课本、铅笔等实物测量,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方法,深刻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师生互动自然,课堂氛围活跃。整体教学流程清晰,层次分明,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学生测量后,适当增加估测环节,培养学生量感,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和估测能力的协同发展。</span></p> 王平《小数除法》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课中教师准确把握了算理理解与算法掌握相结合的核心目标。教学层次清晰,从复习整数除法自然导入,巧妙运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如元、角换算)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课堂注重学生探究,通过关键问题“余下的2角怎么分?”、“如何表示出3个0.1?”等,驱动学生深入思考小数除法的本质。练习设计有梯度,从巩固到应用,实效性强。整体教学扎实,学生参与度高,算法掌握牢固。</span></p> 高国蓉《比的意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国旗)自然切入,巧妙地将抽象的“比”的概念具象化,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教学过程中,教师准确把握了概念教学的核心,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比的读写形式,更通过关键问题“比与除法有怎样的联系?”驱动学生深入思考,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课堂注重学生的自主表达与思辨,氛围活跃。整体来看,本节课情境创设生动,探究过程扎实,学生对“比”的意义理解到位。</span></p> 英语学科 刘良《Unit 1 Let’s be friends!》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良老师执教的内容是小学英语(外研版)新修订教材三年级上册Unit 1 Let’s be friends!第三课时Speed up。他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活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重点句型,并模拟真实语境开展对话练习,课堂节奏明快、高效,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理解与实践中深化认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span></p> 陈继蓉《Module3 Unit1 Where did you go?》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课以“谈论happy weekend”这一线索贯穿全文,继续学习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并做相应回答。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遵循新课标中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采用viewing+listening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文本情境并创设生活情境谈论自己的周末,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来实现任务目标。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span></p> 石静茹《Module2 Unit2 There are lots of beautiful lakes in China.》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节课是由石静茹老师所执教的六年级上册《Module2 Unit2 There are lots of beautiful lakes in China.》 本课主要谈论了我国的四个景点“黄山、长江、西湖、长城”。在新课教授后,石静茹老师让孩子们尝试用已知的简单句型描述这四个地方,并配上简单插图。孩子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学到相关英语知识,增加英语学习自信心,还能了解我国一些名胜古迹的常识。</span></p> 精彩瞬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研讨中升华。本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学习、反思与成长的平台,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未来,我校教师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研为抓手,让课堂更具活力,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真正提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策划:胡小教导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制作:徐宁 李松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审核:胡林</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