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钟山

倪重镇

<h3> 炎热酷暑的肆虐终于消停了,秋风把“秋老虎”最后的一点疯狂剿灭了,凉风徐徐,秋天真正来到了,人心大快,出发,向快乐出发!<br> 9月20日,早晨7点,我们已经出发,是日,天公作美,阴天,没有太阳,没有雨,真个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出游好时光。三辆车,王永新出两辆,万元辉一辆,我们,14位已逾古稀的快乐的老同学再次聚集在一起,前往湖口石钟山游玩。<br>  石钟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石钟山海拔61.8米,面积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观石钟山后写下了著名的《石钟山记》,从此,石钟山随文章一起闻名天下。<br>  1983年,曾经一人独自上庐山写生,下山后,按计划准备去湖口石钟山写生,谁知道那天起大风了,过江船停了,计划只好作罢。以后去过九江多次,甚至有一次还到了湖口,因为忙于公务,都是来去匆匆,居然一直没有机会去石钟山一睹这方宝地,但心里一直断不了这个念头。<br>  2021年吧,我回南昌期间,那时正是疫情期间,万元辉听说我有此夙愿,便约了同学一起跑一趟,谁知道九江方向因为疫情而封了,计划泡汤了!2024年回南昌,同学自驾游原来计划去落星墩、石钟山,谁知道在落星墩大家忙于拍照,游玩的节奏慢了些,以至于时间太晚了,没来得及去石钟山,又一次擦肩而过,真是好事多磨,我都快放弃这个念头了。万元辉没忘记!那天他一提起,大家连声赞同。<br>  我们开开心心,快乐的向湖口石钟山进发,向快乐进发!<br>  10点左右到达目的地,到了我多年来心中一直神往的石钟山。</h3> <h3>  石钟山外围附属建筑还在进行中,游客也不多,我们停车后径直向大门走去。</h3> <p class="ql-block">  江湖两色是一大看点,长江与鄱阳湖在此交汇融合。远处隐隐约约看到长江水呈黄色,近景我们所处位置鄱阳湖水显绿黄色。两水交汇,清浊分明,堪称奇观。</p> <h3>  石钟山说是山,其实给人就像一个倚山石而建的苏州园林,有园林的纤巧、玲珑,也有江湖的广阔,一会儿曲径通幽、一会儿长廊傍水、一会儿小桥流水,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开阔的水面让人豁然开朗,哦!鄱阳湖!远处隐隐约约看到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黄的是长江、绿的是鄱阳湖,这就是吸引无数人惊叹的自然奇观,今天终于见到了!</h3> <h3>  石钟山忠烈祠,原名昭忠祠,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由曾国藩奏请建造,祭祀湘军阵亡将士。该祠采用传统祠庙风格,坐北朝南,视野开阔,保存有曾国藩、彭玉麟撰写的碑刻和楹联。</h3> <h3>  石钟山傲然屹立于长江之岸,鄱阳湖之滨,风景雄奇秀丽。它犹如一把铁锁挂在湖口县门前,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h3> <h3>  仿古铁炮,据说昨天才刚刚安装好。</h3> <h3>  石钟山,有的人把它列为江西“十大名山”,那它应该算是体量最小的“山”了。所以让它能称大的原因是因为苏东坡的文章,还有就是围绕着它与之相得益彰的鄱阳湖和长江吧。</h3> <p class="ql-block">  景区外看到有一建筑,是杨赓笙故居,或许因为名气不大,也因为没有指示牌,鲜有人关注,网上查了一下,杨赓笙(1869-1955),号咽冰,江西省湖口县三里乡上杨村人。他目睹清朝政治腐败,放弃功名,从事民主革命。经徐秀钧介绍,进入江西大学堂,在校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李烈钧担任江西都督,成立省议会,杨赓笙担任都督府高级顾问、省参议员。</p> <p class="ql-block">  石钟山不高,体量也小,我们边观赏美景,边聊天,时不时拍照留影,一忽儿登台阶、一忽儿下“山”,一忽儿又穿行在亭台长廊间,累了歇歇,不知不觉,就到出口了,想不到景区这么小,不一会儿这石钟山就游遍了,一点不觉得疲倦,这样的景点很是适合我们古稀之年的人游玩,大家结束了石钟山之行。</p><p class="ql-block">  今年夏天特别长,酷暑入伏以来,同学们蛰伏家中养精蓄锐,秋风一起,迫不及待的立刻聚集,向快乐出发,兴冲冲去,兴冲冲回,回去路上,游兴为尽,顺路又到了东林寺观东林大佛,游罢,回到家中已是傍晚,这是快乐的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