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的认知

申向东

<p class="ql-block">做了N年大酒店、高档娱乐会所、洗浴中心及大型超市职业经理,半年前的我,尚非收藏之人,对古玩之道懵懂无知,更未曾涉足其间。彼时,古玩收藏在我眼中不过是尘封于博物馆的旧物陈列,遥远而陌生。然而,这一承载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领域,正悄然焕发新生,如春潮涌动,席卷城乡。从昔日皇室秘藏,到今日寻常人家的案头清供,古玩已跨越阶层的藩篱,走入大众视野。那日,我斜倚沙发,阳光洒落,墨镜后的目光尚带慵懒,生活如静水缓流。直到一次偶然步入古玩展拍会,才惊觉水面之下,竟潜藏着如此深邃的文化暗流——那些沉默的器物,仿佛低语着千年的故事,轻轻叩开了我内心尘封已久的门扉。</p> <p class="ql-block">最初的接触,不过是一时兴起的闲逛,却在不知不觉中,演变为一场有意识的追寻。历史由文物书写,文物即是凝固的时间。当我以艺术之眼回望过往,方知古玉之温润,是大地孕育的德性;青铜之庄重,乃礼乐文明的风骨;瓷器之纹饰,藏着匠人指尖的呼吸;钱币之流转,记录着经济血脉的搏动;奇石之千姿百态,是自然的诗行;珠宝之璀璨,则映照出人间情致的万千气象。展柜中一枚银币静静安卧,双龙盘绕,目光如炬,仿佛穿越百年仍能摄人心魄。边缘汉字清晰可辨,像是某个时代的签名,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那一刻我顿悟:收藏,不只是占有,更是一场对话——与匠人对话,与岁月对话,与文明对话。每一件藏品都是一扇窗,推开它,便能窥见一段被遗忘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三次邵东古玩展拍会的洗礼,让我结识了邵东收藏名家杨总(阿伟)与深耕十七载的肖总,不仅有幸得遇良师,更由此与古玩收藏结下不解之缘,成为这一领域的忠实爱好者。承蒙杨总盛情相邀,我与好友周铂峰先生(资深健康调理大师)亦有幸担任邵东古玩展拍会的主持人与拍卖师,站上那方承载文化传承的讲台。那枚刻着“壹万鉑金圆”的古币,虽经岁月磨蚀,却透出沉静的力量。它不再仅是货币,而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第一次执槌时,声音微颤却坚定。当落槌声响起,心中涌起的并非成交的喜悦,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守护。每一次主持,都像在主持一场跨越时空的仪式,连接过去与当下,唤醒沉睡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金银币、钱币、瓷器、铜器、玉器、木器、书画、邮票、竹木牙雕、佛像……这些传统收藏门类,历经岁月沉淀,始终拥有庞大的拥趸与市场,古往今来皆为收藏主流。与此同时,黄铜、乌铜、斑铜、白铜、银、沙金、朱砂、绿松石、鸡血石、寿山石、紫陶、黄龙玉、苴砚等新兴材质,亦如后起之秀,悄然崛起,丰富着收藏的版图。我开始留意那些曾被忽视的小众之美:一块绿松石,色泽如湖水般澄澈;一方寿山石印章,温润中透出灵气。它们不似青铜般威严,亦无瓷器之华彩,却自有其低调而深远的韵味。收藏的视野由此拓宽——真正的收藏,不在于追逐热门,而在于发现那些被时光打磨出独特气质的物件,在寂静中听见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随着深入了解,我愈发感受到收藏之神奇——它令人痴迷,令人沉醉,一旦入局,便难以自拔。当今社会,谈论文化、投资文化已成风尚,而像我这般初涉此道者,也在不断学习中积累知识,渐入佳境,越陷越深,终至倾心。收藏的过程,实则是自我提升的旅程。以热情为灯,以智慧为舟,以不懈奋斗的精神为桨,穿越真假难辨的迷雾、价格波动的惊涛与知识盲区的暗礁,一往无前地奔向心中的收藏理想。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那只玉雕瑞兽蹲卧于蓝布之上,白中透橙,神态灵动,仿佛下一秒就要跃起奔腾。我凝视良久,竟觉它如我内心写照——从最初的旁观者,到如今跃跃欲试的参与者。收藏之路虽非坦途,却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不断学习、思考、成长。每一次判断,都是一次对眼力与心性的锤炼。</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组精美的古代玉器,包括一尊站立的动物雕塑与一只带盖玉瓶。动物雕塑姿态生动,线条流畅,细节精微,表面光滑如脂;玉瓶雕刻繁复花纹,盖合严密,整体风格古朴典雅,置于深色展架之上,更显其珍贵。那尊玉兽昂首挺立,仿佛凝聚了千年的精气神;玉瓶纹饰细密而不失秩序,透出古人“天人合一”的审美哲思。它们无声,却教会我沉静、专注与敬畏。原来,收藏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一种内在的修行——在凝视中沉淀,在把玩中觉悟。</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片展示了一套古代文物,安放于黑色保护盒中。中央是一只雕刻精美的龟形器物,背甲纹路复杂,似蕴天象;周围环绕各式玉器与石器,有长条形、圆形、不规则形,材质似玉似金,排列有序,庄重肃穆,彰显其历史价值与神圣地位。龟形器居中而卧,背甲如天穹,腹甲似大地,象征古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它不仅是一件器物,更是思想的载体,是先民世界观的具象表达。我渐渐明白,收藏的终极意义,不在升值获利,而在理解与传承——理解古人的智慧,理解文化的脉络,理解我们从何处来。每一件藏品,都是文明长河中的一滴水,而我有幸,得以捧起其中几滴,细细品味,静静聆听。</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组陈列在泡沫保护盒中的古代玉器,包括一尊卧姿动物雕塑、一只带盖玉瓶与一件小型玉雕。动物姿态自然,肌肉线条柔和;玉瓶雕工细腻,纹饰精美;小件玉雕造型独特,意趣盎然。三者排列整齐,背景为深色展示盒,更凸显其精致与历史价值。它们安静地躺在盒中,宛如一群沉睡的精灵,静待有缘人唤醒。我轻轻合上盒盖,心中却波澜起伏。半年前,我还是个门外汉;如今,我已能在拍卖会上侃侃而谈,在灯下研读古籍,在市集间寻觅遗珠。收藏改变了我——它让我慢下来,去倾听器物的低语,去感受时间的重量,去思考文明的延续。原来,我们收藏的从来不是物件,而是时间,是记忆,是文明的回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