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侯马革命老区历史故事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解放战争中的斗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解放战争中的斗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党组织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队第一次解放侯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抢占战略要地,向解放区发动频繁进攻。侯马处于晋南腹心地区,北连临汾,南通河南,西接陕西,扼晋豫陕三省之咽喉,是铁路、公路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据此,194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主力部队,迅速攻占曲沃、侯马,控制侯马南北交通,以保持太岳部队已得阵地的有利局势。1月6日,四纵队从翼城出发,以远距离奔袭,直扑曲沃、侯马。兵力部署,由四纵队的十一旅攻占侯马,十旅、十三旅主力直奔曲沃蒙城。1月8日,十一旅各团到达指定位置做好战斗准备,8日晚发起总攻,9日经过激烈战斗,基本控制了侯马,歼灭和俘获驻侯马的阎军地方部队保十团谢子明部和“晋南剿共自卫军”王万顺部共1500余人。10日侯马全部解放。</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侯马战斗中,三区分委通过程村、张少、小里、虎祁、白店等村党支部,组织民兵配合部队侦察地形,筹粮筹款,动员了60多副担架支援部队作战。侯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控制了侯马到水头镇110余公里的地带,切断了国民党军队南北之联系,阻止了国民党胡宗南部沿同蒲路北上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区人民欢庆侯马解放</b></p><p class="ql-block"> 侯马解放后,曲沃县民主政府和三区分委、区民主政府在侯马镇召开了庆祝大会。据《新华日报》(太岳版)报道:“一月十四日,侯马镇市场繁荣,物价下降,民主政府出小麦三十余担,娠济贫苦工人、农民,侯马镇商民及侯马的东、西两堡,张少、南西庄、上马、隘口等四十三个村的群众齐集在区政府门前广场上,热烈庆祝八路军解放侯马及拥护停战协定。一早,全镇的商人、学生、铁路工人、洋车夫及各村群众,大家手执各色旗帜,向侯马镇区政府走来,侯马镇显出解放的新气象。西里村的高跷队,堙上村的国术队,西侯马的狮子舞,西马庄的秧歌队都陆续而来……会议开始,四纵队十一旅政委刘有光首先登台讲话,接着曲沃县民主政府县长孙礼解释了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最后曲沃人民复仇委员会副主任郑海讲了话。大会一直开到黄昏,晚上侯马镇还唱大戏庆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区分委组织五个民兵轮战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配合部队作战</b></p><p class="ql-block"> 1946年5月,三区分委和区武装委员会对各村民兵组织进行了整编,将全区300多名民兵编为五个轮战队。张少、程村、单家营、崖上等村60余名民兵为第一轮战队;褚村、上平望、下平望等村50余名民兵编为第二轮战队,乔村、郭村、秦村、香邑等村50余名民兵编为第三轮战队,张王、虎祁、东高、西高等村50余名民兵编为第四轮战队,f上、宋郭、白店、汾上村50余名民兵编为第五轮战队。五个轮战队分别驻扎在小里、高村、台神、西高、褚村。民兵轮战队成立后,一手拿镰、一手拿枪,一边进行军事训练,巡逻放哨,提高军事素质,培养独立作战能力;一边保护群众,保卫家乡,在区分委和武委会领导下,发动贫苦农民,成立农会组织,斗争地主恶霸,开展反奸清算和护粮斗争,组织民兵从阎军手中夺回被抢走的牲畜、小麦、枪支、弹药,为部队筹集军粮。1946年7月,蒋、阎军队7万余人从运城向侯马方向进犯,民兵轮战队配合四纵队多次进行自卫作战,击退蒋、阎军的进攻,保卫了解放区。1946年8月,蒋、阎军队侵占侯马,民兵轮战队武装保护三区农会干部、民兵家属300余人转移到翼城东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区分委带领农会干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民兵家属转移东山解放区</b></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挑起内战,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8月16日,蒋军第三十八集团军董钊部从运城出发,向太岳解放区进犯。18日占领了闻喜东镇,19日侵占了侯马。为保存革命力量,坚持斗争,8月17日下午,三区分委按照中共曲沃县委的指示,组织农会干部、民兵家属30多人,做好转移准备工作。18日凌晨,在四纵队十一旅三十三团和三区民兵的掩护下,转移到翼城东山曹村龙庄一带,区分委书记宋力、区武装委员会主任王凯带领民兵到指定地点驻扎,开展武装斗争和游击活动,区长王俊杰、副区长周天仓和马福安带领民兵家属建立生产办事处在当地民主政府的帮助下纺线、织布、做鞋和制衣,开展生产自救。在转移中,彭真同志的母亲、弟弟、弟媳和亲属也随同转移。到1947年4月侯马二次解放后,转移东山的农会干部、民兵家属陆续返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民兵三大队成立及活动</b></p><p class="ql-block"> 为了加强对民兵的领导,更好地开展武装斗争,根据中共曲沃县委的决定,1946年9月,随三区分委转移东山的侯马民兵300多人,240余支枪,编为太岳区民兵七支队三大队,王凯任大队长,胡凯任政委,邓溪臣任特派员,李兆祥任供给主任,杨文任管理股长,大队设3个连,并在大队建立党委,连队建立党支部,班排建立党小组,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转移东山期间,大队党委十分重视发展新党员,先后发展了张彦、刘胜之、朱清发、关权法、卫全喜、邢保录、张德胜、袁致和等20余名党员。</p><p class="ql-block"> 民兵三大队从1946年9月成立到1947年4月晋南战役开始二次解放侯马,在八个月的期间里,在三区分委和区武委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依靠群众,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勇敢战斗,配合四纵队野战军,大小经历参加了100多次战斗,打死打伤蒋、阎军队100余人,俘虏80余人,缴获机枪3挺,步枪80余支,粮食5万余斤,军用物资一部,解救了被蒋、阎政权编村关押的农会干部、民兵家属29人,为保卫解放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作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1946年10月,为了打击蒋、阎军还乡团的反动气焰,在三区分委和武委会的领导下,民兵三大队开展一系列武装斗争。针对阎军编村、地主还乡团反攻倒算,惘吓、迫害、残杀甚至活埋农会干部、民兵家属的反动嚣张气焰,先后派孙光烈、庞养太、李新中、朱清发、卫永录、韩振中等民兵骨干下山到侯马侦察敌情、刷写标语、分化警告,并组织民兵小分队武装下山,处决地主还乡团罪大恶极分子十余人;在浮山县武委会主任秦延吉的协助下,夜袭东张寨,从阎军运粮队夺回粮食3万斤,解决了部队和群众吃粮问题;12月,配合太岳区警卫四团某连在蒙城公路伏击,缴获枪支30余支,粮食2万斤,香烟无数;同月,在浮山麦沟、塔儿山一带实施突围,打死阎军数名,抓回俘虏5人:1947年1月,拔钉子,火烧阎军杨谈编村,包抄下坞编村,解救了关押在编村区公所18名农会干部及民兵家属;2月,万户遭遇战,停虏阎军14名,缴获机枪步枪15支,军用物资一批……由于民兵三大队在配合部队作战中英勇战斗,完成任务,受到太岳军区的嘉奖。1947年2月,小里民兵连孙光烈、白店民兵连关权法、褚村民兵连朱清发等出席了太岳二分区召开的群英会,小里民兵连被授“天罗地网,堵敌有功”锦旗一面,朱清发民兵连被授予“朱老虎民兵连”,任玉田、晁有功、赵全贵、关权法等还出席了太岳军区召开的英雄模范大会,分别受到奖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侯马党组织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二次解放侯马</b></p><p class="ql-block"> 1947年,为了实施战略反攻,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队和太岳部队共6个旅5万人,在134个民兵连和6万参战群众的支援下,发动了晋南战役,晋南战役的第一仗就是二次解放侯马。</p><p class="ql-block"> 4月4日晚,晋冀鲁豫四纵队十一旅包围了侯马,兵力部署:三十二团位于程村、垤上,主攻侯马东南方向,三十一团位于西呈王、牛村、白店一带,主攻城内主街道及火车站,三十三团位于史店、虒祁、上马、斗龙沟一带负责西南警戒,堵截溃逃之军。侯马守军是胡宗南部三十八师十七旅四十九团团部并一个营和阎军二十七旅副旅长王书忧率领的2000名新兵,总兵力3000余人。</p><p class="ql-block"> 晚11时战斗打响,十一旅各团分头出击。三十一团攻下方城堡和火车站;三十二团肃清了外围据点,攻下塔上阎军大硼堡;三十三团占领侯马镇西南要地。5日两军对峙。下午4时,十一旅发起总攻,三十二团二营组成突击队,从东南角进攻,因炮火配合不力,未能突破,第一梯队受挫。该团一营继续进攻。与此同时,三十一团二营在炮火掩护下,架起云梯突入城内,三十二团突击队也从东南角突破,向纵深发展,歼灭了城内守军,并包围了西新城的新兵旅,少将副旅长王书忧被迫缴械投降。6日晨,南堡守军投降,侯马全部解放。这次战斗,共俘国民党胡宗南部和阎军2500余人,击毙500余人。 </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解放侯马战斗中,侯马民兵三大队随四纵队野战军返回本地,兵分两路,消灭了祸害群众的阎军编村“还乡团”、“复仇队”,并且配合四纵队十一旅参加了解放侯马的战斗。战斗中,王凯带领民兵爬上云梯进城,抓获了躲在城内的阎军编村“还乡团”、“复仇队”40余人,缴获枪支29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组织干部、民兵支前参战</b></p><p class="ql-block"><b> </b>侯马二次解放后,三区分委、区民主政府,根据中共曲沃县委、县民主政府的安排,组织干部和民兵随军支前参战。</p><p class="ql-block"> 1947年6月初,三区武委会副主任段国相带领30多名民兵随四纵队十一旅支援解放运城,路经闻喜东镇,抓获了在逃的张少村恶霸地主李东周。6月中旬,三区40余名民兵组成支前担架队,由区长高林清、队长刘仰霞带领,随军由侯马出发,经翼城、沁水等县向南翻越中条山,过黄河、进洛阳、入潼关,最后经茅津渡返回侯马,随军支前3个月,圆满完成任务。支前中,队长刘仰霞身体力行,担架不够时,独自背送伤员,队员王太成把自己的衬衣撕烂,为受伤战士包扎伤口,队员曹治发、马克俭,为抢救重伤员,一口气跑5里路,经紧急抢救,使伤员转危为安。1948年3月,三区武委会副主任段国相、工作队队长郭绍斌带领300多名民兵,1000余名民工参加支援临汾攻坚战。期间,出动担架62副,大车516辆,牲畜1133头,为部队运送粮食7.12万公斤,门板6830块,椽6000余根,口袋2万余条。1949年1月,三区农会主席刘通政和邓溪臣带领民兵100余人组成远征支前队,奔赴陕、甘、绥三省,支援解放大西北。1949年4月解放太原时,三区组织了民兵200多名,牛车100辆,筹粮8万余斤,由段国相带领,披星戴月,餐风饮露,历时20多天,准时把粮食运送到前线。至新中国成立时,三区民兵支前3039人,组织担架662副,牲口1133头,门板6870块,粮食14.24万斤,有355名民兵参加了人民解放军,25名干部支援外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反奸清算,减租减息</b></p><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侯马解放后,在中共曲沃县委、县民主政府和三区分委的领导下,开始了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成立了“诉苦复仇工作委员会”,具体组织领导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工作,太岳军区还派出了40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到侯马帮助开展工作,33个行政村大部分村都派驻工作组,深入到贫苦农民家庭,访贫问寒,宣传政策,清产摸底,进行阶级排队,并依靠贫雇农建立农会、武装委员会、妇联会、青年团、儿童团等组织。全区建立了51个农会,43个武委会,40多个妇救会,依托这些组织,发动群众,培训骨干,开展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斗争。为打消群众顾虑,鼓舞斗志,1946年1月29日还召开全区动员大会,邀请太岳军区司令员孙定国、四纵队十一旅旅长李成芳、政委刘有光等到会讲话,表明要用枪杆子为农民撑腰作主的决心。大会上不少贫雇农申冤诉苦,还当场处决了当地恶霸、商会头子姚大山等几个恶霸地主,鼓舞了群众斗志。会后,各村反奸清算、减租减息运动普遍开展起来,程村、张少、白店、秦村等农会,通过斗争地主,清算帐目,分配果实,从地主富农手中收回了多余的土地、粮食和生产资料,分给缺吃少穿的贫雇农,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香邑、上平望、单家营农会,还用斗争果实换回部分枪支弹药,武装了民兵组织。</p><p class="ql-block"> 1946年8月,由于蒋、阎发动内战,三区农会干部、民兵和家属转移到翼城东山区,历时8个月的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土地改革</p><p class="ql-block">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指出要放手发动群众,采取各种方式,变更土地关系,消灭封建制度,完成土地改革这一历史任务。由于侯马二次解放支前参战任务艰巨,直到1947年6月初,三区的土地改革才随着曲沃全县统一部署全面开展,6月上旬,组织土改工作队进驻各村。</p><p class="ql-block"> 土改工作队进村后,首先宣传土地改革政策,发动群众整顿农会改选村长,斗争和处决反攻倒算的恶霸地主;其次,扎根串连,访贫问寒,培养土改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壮大党组织;三是根据当地实际,政策规定,人口多少,土地房屋占有,生产资料占有,是否参加劳动,有无剥削及剥削比率多少等,重新进行分配,划定阶级成份。在划定成份时,按照三等六级(一等贫农、下中农,二等中农、富裕中农,三等富农、地主)标准,各户自报,群众公议,张榜公布,即“自报公议,三榜定案”;四是总结经验,纠正“左”的错误,1947年7月15日,三区分委召开了全区21个行政村村长、农会主席和土改工作队全体队员参加的土改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注意山区边沿村贫雇农的发动,坚决清除坏分子,从思想上反对命令主义、包办代替。要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纠正“左”的错误,使土改运动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 在土改工作中,由于受宁“左”勿右思想的影响,个别村农会和工作队一度出现“左”的错误,造成一些中农被误斗,工商业者财产被没收的现象,其中,三区有168户中农被误斗。为了贯彻太岳区党委纠偏指示,1948年5月,三区土改工作队、农会主席参加了曲沃县委召开的土改工作会议,部署土改纠偏工作,学习了纠偏文件,掌握了政策,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会后,纠偏工作全面开始,通过纠偏重新划定了成份,公平合理地分配了果实,确定了地权,颁发了土地证。经过土改,全区共有9030户,47861口人,土地14114亩,其阶级成份是:雇农673户,2343人,贫农4176户,22300人,中农3507户,18371人,富农378户,1952人,地主251户,1708人,其他59户,259人。土改后,广大农民群众和工商业者人心安定,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搞生产。</p> <p class="ql-block">【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原创首发,文责自负。图片由小雨、秀儿提供,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拍摄者、提供者与本平台所有,人物照片不得盗用,违者必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