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秋像一首诗

沽上闲人

<p class="ql-block">浅秋像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当光阴在枝头酿成半熟的诗,似乎夏末的蝉鸣还在枝叶间留着半缕余温,风已悄悄换了语调。不再是盛夏那种裹挟着热浪的急切,而是像浸过井水的棉线,轻轻拂过眉梢时,带着三分凉润、七分温柔——浅秋就这样,不声不响地漫过了玻璃窗。</p><p class="ql-block"> 它从不是浓墨重彩的张扬者。不像春要缀满姹紫嫣红,也不像冬要铺展一片素白,浅秋的底色是“半”字酿成的诗。枫叶才染了三分酡红,像少女颊边未褪尽的红晕;银杏还擎着半树绿黄,阳光穿过叶片时,能看见脉络里流淌的暖金。连云朵都变得疏朗起来,不再是盛夏那种沉甸甸的积雨云,而是像被风吹薄的棉絮,散在瓦蓝的天上,连影子都带着轻浅。</p><p class="ql-block"> 走在浅秋梅江公园林间小路上,最妙的是听声音。脚下的梧桐叶刚黄了边缘,踩上去不是深秋的脆响,而是带着点软乎的“沙沙”声,像怕惊扰了墙角还开着的几朵雏菊。小区拐角卖糖炒栗子的铺子刚支起炉子,甜香还没漫开,只在风里飘着一缕浅淡的暖,勾得人想起多年前买了小宝栗子拿给同事,坐在办公室剥栗子的时光,却又不急于此刻拥有。连鸟儿的叫声都慢了,不再是盛夏的急促,而是落在枝头,一声一声,带着点闲逸,像是在和浅秋说悄悄话。</p><p class="ql-block"> 浅秋的日子,是“刚刚好”的温柔。晨起时不必急着添衣,薄外套搭在肩上,风穿过衣袖,不凉也不热,刚好能让人清醒。午后坐在画室前的院子里,阳光透过半黄的枝叶,洒在木椅上,不是盛夏的灼人,而是像盖了层薄绒,暖得人想打个盹。傍晚煮一壶桂花茶,花瓣刚落进水里,香气还没散开,只在鼻尖绕着一圈浅淡的甜,配着天边慢慢沉下去的橘色晚霞。点一支香烟,于云雾间眼睛半闭半睁,透过云雾仔细端详壁毡上的画,那画中的树也染上了朱膘色,瀑布流水缓慢流动,仿佛连时间都慢了下来,这一切像极了退休后我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秋是凋零的开始,可浅秋偏不这样。它是收获前的酝酿,是繁华后的沉淀,像人生里那些不疾不徐的时光——不是年少时的热烈张扬,也不是年老后的沉静淡然,而是中年时那份“懂得”:懂得欣赏半开的花,懂得品味半凉的风,懂得在得到与失去之间,留一份从容。就像枝头的果子,浅秋时还带着点青,却已藏不住内里的甜;就像田里的稻穗,浅秋时还没完全金黄,却已弯下了谦逊的腰。</p><p class="ql-block"> 浅秋最动人的,是它的“不圆满”。叶子没有全黄,花儿没有全谢,阳光没有全暖,却正是这份不圆满,让人心里留着念想。就像我们的生活,没有十全十美,却因为那些小小的期待——期待下一场浅雨,期待栗子香再浓一点,期待枫叶再红几分——而变得生动起来。它教会我们,不必执着于极致的完美,那些轻浅的、淡淡的、带着点遗憾的美好,才更让人珍惜。</p><p class="ql-block"> 站在浅秋的风里,忽然就懂了:原来最好的时光,不是轰轰烈烈的瞬间,而是像浅秋这样,带着点凉,带着点暖,带着点甜,轻轻浅浅,却能落在心里最软的地方。它不像春那样让人雀跃,也不像冬那样让人沉静,却像一位老朋友,轻轻拍着你的肩,告诉你:别急,慢慢来,那些美好的事,都在浅秋里,慢慢酝酿,慢慢到来。</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都能像浅秋一样,不慌不忙,把日子过成一首轻浅的诗——风起时,笑着闻桂香;叶落时,坦然赏秋光。不负这浅秋的温柔,也不负这人间的每一段好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