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D24(2025.9.22)</b></p> <p class="ql-block">精神状态饱满。启程向通天河方向进发。原本想从玉树沿通天河向下游走。无奈沿河的G215有封路,只得绕道前往第一个打卡点。</p><p class="ql-block">出玉树往公主庙,从那里走乡道绕道。</p><p class="ql-block">这一绕,绕出了新惊喜。</p><p class="ql-block">过公主庙不远,路边有巨大的玛尼石。新奇但没太在意,因为这里离公主庙不远,且这里是加工玛尼石的主要地方。出现玛尼石挺正常,摆在这里也挺好看。</p> <p class="ql-block">越往前走,道路越窄,景色越美,山谷之间,树丛茂密,流水潺潺,</p> <p class="ql-block">进入勒巴沟,路边大大小小的玛尼石越来越多,随石形凿刻,大有巨石雕凿,小有巴掌大石片布满经文,六字真言单字,指甲盖大小经文,满目皆是。看规整残破程度,感觉年代不一,保不齐真有唐留下来的真迹。</p> <p class="ql-block">有的在路边随意摆放,有的在溪流里被激流冲刷,</p> <p class="ql-block">再向前,看见一处刻满六字真言和经文的山体,原来这是勒巴沟恰岗摩崖后刻,当地人称之为山嘛呢。相传是文成公主进藏时曾经穿过这条沟,并命人在沟内刻下佛教岩画。</p><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进藏路过玉树,在玉树停留了一年之久,在此传授农耕织布技艺,深得当地民众爱戴。她指导当地人在山体岩壁上刻凿佛像和六字真言及经文,就是在这个沟里。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沟里这么多玛尼石和岩刻。后来当地民众也效仿着雕凿,<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表达对公主的敬仰,并寄托祝福、祈祷吉祥。至今这</span>沟里的村子成了当地玛尼石刻凿的主要产地。</p><p class="ql-block">如此不期而遇,简直是种幸运。</p> <p class="ql-block">走小路一直插到金沙江边。</p> <p class="ql-block">正常路线是从通天河往下游到金沙江,因封路导致走小路先到了金沙江。于是逆流而上一段,去寻找通天河上的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又一个不期而遇。逆流而上前往通天河时,经过金沙江0公里处。</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巴塘河与通天河交汇,由此形成了金沙江之处。左边青绿河水的是巴塘河,前方两山间黄色水体是通天河,汇流向右的黄色水体就是金沙江。奇怪的是我们就离开通天河一会儿,它啥时候变黄了呢。不过这界限分明的汇合还是蛮令人感叹的。</p> <p class="ql-block">跨过大桥回到G215,从巴塘河角度看交汇。</p> <p class="ql-block">转到通天河一侧看交汇。突然冒出个问题:这通天河啥时候变黄了?在曲麻莱沿通天河行走时,它明明是青绿青绿的啊,咋几天没见它就黄了呢?</p> <p class="ql-block">沿通天河向上一段,到达今天第一个地标,唐僧晒经台。因为小雨蒙蒙,下到晒经台有点滑,只得停在不远处的空地上。</p> <p class="ql-block">在空地上看不远处的晒经台。传说唐僧师徒取经归来时,在通天河被老龟掀翻,取回的经书落在通天河里被水浸湿。唐僧便在此晾晒经书,于是经书上的字被印在了石头上。据说字迹至今还在,无奈因雨未能下去证实一下。</p> <p class="ql-block">再往上游不远,即到达第二个地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坐落在老的通天河大桥旁边的一个高起平台上。从平台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往左</span>可以看到新的通天河大桥和宽阔的通天河。</p> <p class="ql-block">往右看就是老的通天河大桥。</p> <p class="ql-block">三江源保护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span>三河源头均在青海玉树,<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处青藏高原腹地,</span>被称为“中华水塔”。</p> <p class="ql-block">好啦,完成寻密,往下一目标进发,德格县,格萨尔王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G215一路盘山过垭口,在青海玉树即将到四川甘孜的前20几公里山路上修路,不光难走,还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拔4450左右</span>遇阻,停车等了一个多小时。感觉那天说的“今日走过所有崎岖,未来全是坦途”这话有点早,这不就被打脸了。</p> <p class="ql-block">天气也在变化,从云中见天,到云雾弥漫到乌云压顶到细雨靡濛濛再到雪花撒撒,反正是一会儿不如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好容易熬到了放行。过了垭口就是四川甘孜的石渠县境内,从现在起,我们别青入蜀,进入川西。</p><p class="ql-block">路况简直天壤之别,一路狂奔。</p><p class="ql-block">因为憋了许久的放松,加上积压了许多后车的追撵和时小时大的雨,连路过很有名的石渠县尼格嘛尼石经城都没能停下,遗憾错过。</p><p class="ql-block">川西景色与青海甘南相似,海拔虽都在4200左右,倒是草地明显茂盛,树木见多。</p> <p class="ql-block">大片的湿地水系,空气湿润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和青海藏区一样,时常出现在半山坡的寺庙,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草地上的草明显的茂密,长的高了许多。牦牛也多如群蚁,终见马群。</p> <p class="ql-block">川西藏区玛尼堆与青海的不同,基本都是叠摞成长长的石径墙,嵌入彩色佛像。</p> <p class="ql-block">今天好像藏传佛教的什么日子。在石渠县一大片草原上,有许多喇嘛在搞什么运动。</p> <p class="ql-block">休闲的打球的骑马的,像是个什么节日。</p> <p class="ql-block">一群僧人在骑马奔跑追逐</p> <p class="ql-block">小雨时断时续时大时小。行进中看到一处山体刻画满六字真言和经文纹饰,非常精美。山前停了几辆车,有几个喇嘛在那聚集着。好奇地停下来,拍照后跟喇嘛们聊会天。</p> <p class="ql-block">对面的山体特别特殊,整体金黄泛红,与周围的山体完全不同。山左边有个洞被围挡着,喇嘛说那是个温泉。他们经常来这洗澡。</p> <p class="ql-block">征求了他们的同意,好奇地进来看看。泉水的确温烫。</p> <p class="ql-block">两侧山峰越来越高耸,山被浓密的松树覆盖,<span style="font-size:18px;">路在山谷间穿行,如同穿过一线天。</span></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喇嘛生活的村寨。藏式建筑错落在河两旁,有小商店小卫生站,与其它村寨无大差别,只是走动的都是喇嘛。现在生活变了,喇嘛们也都开着车出行了。</p> <p class="ql-block">临近德格县几公里的地方,赫然出现一尊大佛,就在国道边。这是著名的达马洞。巧的很,此时雨过天晴,乌云散开,成了烈日当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约30多米高的释迦牟尼佛立像,不过被白布帘遮挡,不得真容。单看露出部分的雕凿,十分精美,色彩鲜艳。</span></p> <p class="ql-block">大佛边上的岩壁上雕凿了许多小佛像,涂以颜色。</p> <p class="ql-block">沿立佛洞向两边延伸的山上,布满了摩崖石刻壁画,色彩鲜艳、神态生动。</p> <p class="ql-block">大佛对面的大白塔是康巴博纳大佛塔,在蓝天下格外洁白。</p> <p class="ql-block">造型精美,塔旁还有一个特大的玛尼堆,由成千上万的画片堆成,雕刻着五颜六色的字和神像。</p> <p class="ql-block">围绕着白塔和玛尼堆四周的山上,都是彩色的摩崖石刻壁画,</p> <p class="ql-block">受光方向的雕像就显得更加格外艳丽。</p> <p class="ql-block">与大佛相对的白塔后边,是个很大的寺院,那是已有300年的德格印经院,由德格第十二代土司却吉·丹巴泽仁创建,历时30年建成。印经院保存着约29万块传世的藏文典籍印版,包括经文、史籍、画版等,约占藏族文化中70%的古籍,有些已是孤版。</p><p class="ql-block">德格印经院依旧延续着传统的印经方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拉萨印经院、拉卜楞印经院并称三大印经院并居首位。</p> <p class="ql-block">沿G215前行不远,进入德格县城。城市在两山夹一河的山谷里,呈细长条。房后临河,波涛汹涌,仰头看悬石临头,耳听波涛震耳,让人胆战心惊,当地人倒很习以为常。</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格萨尔王的故里,也是南派藏医发祥地。这里的海拔也降到3270多,这高度对我们已经是很舒适了。</p> <p class="ql-block">城市建筑依山势而建,红黄的藏式房屋在山上层层叠摞,无章而有序,但很有趣。想必他们出趟门回趟家都是一种日常锻炼的方式吧。</p> <p class="ql-block">城市虽不大,却也很繁华。霓虹闪耀,有点小香港的味道。只是路段短点,街上喇嘛多点。</p> <p class="ql-block">城市中心自然是格萨尔王广场,这里是他的故乡,这里的人们以他为荣耀。</p> <p class="ql-block">感受一下湍流的河水从高楼中奔涌而过的场面吧。</p> <p class="ql-block">与格萨尔王广场不远,有个现代化的更大的广场,康巴文广中心广场。广场氛围与传统截然不同,正在搞一个地产推广活动,在动感音乐的地震声中,几位裙短布少的女孩卖力地跳着摇头晃脑的舞步。不久后的晚上,接替她们的就是民众的锅庄。</p> <p class="ql-block">生活就是这样,色彩各异形式各异,你方唱罢我登场,各不相干又彼此互容,共同演绎着向前发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D25(2025.9.23)</b></p> <p class="ql-block">从德格县出来,初阴后晴,继续沿G215赏景前行,时常停住脚步</p> <p class="ql-block">傍穿德格县城而过的色曲河一路行驶,</p> <p class="ql-block">色曲河也是金沙江的一个重要支流,不久它将汇入金沙江。</p> <p class="ql-block">出县城不远即遇到一隧道。看到金沙江对岸山壁上红色的“西藏”大字,知道我们到了川藏交界了。</p><p class="ql-block">于是,没进隧道,向旁边的小路开过去。这一开,开出了个新天地。</p> <p class="ql-block">青绿的色曲河在此与昏黄的金沙江汇流,融入滚滚的金沙江。江河交汇,界限分明,甚至能感觉到浓度都不一样,并排着滚滚向前。</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岗托渡口,是解放军十八军进藏的地方。当年,第十八军左路部队在岗托渡口,用牛皮船强渡金沙江,藏军凭借江畔碉堡据险顽抗,双方激战,互有伤亡。直至次日下午,藏军被彻底击败,缴械投降。由此打响了解放昌都第一枪。解放军十八军也在西藏后来的解放和建设中威名远扬。</p><p class="ql-block">岗托,这个金沙江畔的古老村落,由此成为西藏和平解放的起点,被历史赋予了“西藏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沿着金沙江前行,</span>与对面的西藏遥遥相望,走过一个大转弯。这大概可以算是金沙江第一湾吧,标准的Ω,不知它为什么没成为第一湾。是因为没有人烟,还是不够大。反正我看到的第一湾在此。</p><p class="ql-block">一路看来,称第一的甚多,连源头都有好几个,各有标准,标准不同而已,知道就得了,别太认真。</p> <p class="ql-block">对面山上的寺庙,想想曾是一个吐蕃王国,今天以河为界成为遥遥相对的两省,也蛮有意思的。历史蛮有趣的哈。</p> <p class="ql-block">白曲河汇入金沙江。大概黄河入海看的不清楚,今天让我把汇流看个够,</p> <p class="ql-block">最喜欢丁曲河的交汇,金沙江水涌过堆起的沙滩真的宛如金沙,青绿色的丁曲河汇入遇到金沙滩的阻挡,顺流而下,两者肩并肩前行,互不干扰了许久。那种色彩分明,真的好看。</p> <p class="ql-block">太喜欢这个交汇,换个角度再来一张。发挥下想象力,那金沙滩像什么?</p> <p class="ql-block">回头看看丁曲河。河水清澈,前面山谷叫麦宿,传说当地出产药材,是“天神丢失药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到白玉古渡。</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欧曲河汇入金沙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今天是不是把各种交汇看个够。别急,还有。</p><p class="ql-block">今天遇到的几个交汇河流,都是金沙江的主要支流。一路也有许多小溪流汇入,算不上河流,也就没有名字。</p> <p class="ql-block">往白玉县方向,路过一村庄的铁索桥。感觉很有意思,上桥看看。</p> <p class="ql-block">桥是铁索上横纵两层木板,<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侧有铁网防护。只能过人和摩托车,机动车是不可以过的。这是两岸村民交通通道。到</span>桥上走几步,使劲摇晃摇晃,还挺稳当。下边就是滚滚江水。</p> <p class="ql-block">赠曲河与金沙江交汇。是不是有点审美疲劳了?今天简直是交汇日。</p> <p class="ql-block">G215离开金沙江,开始在山林中穿行盘绕。</p> <p class="ql-block">盘山过垭口,林木茂密,据说这就是东方小瑞士。我好像在青海在内蒙还在哪都去过叫东方小瑞士的地方,就是没去过真瑞士,是不是咱真得去比较比较。</p> <p class="ql-block">茂密的大山总有一个各色的山头,光秃秃硬生生,让整个大山顿时显得那么霸气。</p> <p class="ql-block">山间已经看到远处的雪山,从地理位置看,大概是格聂峰。因为前方就是巴塘,格聂峰正处于巴塘和理塘之间,是川南第一峰。也是藏区著名的神山圣地,被称为“横断之心”。</p> <p class="ql-block">临近巴塘,巴曲河又出现在行经路上,这又是一只金沙江重要支流。</p> <p class="ql-block">与巴曲河相伴而行,顺流而下。进入巴塘县,从它身边绕过。</p> <p class="ql-block">远远的来个巴塘县城的全景。巴曲河从城中穿城而过。走318进藏的时候曾经到过巴塘,以为这个城市不大。现在远远的看个全貌,才知道那时所知只是管中窥豹,小看了这个城市,现在怎么也找不到曾经住过的那个地方的方位。</p> <p class="ql-block">绕城而过,到达巴曲河与金沙江的交汇处。此处建了一个水电站,巴塘水电站。巨大的水柱从闸口喷出,扬起巨大的水花,空中弥散着水雾,伴随着巨大的水流声。喷涌而出的水柱砸在金沙江上,把两河汇流迅速搅混成为金沙江本色。</p> <p class="ql-block">诡异的很。从对面西藏两山间汇入金沙江的一条河流,红色的河水与之前所有汇入河水的青绿完全不同,真的是红红的,且河水流量不小。</p> <p class="ql-block">这条红色河流与黄色的金沙江水倔强地毫不相容,并肩前行了二十几公里。G215钻了十几个隧道出来,还能看出两色之分,只是红色越来越窄,</p> <p class="ql-block">经过二十几个隧道群之后,再见金沙江,已经是青绿色的河水了。大概在哪个隧道外有个水坝,形成了什么水库吧。</p> <p class="ql-block">从此,不知啥时变成黄色的通天河,与巴塘河相汇,摇身一变成为浑浑黄黄的金沙江,一路裹挟夹带各路支流,又在这里变得清澈青绿。</p> <p class="ql-block">不久,G215也离开金沙江,在山间盘绕,而身边多了一条湍急的河流。这是从波密那边雪山融化下来的雪水,形成的又一支流定曲河,这条河将穿过得荣县,最终与金沙江合流。</p> <p class="ql-block">大山深处,白色的藏式建筑,蓝天辉映,<span style="font-size:18px;">景色绝美。同是藏区,川南这边的藏式房屋是白色的了。</span></p> <p class="ql-block">山石林立山尖高耸,显得十分凌厉,似要戳破天空。山尖上插足一间庙宇。是的,是插足,那山尖的只能容下一足。</p> <p class="ql-block">盘山过垭口,焕然另一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进入得荣县的地界,先是高原草场的草畜平衡区,</p> <p class="ql-block">再是太阳谷景区</p> <p class="ql-block">随后进入得荣县,一个被定曲河穿城而过,沿河形成的狭长小城。海拔已经降到2410多了。</p> <p class="ql-block">得荣县面积不大,位于四川西南部,横断山脉干热河谷地带,东汉时为白狼国属地,后属吐蕃。建国后划为四川,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川滇藏结合部。藏族比例超过95%。</span></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看到了不曾看到的、除了锅庄舞以外的另一种藏族歌舞形式,弦子。</p><p class="ql-block">如同跳锅庄舞一样,人们聚集在一起,开始人少,后来越聚越多,围成圈,踩着同样的节奏,跳着同样的舞步,不同的是每人手里拿着像二胡一样的乐器,横在腰间,拉着相同的乐曲。这种表演形式还是头一次见,也是头一次听说。</p> <p class="ql-block">广场另一边,就是藏区必不可少的锅庄舞。不过这里的锅庄,已经有了广场舞的味道,不那么纯粹了。</p> <p class="ql-block">入川以来,深深地感受到陇青蜀三个藏区的不同。入川后,从川西到川南,人口越来越多,村镇越来越密,建筑工地越来越多,X投X建工程到处都是,藏族风格越来越淡,多了许多被同化的味道,宗教色彩也趋于淡化。比如藏区有住民就有白塔,这是定式化的标志。其它地方的白塔四周都是干干净净的一片空地。而这边已经经常看到周边堆满杂物。白塔也不像其它藏区那么洁白。</p><p class="ql-block">入夜,再看看这个奔流不息的定曲河,再看看这个不被奔腾河水惊扰的小城。明天,我们将出蜀入滇,踏上长江之行的下一个节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续5)</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