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三千年的晋祠(二)晋祠“三宝”

晨曦

<p class="ql-block">晋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久远、保存最为完整的唐宋祠庙式古典园林,是集我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晋祠文化遗存极为丰厚,现存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古建筑98座,可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因而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其中,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圣母殿、举世罕见的十字形古桥鱼沼飞梁和金代建筑献殿,被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宋代建筑孤例——圣母殿</b></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是为唐叔虞的母亲邑姜而建,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年—1032年),重建于1102年(宋崇宁元年)。大殿前临鱼沼飞梁,左有善利泉,右有难老泉,在全祠处于独冠中居的地位。大殿高19米,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布置近似方形。殿身四周围廊,采用“减柱法”扩大内部空间,使前廊显得十分宽敞,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为宋代建筑孤例。</p> <p class="ql-block">殿周柱子略向内倾,角柱显著升起,形成飞檐;殿顶黄绿琉璃相加,远看飞阁流丹,气势雄伟。殿前檐柱上雕盘龙雕于1087年(宋元祐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八条盘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中国最早的水陆立交桥——鱼沼飞梁</b></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位于圣母殿与献殿之间,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十字形古桥,初建于北魏前,被誉为中国最早的水陆立交桥。</p> <p class="ql-block">鱼沼泉位于圣母殿与献殿之间,为晋水第二泉源。古人以方为沼,圆形为池,因此池是方形,池中又多鱼,故名鱼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桥,古人有“飞梁石磴,陵跨水道”之说法,故曰“飞梁”。沼上架十字飞梁,下由18根八角石柱支撑,桥面东西宽阔,南北下斜如翼,翩翩欲飞。飞梁,最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已经建成,现在我们看到的鱼沼飞梁是宋代的遗存,距今也有9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是研究我国古代十字形桥梁建筑的孤例,也是我国桥梁建筑艺术史上利用特定环境成功营造的一则杰作和典范。所以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评价它“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外观玲珑似凉亭的金代建筑——献殿</b></p> <p class="ql-block">献殿是给圣母殿邑姜供奉祭品的享堂,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重修。采用纯榫卯结构,无一颗钉子,四面通透如凉亭,通风设计利于贡品保鲜,被称为“古代冰箱”。其疏朗利落的梁架和斗拱结构,为金代建筑,整个大殿疏朗利落,看上去既是一座庄重的大殿,又似一座轻巧的凉亭,是我国唯一的殿和亭结合的建筑,是古代建筑中的瑰宝,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宝”建筑均位于晋祠中轴线,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圣母殿代表宋代殿堂式构架的典范,鱼沼飞梁展现桥梁工程的超前性,献殿则彰显金代实用主义智慧。它们与晋祠“三绝”(周柏、宋代彩塑、难老泉),都是晋祠作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的核心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