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阿塞拜疆共和国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的外高加索地区东南部。首都巴库是第一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位于阿布谢隆半岛南侧的海湾内,在巴库,代表人们对火的崇拜的地标,莫过于遥望里海的火焰塔了。火焰塔由三座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组成,设计灵感来源于阿塞拜疆古代对火的崇拜,象征着“火之国”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里海巴库湾</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巴库老城区</p> <p class="ql-block">里海之滨的特色建筑</p> <p class="ql-block"> 巴库老城是首都巴库的历史核心区,形成于12世纪希尔凡王朝定都时期,2000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以其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墙、迷宫式街巷和融合波斯、阿拉伯及欧洲风格的建筑而闻名,是外高加索地区最古老的城市遗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 席尔旺沙宫位于巴库内城,是巴库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宫殿的所有建筑均用平整到会反光的石头筑成,经过打磨后呈牛奶白色,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成金赭色。当时的工匠非常用心、细致地对石头进行打磨,工艺精密到几乎看不到接缝,展示了中世纪阿塞拜疆建筑的杰出典范。</p> <p class="ql-block"> 少女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7世纪、修复于12世纪的防御堡垒,</span>位于老城东南角的里海畔,后历经修缮和海岸线的变更,现距离里海不到100米,塔高27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8层圆柱状结构,可容纳200余人。平面呈</span>钥匙孔状,北圆南尖,塔内有一口古井,还有一些陶制的管道,曾抵御1304年大地震,是巴库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 比比-海巴特清真寺,位于里海巴库湾,原建筑建于13世纪,后被摧毁,现在看到的是1999年按照原资料复建的。</p> <p class="ql-block"> 黑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以其独特的流线型设计和白色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墙体著称,</span>仿佛组成了一幅三维空间扭曲的形态,无棱无角,唯有一个个看起来超越现实存在的光滑曲面环环相连。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呈现出不同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文化中心广场上的造型和雕塑</p> <p class="ql-block"> 在阿塞拜疆语中“阿塞拜疆”是火的国度的意思。巴库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许多天然气在地表自然溢出,一旦遇到火源,便会长年燃烧不熄。在古代,由于地质科学尚未发达,人们很容易将这种现象视为神迹。巴库火祠,这个闻名全球的“永恒之火之地”,其现存的宗教建筑修建于17到18世纪,曾是印度教、锡克教、琐罗亚斯德教等教徒拜火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可汗夏宫,是阿塞拜疆主要的历史遗迹之一,建于18世纪晚期,作为夏日宫殿,是国王和王后宴请宾客的场所。夏宫以其精美的马赛克玻璃装饰而闻名,阳光透过用木框和五颜六色的玻璃块拼成的彩色窗户,洒在地上,形成红、绿、紫等五彩斑斓的光影效果。房间内的墙面则填满了绘画,这些绘画和玻璃窗拼接在一起,没有使用一个钉子或胶水。一平方米的艺术品由多达4000个小块组成,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工艺和艺术价值。虽然可汗夏宫内禁止拍照,但通过参观玻璃工坊,我们可以目睹马赛克玻璃的光影效果。</p> <p class="ql-block"> 在玻璃工坊我们看到了马赛克玻璃的制作过程,先雕出骨架,再将玻璃裁剪后一块块拼接于骨架上,整个过程无需胶料和钉子。阳光或灯光透过不同颜色的马赛克玻璃,洒下炫彩光影,让人仿佛置身万花筒中。</p> <p class="ql-block"> 基舍古驿站是位于阿塞拜疆西北部舍基市的一座18世纪历史建筑,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队驿站,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舍基历史中心及汗王宫殿”的核心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砖拱穹顶结构和双层建筑布局闻名,至今仍部分保留并用作旅馆,见证了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 戈布斯坦国家公园,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泥火山群。多数时间泥火山口平静,游客甚至可以将手伸进冷泥中体验。但有时会有火山活动,泥潭中的泥浆会冒泡并发出咕嘟声,仿佛大地在沸腾。</p> <p class="ql-block">视频记录了泥火山活动时的景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