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秀九华山(上)

开心快乐

<p class="ql-block">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以莲花佛国著称,集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于一体,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现存寺庙99座,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等多项荣誉。‌</p><p class="ql-block"> 九华山为地藏菩萨道场,自唐代新罗王子金乔觉修行后成为佛教圣地,现存明代无瑕和尚等5尊肉身菩萨,被誉为“东南第一山”。其佛教建筑群与文人墨客题咏共同构成深厚的文化积淀。</p> <p class="ql-block">九华山核心景区根据季节、双休、节假日,对私家车进山有不同的管制规定。我们去时正逢周日,车子只能开到游客中心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的游客真多,我们购买了景交车联票后排队上了车,车子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一路上行,最后才到达九华街景区。</p> <p class="ql-block">九华街位于九华山景区内,地处海拔约640米的山中盆地,面积4平方公里,四周环山,属九华山核心景区及香客游人集散地。街区内设观光车停靠站,有衹园寺、化城寺、肉身宝殿等全国重点寺院,保留太白书堂、东崖云舫等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九华街镇于明清香火兴盛时形成雏形,现存唐代肉身宝殿、明代百岁宫等建筑群,延续僧俗共居传统风貌。</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九华街区与我曾于八十年代游览时的状况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今非昔比!如今的街道宽畅整洁、环境优美,成为了繁华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肉身宝殿位于九华山海拔700多米的神光岭上,由山门殿、慈明肉身殿、大雄宝殿、地藏禅寺四幢殿堂构成,总建筑面积2986平方米。我们从南门进入肉身宝殿,此门是朝山古道的主要入口。2013年3月5日,九华山月身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前往肉身殿的途中,已经走过了一段陡峭的81级台阶。进入肉身殿南门后又要走一段台阶。</p> <p class="ql-block">肉身宝殿是来九华山必到之处,香火极盛。肉身宝殿供奉金地藏肉身,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香火最鼎盛日为农历七月三十地藏诞辰。</p> <p class="ql-block">香客与游人来到此点燃三支香,四方鞠躬后插入香炉。</p> <p class="ql-block">九华山肉身宝殿是唐代高僧金乔觉坐化之地。坐南朝北,为两层飞檐翘角结构宫殿式建筑,歇山顶。大殿外为汉白玉台基,其建筑面积680.13平方米。唐贞元十年(794年)金乔觉99岁,无疾坐化,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不化。僧众视为地藏菩萨示现,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塔中,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为“肉身殿”,即九华山月身殿的前身。大殿正中为七层八面木塔,每层每面均供奉地藏菩萨坐像。</p> <p class="ql-block">九华山肉身宝殿是九华山最核心的佛教圣地,被誉为“东南第一山”的宗教文化象征。香客和游人会沿肉身宝殿绕行三圈,以表达对地藏菩萨的虔诚祈愿。</p> <p class="ql-block">钟楼位于肉身宝殿前的广场东侧,与鼓楼相对而立,共同构成佛教法器的象征。作为佛教寺院的传统配置,钟楼用于悬挂法器,兼具祈福与法事功能。</p> <p class="ql-block">鼓楼位于肉身宝殿前的广场西侧与东侧的钟楼相对,采用重檐歇山顶设计,与主殿风格统一。其功能除日常报时外,在地藏法会期间会配合钟声进行仪式性击鼓。</p> <p class="ql-block">转轮宝殿是始建于清代的幽冥信仰建筑。1973年毁于火灾,1989年重建完成,赵朴初题写匾额。殿内因供奉十殿阎罗并展现地狱场景,具有特殊宗教功能。</p> <p class="ql-block">上禅堂位于神光岭南麓,始建于明代,199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寺院以金沙泉和滴水观音闻名,禅意浓厚。</p> <p class="ql-block">广济茅蓬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历史上经重建、现代修复。殿内主奉南宋济公活佛与唐代药王孙思邈。现为比丘尼常住寺院,与净洁精舍等组成神光岭南尼庵群。</p> <p class="ql-block">净土庵</p> <p class="ql-block">旃檀林是九华山核心景区内的重要佛教寺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为化城寺七十二寮房之一,后经多次重建扩建,现为全国重点寺院。寺院由大愿宝殿、大悲宝殿、华严宝殿三大主殿组成,融合徽派民居与宫殿式风格,门窗梁栋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旃檀林为近代建筑代表,供奉四大菩萨。</p> <p class="ql-block">大愿宝殿供奉地藏菩萨,象征“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愿。</p> <p class="ql-block">大悲宝殿,供奉9.19米高四面千手观音樟木像,东西两侧配陀罗尼八十四像,后方为三十二应身及禅宗祖师像。</p> <p class="ql-block">华严宝殿主供14.8米高华严三圣铜像,背壁为海岛雕,两侧立9米高十八罗汉像。</p> <p class="ql-block">明净真身是九华山第十四尊肉身菩萨,指明净法师(俗名徐方柱)圆寂后经坐缸保存形成的全身舍利,现供奉于旃檀林古大雄宝殿,以其苦修头陀行和肉身不腐闻名。‌</p> <p class="ql-block">九华街建筑以皖南民居风格为主,白墙褐瓦。自1979年对街貌进行规划和全面修复后,展现了一派生机蓬勃的景象。环境优美,生活气息浓而独显魅力,成为朝山观光和休闲度假的旅游街区。</p> <p class="ql-block">九华山主题邮局内设有品茶区、文创展示区、阅读区及书信角。</p> <p class="ql-block">龙菴位于化城寺西侧区域,始建于明代,清代改建为尼众道场,现为安徽省重点寺院。其主体建筑延续清代民居风格,杏黄色墙体与传统佛教建筑特征相融合,寺内供奉有1995年移自化城寺的缅甸释迦玉佛。</p> <p class="ql-block">化城寺前的广场是九华山风景区的核心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广场面积约1864平方米,采用花岗岩铺设,呈半月形布局。周围分布着清代建筑群,现存建筑保留了康熙、乾隆皇帝题写的牌匾及传统宗教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的放生池形如半月,名为“月牙池”(亦称偃月池),池水清澈可映山景倒影,兼具自然与宗教意义。 ‌</p> <p class="ql-block">化城寺为九华山开山祖寺,始建于东晋,唐代成为地藏道场,现为九华山历史文物馆。化城寺为全国重点寺院。佛经有”指地化城”之说。该寺位于九华山化城峰西南,化城盆地中心,故名化城寺。平地高台上建寺,地位突出,气势非凡。寺前高悬赵朴初题写的”九华山历史文物馆”横额,遒劲秀美;四根石柱上刻有两副名联,对仗工整。一曰:“大圣道场同日月,千秋古刹护东西”;二曰:“华峰前香云缥缈,化城寺里花雨缤纷”。</p> <p class="ql-block">千余年来古寺历经兴废,在岁月长河中依然耸立。现存四进民居式殿宇,前三进为清代建筑,四进为九华山唯一的明代建筑,近期按原貌修复。</p> <p class="ql-block">二进弥勒殿展出珍贵历史文物700件,其中明、清藏经、贝叶经、血经、金铜印、圣旨、清帝御书等被誉为镇山之宝。1996年至1997年,该馆54件历史文物曾远至韩国汉城、庆州展出10个月,观众达50万人次,产生了轰动效应。韩国比丘尼无垢因筹办此展在汉城建立永久性金地藏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金地藏”帽、鞋(清代)。信众们根据九华山史料的记载对金她藏描述,绣制了虎头、龙紋图案的僧帽、鞋。供奉至化城寺。</p> <p class="ql-block">血经,为明代僧人无瑕禅师耗时28年,以舌血调研很珠濡笔恭书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共计81卷,为九华山镇山之宝,佛门圣物。该书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谛听,俗称独角兽,为金地藏坐骑,清康熙年间姑苏众信士募化冶铸敬献九华山乃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为第三进建筑,其结构采用传统木制工艺,内部梁柱采用榫卯连接,未使用钉子。殿内木雕精细,如九龙盘珠、祥云瑞蝠等图案展现了传统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通慧禅林始建于清初,原为化城寺东序寮房之一,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后于光绪七年(1881)重建。寺院坐落于九华街,依山而建,建筑群由五座徽派民居式殿宇组成,呈现粉墙黛瓦的典型风格。1988年比丘尼仁义倾尽积蓄主持重修工程,历时两年恢复道场规模。现寺内供奉有中国佛教史上首尊比丘尼肉身菩萨——仁义师太全身舍利,成为九华山第十二尊真身菩萨的供奉地。 </p> <p class="ql-block">仁义师太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出家后精研中医,圆寂前七日绝食,遵循佛教坐缸仪轨完成蜕变。</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为二层楼阁式建筑,一层供奉释迦牟尼佛,二层设悦珠殿供奉仁义师太肉身菩萨。</p> <p class="ql-block">悦珠殿内供奉中国佛教史上首尊比丘尼肉身菩萨仁义师太(1911-1995),其1995年坐化后坐缸三年不腐,最终成为金身菩萨,现存于通慧禅林悦殊殿。‌‌</p> <p class="ql-block">殿内的仁义法师生平介绍~</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是寺院的主要建筑之一,以供奉千手观音菩萨著称。</p> <p class="ql-block">通慧禅林内的龪朴初题字“知恩报恩”是其书法艺术与佛教思想融合的重要体现。</p> <p class="ql-block">祇园寺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首,明代建筑融合佛教文化。规模宏大,为全山佛事活动中心。2013年3月5日,九华山祇园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九华山祇园寺始建于明代,清代多次重修和增建。九华山祇园寺与甘露寺、百岁宫和东崖禅林合称九华山四大丛林,为禅宗法系。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鳞次栉比,布局紧凑,层次分明。九华山祇园寺是九华山宫殿式与民居式组合规模最大的寺院,由灵官殿、弥勒殿、大雄宝殿、客堂、斋堂、库院、退居寮、方丈寮、光明讲堂及藏经楼等10座单体建筑组成。</p> <p class="ql-block">寺院全部建筑分布在四层台基上。</p> <p class="ql-block">第二层台基上的大雄宝殿采用重檐歇山顶,红墙环绕,金黄琉璃瓦覆盖其上,使得整个建筑显得高大而宏伟,令人肃然起敬。殿中三座莲花座上安坐着三尊高达7米的喷金大佛,壁雕佛教故事,气势宏伟。它们是九华寺庙中最为庄严的佛像。大佛两旁,十八罗汉像分列,各具神态,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地藏殿内以地藏王菩萨为主尊,象征“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精神,与九华山作为地藏道场的核心地位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本篇的九华街景区核心景点有:肉身宝殿、上禅堂、旃檀林、化城寺、通慧禅林、祇园等。下篇将介绍天台和百岁宫两大核心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你的浏览和支持!</p> <p class="ql-block">手机拍摄于2025年8月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