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是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除了其文学地位外,对于全民了解三国历史,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通常论说《三国演义》的历史事实为“七实三虚”即七分历史事实,三分艺术加工。现就《三国演义》“艺术加工”的“三虚”中的部分内容,对照《三国志》及其他历史典籍,展示于此,以便与广大《三国演义》爱好者,共同切磋。</p> <p class="ql-block"> 小说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说周瑜欲置诸葛亮于死地,限诸葛亮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不需要十日,三日内即可交箭,并当即立下“军令状”。</p><p class="ql-block"> 原来孔明已算定第三日长江赤壁段将有大雾。于是,在当日四更时分,孔明亲带二十只快船,船上蒙布幔立草束,进至江北曹操水寨一箭之地,擂鼓呐喊。重雾之下,曹操不辨虚实,未敢出击,命弓弩手疯狂放箭。待至日高雾散,船队二十只草船满是受箭。孔明令船上军士齐声高呼:“感谢丞相赠箭……”。诸葛亮如期交上十万支箭。</p><p class="ql-block"> 有诗赞曰:“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p><p class="ql-block"> 周瑜慨然叹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惊心动魄、悬念迭起、精彩动人;千百年来,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但遍查史籍,不见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任何蛛丝马迹,这个故事显然系小说家之虚构。</p> <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第七回“孙坚跨江击刘表”,文中也描写过“木船借箭”的故事,只是没有诸葛亮“草船借箭”出名罢了。小说描述:孙坚乘战船顺江而上,杀奔刘表盘踞的樊城;守将黄祖伏弓弩手于江边,见船傍岸,乱箭俱发。孙坚令诸军不可轻举妄动,只伏于船中往来诱之;一连三日,船数十次傍岸,黄祖军弓弩手只管放箭。待守军弓箭放尽,孙坚拔收船上所得之箭,约十数万支。当日正值顺风,孙坚令军士一齐放箭。岸上支持不住,只得退走。孙坚率众登岸,大破黄祖军众,一举拿下樊城。</p><p class="ql-block"> 孙坚“木船借箭”的故事,在史籍中,也同样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不排除亦为小说家创作虚构。</p><p class="ql-block"> 看来孔明“草船借箭”的故事,也不是嫁接自孙坚“木船借箭”。</p> <p class="ql-block"> 正史《三国志》里面,记载有一则与上述两个故事比较相近的故事。不过主人公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孙坚,而是孙权。</p><p class="ql-block"> 《三国志·孙权传》及裴松之注引《吴历》说: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带兵南下伐吴,孙权率众迎敌,相拒于巢湖的濡须口。首次交锋,双方各有损伤。孙权数次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后曹操见孙权舟船器仗军伍整肃,慨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知孙权不可欺而退兵。</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次交锋中,发生了孙权以船受箭之事。裴注引《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据此判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十有八九是借鉴自孙权的“木船受箭”。</p> <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作者罗老先生对历史事件做了如下三点演义:</p><p class="ql-block"> 第一,将主人公由孙权改成诸葛亮。</p><p class="ql-block"> 第二,将时间由赤壁战后的建安十八年,提前至赤壁战前的建安十三年。</p><p class="ql-block"> 第三,改无意的“中箭”为奇谋的“借箭”:孙权乘船去曹营,是为了抵近侦察曹军,船身受箭出其所料,而且险些因一侧着箭过多失去平衡而倾覆;而诸葛亮乘草船赴曹营“挨箭”,则是为了赚得曹操的箭支。</p><p class="ql-block"> 小说不仅对历史事件做如是演义,而且还增加了周瑜欲加害诸葛亮的情节。先兜出“三日内无法造十万支箭”的包袱,使读者为诸葛亮所立“军令状”提心吊胆,对周瑜欲加害诸葛亮的行为更加憎恨,吊足读者胃口!后为诸葛亮从敌人手里赚得十万支箭的智谋而叹服。情节跌宕起伏,更能吸引读者眼球,具有极强的艺术效果!</p><p class="ql-block"> 从文学角度来看,演义得相当成功!</p><p class="ql-block"> 但从史学角度看,作者张冠李戴、虚构“草船借箭”故事,让本来初出茅庐,在“赤壁之战”中无足轻重的诸葛亮,一下子成为联吴抗曹、打败曹操的关键人物;让文韬武略,赤壁之战主要功臣周瑜,成了“搅屎棒”……太歪曲历史事实了……</p><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对文韬武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帅哥周瑜太不公道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