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 <p class="ql-block"> 珲春的黎明别有韵味,天边的云彩被晨光浸出暖融融的红晕,像将熟未熟的帝王蟹,带着鲜活的橙红与浅黄,零散又鲜活地“散”在天幕上。</p><p class="ql-block"> 当这抹霞光漫过街边的屋角、拂过晨醒的草木,整座珲春便彻底从静谧中苏醒。带着对这座边境小城的眷恋,我们收拾好行囊,向着下一站——绥芬河,继续出发。</p> <p class="ql-block"> 沿途风光流转,车厢里的歌声与窗外的景致交织,不知不觉便抵达了这座“被火车拉来的城市”——中东铁路的起点,藏着太多待我们发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首站打卡绥芬河三代国门,站在国界之畔,钢铁建筑的硬朗与口岸的庄重感扑面而来,随手一拍都是承载着特殊意义的风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代国门,巍峨矗立于边境线上,蓝天白云下红旗飘扬,远处山峦起伏,近处铁轨延伸向远方。这里不仅是地理的边界,更是历史与现实交汇的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 绥芬河三代国门分别始建于1987年、1991年和2014年,从简易的铸铁手动挡杆逐步发展为现代化建筑,见证了中国边境贸易的开放历程和国家实力的增强。</p> <p class="ql-block"> 踏入市区,一座俄式建筑率先闯入视线,便是建于1914年的人头楼。四层方形楼宇静静矗立,最令人驻足的是三、四层外檐下那32个立体西洋人头像浮雕,阳光洒在上面,仿佛能看见百年前俄罗斯赤查果夫茶庄里茶叶的清香,也能触摸到它作为日本领事馆、县政府办公楼时的岁月痕迹。</p> <p class="ql-block"> 穿过街巷,来到绥芬河市博物馆,这座1913年的苏俄侨民学校旧址,如今成了讲述城市过往的“时光匣子”。14个展厅层层递进,从绥芬河的自然风光,到口岸贸易的繁华,再到文化传承的脉络,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文字,都在诉说着这座城的百年变迁。</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很有意思,古老的明黄色墙体上,对面玻璃窗反射的光影,恰似“博爱”二字悄然镌刻,历史感与这份温暖意蕴奇妙交融,一下子就戳中了心窝~</p> <p class="ql-block"> 转角遇见东正教堂旧址,1913年的建筑带着典型的俄罗斯宗教风格,“协达亚·尼古拉教堂”的名字藏着历史的温度。1945年战事曾让塔楼受损,1950年与2008年的两次修复,让这座教堂重新焕发生机,红墙与穹顶在蓝天下格外肃穆,仿佛在低声吟唱着跨越世纪的祷告。</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站是中东铁路记忆馆,可惜抵达时已近闭馆时分,只能匆匆掠过馆内的陈列,留下一丝小小的遗憾,明日再来。</p> <p class="ql-block"> 饥肠辘辘之际,一顿“嘎嘎香”的威虎山铁锅炖驱散了所有疲惫,热气腾腾的食材在铁锅里翻滚,香气四溢,是属于绥芬河最质朴的烟火味。一日行程在烟火气中收尾,而边城的故事,仍在风中低语。</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入住绥芬河套娃酒店,当一回套娃,哈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