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杨家岭

南山一樵

<p class="ql-block">走进这座石砌建筑,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却信念坚定的年代。墙上那块红底白字的牌匾写着“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旧址 1939.1-1947.3”,字迹虽已略显斑驳,却依旧庄重有力。屋内陈设简朴,几张木桌、几条木凳,还有一张铺着白色床单的床,被褥整齐地叠放在床头。墙上挂着几幅黑白照片,照片下是简短的文字说明,讲述着那段峥嵘岁月里的故事。阳光透过拱形窗户洒进来,照在书架上,那些泛黄的书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过往。</p> <p class="ql-block">站在“杨家岭刘少奇旧居”门前,我举起相机,想把这扇门连同那份沉甸甸的历史感定格在镜头里。门半开着,阳光从门缝中洒进来,照在门前的石板上,暖洋洋的。门上的红底金字牌匾写着“杨家岭刘少奇旧居 1938.3-1943.10”,字迹清晰,仿佛昨日才挂上去。门内隐约可见一个人影,或许是另一位游客,也或许只是光影的错觉。右边的信息牌上,密密麻麻地写着旧居的历史,我驻足细读,仿佛与那段历史有了一次近距离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这面墙上挂着两幅黑白照片,左侧是一位神情坚毅的男子,右侧是五位身穿军装的战士,他们站在一起,目光如炬。照片下方的文字说明记录着他们的故事,那些字句虽简短,却足以让人肃然起敬。墙边的木质架子上摆放着几件旧物,长椅静静靠在一旁,红色的围栏将它们圈起,仿佛在守护着一段不能遗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屋内陈设简朴,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中是延安的山川风貌,笔触虽不华丽,却透着一股质朴的力量。木桌上放着一只茶壶和几个碗,旁边是一把木椅,仿佛随时会有人坐下来泡一壶茶,聊一聊当年的故事。红色的隔离带将一部分家具围起,那些木凳和桌子静静地立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谁再来坐一坐,说一说那段岁月。</p> <p class="ql-block">这座土砖建筑静静地坐落在山脚下,周围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斑驳陆离。几位游客在门前驻足,低声交谈,仿佛怕打扰了这里的宁静。墙上那块红色的标识牌格外醒目,上面写着“杨家岭革命旧址”,提醒着我们这里曾是历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女孩穿着校服,站在“杨家岭朱德旧居”的门前,认真地讲解着什么。她的声音清脆而坚定,几位成年人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门上的红底金字牌匾写着“杨家岭朱德旧居 1940.5-1941.3”,阳光洒在上面,映出一片温暖的红色。背景中,那面黄色的墙壁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平凡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这座现代风格的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整洁,红门红窗与浅色的墙体相映成趣,门前的灰色砖块铺得整齐,周围树木的影子投在地上,斑驳而静谧。这里没有战火的痕迹,却依旧让人感受到一种庄重的氛围,仿佛历史的回响仍在耳边。</p> <p class="ql-block">抬头望去,天花板上悬挂着几面红色旗帜,旗帜上的镰刀锤子图案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背景是一座拱形舞台,舞台上方挂着一条红色横幅,上面写着醒目的白色汉字。几位游客在拍照,也有人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仿佛在与历史对话。右侧墙上挂着两幅黑白照片,照片下是简短的文字说明,讲述着那个年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室内悬挂着几面红色旗帜,背景是拱形的天花板和木质结构,墙上挂着红色横幅,上面写着党的标语。几位游客在拍照,也有人静静驻足,仿佛在感受这份庄重与肃穆。石碑静静立在树影下,上面刻着“杨家岭革命旧址”几个大字,字体遒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被树木环绕,门前几位游客正在参观,蓝天白云下,建筑显得格外庄重。红旗在风中轻轻飘扬,仿佛在向我们致意。另一块石碑上刻着“杨家岭革命旧址简介”,详细介绍了这里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站在碑前,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这块石碑上刻着“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安革命旧址”,并标注了时代为1937-1947年。国务院总编号为第23号,革命旧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分类号也为第23号,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于1982年12月9日设立。站在碑前,我仿佛看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那些为了信仰而奋斗的人们,他们的精神依旧在这片土地上回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