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父亲(11)

鶗鴂未鳴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十一章</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3年,随着邓小平同志第二次复出,政治高压态势有所缓和,给许多人带来了希望。父亲因病重的原因,他终于获准回家养病。</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父亲出现在家门口时,全家人几乎都认不出他了。曾经的帅哥县长、县委副书记,如今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背弯了,头发白了许多,身体极度虚弱——肝硬化腹水、低蛋白、重度营养不良,连走路都艰难。但他的眼神中始终透着一股坚毅,他对我们说:“不用怕,没事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回家养病的日子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因父亲“身份特殊”、“事关重大”,怕受牵连而不敢接收他住院,必须请示当地高层“有关部门”,而“有关部门”又百般推诿,踢皮球、打太极。母亲四处奔走,却处处碰壁。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在家里自行照顾父亲,看着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我们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母亲默默地承担起了照顾父亲和整个家庭的重担,她的眼神中满是忧虑,但在父亲面前却总是强装镇定,鼓励父亲要坚强。我和兄弟姐妹也都懂事地帮着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再给父亲增添任何负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在病床上常常陷入沉思,我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的遭遇和这个混乱的时代而痛心,但他从未在我们面前抱怨过一句,他总是说:“相信组织相信党。”、“一切都会过去的。”在史无前例的运动中,大大小小的领导干部都受到了冲击,大家都在各自的困境中挣扎着。但偶尔也会有一些消息传来,说一些地方的情况开始有所好转,一些被错误批判的同志开始得到平反。这些消息就像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父亲也总是鼓励我们,要相信组织相信党,不要失去信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里,父亲的命运犹如一叶扁舟,在时代的巨浪中起伏跌宕。历经了政治迫害的漫长寒冬,终于等来了冰雪消融、春回大地的时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身体稍好转后,被安排到合水水库的人造小平原指挥部。那时,他的身体状况依旧不容乐观,走一段路都感觉要耗尽全身的力气,脸上时常带着疲惫与病容。而母亲在合水水库的柑橘农场上班,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离得近,父亲挂职到那里,好歹能有母亲在身边照应着,相互间有个依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合水水库,这个承载着父亲诸多回忆的地方,时隔多年,他又重新踏上了这片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土地。望着周围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往昔的点点滴滴想必都涌上了心头。只是此刻的他,是处于半休养状态,工作更多的是一种力所能及的参与,一边调养着那千疮百孔的身体,一边尽自己所能为工作贡献一点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6年,整个中国都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那场灾难性的动乱终于结束了,国家就像从一场噩梦中苏醒过来一般,政治环境开始逐渐拨云见日,走向正常的轨道。而父亲的身体也随着这向好的大环境,慢慢地又好了一些,随后便被安排到了梅县地区上官塘水库的农场,岗位虽有了新变动,可级别却没有改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那之后的几年里,父亲一直积极地配合组织的审查工作。他把自己在“文革”期间所遭遇的种种不公,那些刻骨铭心的痛苦经历,还有那些无端被强加的罪名,都一一详细地写成了陈述材料。那厚厚的一沓材料,足足有10多万字,每一个字都仿佛是父亲那段黑暗岁月里的一滴眼泪、一声叹息,凝聚着他所承受的委屈和无奈。漫长的等待,煎熬的审查过程,父亲始终怀着对党和组织的信任,默默地承受着一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终于,曙光冲破了阴霾,父亲迎来了平反的那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9年12月,在兴宁县大坝里体育场召开了那场意义非凡的万人大会,多少老干部在这场大会上洗刷了多年的冤屈,重获名誉,他们的人生迎来了新的开始。可父亲,那个一贯务实的实干家,或许真的是早已看透了世态炎凉,人间百态,官场的残酷以及人性的丑陋,对于功名利禄也早已看淡了。当组织通知他参加大会时,他只是平静地说了句“相信组织相信党”,却并没有去出席那场关乎他政治生命的盛大集会。他没有像很多人那样,在大会上扬眉吐气,振臂高呼,宣泄多年来压抑在心底的愤懑。在他看来,那些场面上的举动都太过浮华,他懒得去应付,他更愿意用一种淡然的心态去面对这失而复得的名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间来到了1981年,经过多年的清理、甄别工作,人事组织部门通知父亲去取回运动中所有不实的档案材料。当看到那满满一大皮箱的材料时,那些纸张仿佛承载着过去沉甸甸的苦难,见证了父亲被冤枉的岁月。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快到家的路边,父亲竟一把火烧了那些材料。看着那熊熊燃烧的火焰,父亲一脸平静,他说:“功过是非就让后人去评说吧。”那一刻,没有兴奋,没有哀伤,没有埋怨,也没有牢骚,他就那样坦然地站在那里,仿佛将过去的一切都随着那火焰一同消散在了风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组织部门征求父亲对工作安排的意见时,父亲只是简简单单地说了一句话:“服从组织安排。”他常说,自己本就是个放牛娃出身,小时候家里穷,只是读了点书,最初的想法不过就是寻一条能养活自己的谋生之路罢了,哪曾想机缘巧合之下走上了从政的道路,还当上了官呢。所以在他心里,来也好,去也罢,一切都随缘,安排个看守大门的工作他也觉得没什么不行的,就像电视剧里那刚正不阿又随性洒脱的刘罗锅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或许是考虑到父亲的身体状况,1981年1月,组织上安排父亲担任了广东省总工会梅县地区办事处副主任,同时兼任梅县地区合水疗养院书记、院长职务,具体负责梅县地区干部职工健康疗养的工作。合水疗养院的位置得天独厚,坐落在合水水库风景区内,依山傍水,碧波荡漾,岸边绿树成荫,花草繁茂,风景优美得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确实是个疗养的好去处。父亲来到这里后,对这个工作环境很是满意,他觉得能在这里为干部职工们的健康出一份力,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事就是这般奇妙,父亲再次回到了合水水库,这个印证着他人生足迹,寄托着他深厚感情的地方,仿佛是命运的安排,让他在这里续写着自己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风暴逐渐平息,社会秩序逐渐恢复正常。父亲也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他继续以自己的忠诚、才华和努力,为地方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的父亲,没有因为曾经遭受的那些苦难而心怀怨恨,相反,他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每天,他总是早早地起床,迎着初升的朝阳,迈着略显蹒跚却又坚定的步伐走向疗养院的办公区。他会仔细地查看每一个疗养设施是否完备,关心每一位入住疗养干部职工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在疗养院的工作会议上,他总是认真倾听大家的意见,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为提升疗养服务质量绞尽脑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尽心尽力为干部职工的福利、健康事业做着大量的工作。他时常会深入到病房中,和疗养的干部职工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病痛和烦恼,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鼓励他们要积极面对生活,战胜病魔。对于疗养院的工作人员,他也总是耐心地指导,传授一些照顾病人的经验和方法,督促大家要时刻保持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父亲经历了无数的磨难,身体也大不如前,曾经硬朗的身躯变得有些瘦弱,头发也愈发花白,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可他的精神却越发矍铄,那眼中闪烁着的光芒,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告诉我们这些子女,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坚强地挺过去,只要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够迎来希望的曙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这样,父亲在地区工会兼疗养院院长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默默奉献着,直至退休。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叫朴素的忠诚,什么叫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纯粹热爱。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对得起组织的信任,要对得起国家给自己的这份工资待遇。”在他看来,工作从来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而是实实在在地为大家做点事,尽自己的一份责任,而这份朴素的情怀,也成为了我们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面对何种风雨,都能勇往直前,坚守内心的善良与正直,传承这份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岁月悠悠,父亲平凡又不平凡的一生,就像合水水库那平静湖面上泛起的层层涟漪,虽然看似波澜不惊,却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成为我们家族永远敬仰和传承的精神坐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