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一渡游记

逸乐

<p class="ql-block">  9月24日,我们一行游览了抗美援朝第一渡——鸭绿江国门景区。鸭绿江国门景区位于吉林通化集安市,它是我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铁路、公路两个口岸的边境国门4A级旅游景区。它通过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廊道、沉浸式隐兵渡剧场和音乐公路等生动再现抗美援朝的历史场景,让游客既可以切身感受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又可<span style="font-size:18px;">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隔江眺望对岸友邦满浦的景色,</span>领略鸭绿江两岸的不同风景。</p> <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16日,随着夜幕降临,鸭绿江面寒气逼人。最高统㞲一声令下,志愿军42军124师370团趁着夜色,从集结地辑安县(现为集安巿)出发。兵分两路,分别从铁路桥和其上游不远的水下桥飞速跨过鸭绿江,挺进朝鲜东线,抢占黄草岭等战略要地,为后续部队开辟通道。这里由此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第一渡”。</p> <p class="ql-block">  游览国门景区,有坐观光车和徒步两种方式。我和五连襟2人作为退役老兵,尽管天公不作美,连绵秋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但我俩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步行游览,怀揣一颗真诚之心致敬先辈。进入国门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廊道。它以文字、图版、视频相结合的形式陈列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过程、战争经过、经典故事和英模事迹等。全方位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土在极其恶劣和残酷的环境下,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发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1950年7月,42军吴瑞林军长亲自带队化装成列车员进入朝鲜勘察地形,制定渡江方案。抢占先机,隐蔽接敌,首战告捷,让“抗美援朝第一渡”在军史上留下了传奇色彩。42军124师370团是毛主席1950年10月8日发布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后,第一支渡江的团建制作战部队。他们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打赢黄草岭阻击战,为夺取战局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参观过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廊道,步行几分钟就来到了鸭绿江大桥。这是一座铁路大桥,据史料记载,为了确保渡江效率与行踪隐秘,42军早在“第一渡”之前便完成了铁路桥修缮(在铁轨两侧铺上木板,既不影响火通行,又可以让步兵过桥时如履平地)和水下桥抢建。</p> <p class="ql-block">  这一段的江面要比丹东那里狭窄不少,尽管烟雨濛濛,对面山路上的汽车、山坡上的房屋和铁路上的国门,依然看得清晰。这里还有个令人感到费解的“怪事”,在人们的常识里,朝鲜在我国之北,但这里却让双方互换了方位,集安市在鸭绿江之北,而对岸满浦市却成了江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这是对岸满浦的铁路国门</span></p> <p class="ql-block">  游览过铁路国门,我们又冒雨步行近半小时,来到公路国门参观。集安公路国门位于集安鸭绿江大桥国门景区内,是与朝鲜满浦市之间的国际性常年开放公路客货运输口岸。它是东三省建设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查验设备最先进的边境口岸,年通关能力进出货物50万吨、出入境人员20万人次‌。‌我们乘坐电梯上到四楼观景平台参观,有大倍望远镜供游客眺望对岸。由于江面不宽,我用手机拉近看到对岸边检人员正对一辆我方过境货车进行检查,画面比较清晰。</p> <p class="ql-block">  这是对岸边检人员正在对我过境货车进行检查。</p> <p class="ql-block">  集安曾作为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四百余年,历史文化遗存较多。今天,我们一行先后游览了丸都山城、高句丽古墓群、好太王碑及好太王墓、长寿王陵等景点,领略了集安古城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旅游一路赏景悦目的同时,还是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养心的好途经。</p> <p class="ql-block">  <b>丸都山城</b>位于集安市区北约2.5公里的丸都山上,始建于公元3年,初称尉那岩城,是我国北方高句丽时代早、中期最为典型的山城之一,曾两度为高句丽王都。现存城门址及宫殿、瞭望台、莲花池等遗迹,景区内还保存有大片的高句丽古墓群。2004年“丸都山城”与“国内城”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b>好太王碑</b>位于集安市大王乡,是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的纪功碑,由第20代王长寿王于公元414年刻立。碑体为角砾凝灰岩方柱形,高6.39米,四面环刻隶楷体汉字碑文44行,现存1775字。作为现存最早且文字量最大的高句丽金石文献,1961年与洞沟古墓群同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入选国家首批古代名碑名刻名录。经与现场保安交流得知,好太王墓早年被盗掘,现墓穴内仅存两块棺木板。</p> <p class="ql-block">  <b>长寿王陵</b>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的陵墓,建于公元5世纪初,是现存最完整的高句丽石结构陵墓,长寿王在位78年(公元412-491年),是高句丽全盛时期的君主。陵墓采用方坛阶梯石室墓结构,由精琢花岗岩石条垒砌而成,底部边长31.58米,高13.1米,共7级阶坛和22层石条,墓顶覆盖重50余吨的整块巨石,无粘合剂全凭力学咬合,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我们在好太王碑和长寿王陵游览时2次遇见一对恩爱的老年伉俪,他们从辽宁铁岭来此旅游,秋雨中耄耋之年的他们手牵手的剪影,本身就是一道诠释幸福真谛的亮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耄耋伉俪走出长寿王陵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还参观游览了集安市博物馆,它是全国唯一一座高句丽专题展览馆。占地面积13120平方米,建筑面积6459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2954平方米。建筑特点整体为八瓣莲花状,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水学理念和高句丽喜莲、尚石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b>集安</b>原名辑安,有“治外安内、天下安宁”之寓意。这一名称在清末设县时被正式采用,体现了统治者对边疆稳定的期望。‌‌1965年改名集安,突出“集体安宁”,寓意边境地区的团结与和平。集安城市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街景也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是9月23日早晨从丹东国道331零公里处出发,沿“此身必驾”331国道,一路边赏风景边赶路,途中还在宽甸满族自治县一个叫湾子沟地方的“野炊,别有一番情趣。约晚上7时抵达集安,入住网上预定的长城公馆·空景民宿。放下行李,即步行导航前往网民评价颇高的崔家高丽火盆,品尝具有民族特色的当地美味。</p> <p class="ql-block">  步行在集安街上,随处可见高丽火盆店,那种特有的香味扑面而来,沁人肺腑,令人垂诞欲滴。进入崔家火盆店,服务员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并推荐点个小份就行。本打算再点些其他菜,服务员说你们4人够吃了,不够再点吧。东北人就是实诚,与有的地方饭店服务员对食客点菜往往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形成鲜明的对比。高丽火盆与淮扬菜“全家福”有点类似,区别在于前者是干锅,后者是汤菜,而味道是各美其美。23日早上,我们一行还上集安早市体验了一下当地人的早餐文化。姐妹俩看见早市有店家现场打年糕,遂撸起袖子上场,抡起大锤有样学样“嗨哟,嗨哟”打起年糕,开心的像孩子一样,心满意足的快乐感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写于2025年9月24日晚,修改于9月25日上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