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与耻:日本民族性里的双重面具,藏着哪些历史密码?

人间清醒谢礼根文章

<p class="ql-block">  大家好!今天咱们聊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日本的“礼”和“耻”。提起日本人,你可能会想到大街上鞠躬九十度的行人,干净到没一片落叶的街角,还有服务业那种永远挂在脸上的微笑,妥妥的“高素质”印象对吧?</p> <p class="ql-block">  可转过头再看,核污水说排就排,对二战侵略历史要么否认要么模糊,甚至皇室过去那些乱伦旧事,又让人觉得“这咋跟讲礼貌的样子完全对不上”?这种“表面有礼”和“内里无耻”的割裂,真不是偶然,是日本文化里早就埋好的根。今天咱就从历史、文化、社会心理这三个角度,把这层“双重面具”给扒开了说。</p> <p class="ql-block">  首先得说一个核心点——日本的“耻感文化”。这跟咱们常说的“凭良心做事”不一样,也跟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人家西方是心里觉得不对就叫犯错,可日本的“耻感”是啥?是“别人觉得我不对,我才叫丢人”。简单说,“丢面子”比“做坏事”更让他们难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就拿二战后那所谓的“一亿总忏悔”来说,听起来好像全日本都认错了,可实际上呢?把“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和“打输了战争的责任”混在一起,大家伙儿一起扛,等于谁都不用真正负责。每个人都躲在“集体”这个壳子里,你说我有错?不,是我们“大家”都这样,最后变成了“我只是服从命令的小螺丝钉”,真正的罪责早被稀释没了。</p> <p class="ql-block"> 还有核污水排海那事儿,日本政府天天喊“符合国际标准”,可之前处理核污水的系统出问题,工作人员被核污染液体溅到,这事儿他们轻描淡写就过去了。为啥?因为先保住“我们做事合规”的外部形象最重要,至于普通人的生命安全,反而排在后面。这就是耻感文化的逻辑:只要表面上说得通,外人挑不出大错,内里的道德底线能往后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再说说日本的“集团主义”,这玩意儿更有意思——他们的道德是分“内外”的。对自己人,比如公司、家庭这些小团体,那叫一个忠诚和睦,职场上守规矩、互相帮衬,看着特别靠谱;可一旦到了“外人”或者“外部群体”面前,那态度就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冷漠甚至掠夺都有可能。</p> <p class="ql-block">  这得从古代说起,日本是岛国,资源少,自古就养成了“抱团生存”的小团体意识。到了江户时代,等级制度一搞,大家更得依赖内部秩序才能活好。那对外呢?古代的倭寇去中国沿海抢劫,不就是把“对外掠夺”当成生存手段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放到现在也一样,东京电力早年间隐瞒核泄漏,神户制钢伪造数据,这些企业造假事件,本质上都是“家丑不能外扬”。先把内部的错误捂住,别让外人看笑话,至于对公众诚实、对消费者负责?那都是后话。你看,对内部讲规矩的“高素质”,和对外部无道德的“没底线”,其实是一回事的两面。</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点特别耐人寻味——日本文化总爱用“审美”盖过“伦理”。啥意思?就是把一些不道德的事,用“美”或者“传统”包装一下,就当道德评判不存在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江户时代不是有“色道”嘛,说白了就是情色交易,可他们偏要给它赋予美学意义,说这是一种“文化”,一下子就把“道德不道德”给绕过去了。再看皇室历史,仁德天皇跟同父异母的妹妹通奸,天智天皇娶了舅妈还兼自己的亲妹妹,这些搁哪儿都算乱伦的事,他们用“维护皇室血统纯正”一说,就合理化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现在核污水排放不也是这个路子?不管对海洋、对全人类有没有危害,先拿“技术合理”“符合标准”这些说法包装,把“不道德”的核心给遮住,跟当年用“美”遮丑,逻辑一模一样。</p> <p class="ql-block"> 最后咱得说说根源,这一切矛盾,跟日本的地理和历史脱不了干系。作为岛国,封闭的环境让他们很容易产生“只有我们最厉害”的优越感,古代就自称“太阳升起的国家”。到了近代,这种优越感失衡了,就变成了靠侵略别人来“重建秩序”的野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再加上国土小、资源少,日本人天生就有“危机意识”。一方面,这种危机催生出极致的秩序和效率,比如他们的防灾体系,那是真完善;可另一方面,也让“对外掠夺”被当成了缓解危机的办法,二战时的扩张就是典型例子。</p> <p class="ql-block">  聊到这儿,其实也清楚了:日本的“高素质”,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生存智慧;而“道德差”,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判断总被外界牵着走——怕丢面子、看集团脸色、用审美遮丑,唯独少了内心的良知标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所以对日本来说,真要打破这层假面,得从“怕别人说不对”变成“自己知道不对”,从只讲表面规矩,回归到尊重人、尊重伦理的本质。不然,再精致的礼貌,也只是裹着文明外衣的空壳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而这对咱们所有现代文明也是个提醒:追求效率和秩序没错,但千万别丢了那份“凭良心做事”的反思能力。今天就聊到这儿,你们对日本这种“双重性”有啥看法?评论区咱接着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