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雪监狱,布达拉宫的雪监狱是旧西藏地方政府为维护统治秩序而设立的司法机构,</p><p class="ql-block">五世达赖喇嘛于17世纪将西藏地方政权迁至布达拉宫,并在其附属的“雪城”内设立雪监狱。这一机构最初作为噶丹颇章政权的司法场所,负责关押轻犯及政治罪犯,通过酷刑(如鞭笞、压杠子等)实施惩罚。 </p> <p class="ql-block">珍宝馆:布达拉宫珍宝馆馆内藏品涉及西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各类文物及文物复制品273单件,155套件(或159套件,其中珍品147套件,复制品6件,壁画6幅)。据中国博物馆志显示,馆内共计有文物及照片约200件/套。</p><p class="ql-block">重要文物</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珍宝馆的珍藏中有9世纪的贝叶经、12世纪的白釉暗海螺纹碗、产于14世纪的铜制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像、17世纪的桃形玛瑙杯和17世纪的乾隆御笔佛塔唐卡、18世纪的鼻烟壶,清朝皇帝的御赐匾额、明清中央政府封赐西藏官员的封诰、印鉴、礼品、文献典籍、贝叶经、佛像、唐卡、法器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世纪70年代末,布达拉宫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1995年,布达拉宫管理处利用布达拉宫红宫内的一个闲置的房间,开辟了宫藏“精品馆”向游客展示了部分藏品。2000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专程到布达拉宫视察和了解,实施第二期保护性修缮工程的有关情况。李岚清不仅肯定了实施二期保护性修缮工程,还提出了整治布达拉宫雪城内的环境风貌,同时提出在雪城内建立“布达拉宫珍宝馆”的指示。</p><p class="ql-block">2002年至2009年,在实施西藏三大重点维修的同时,布达拉宫第二期保护性修缮工程中将珍宝馆作为雪城保护与利用工程进行了建设。</p><p class="ql-block">2006年9月,属于西藏三大重点维修工程珍宝馆的土建工程正式开工,投资为500多万元。</p><p class="ql-block">2007年3月,布达拉宫珍宝馆基本完工,安防等配套资金投资为1200余万元。</p><p class="ql-block">2007年底,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区文化厅、文物局非常重视珍宝馆的建设,根据自治区文物局的指示,布达拉宫管理处组织业务人员编制了珍宝馆陈列展览内容大纲和方案。</p><p class="ql-block">2009年,受西藏文物局、布达拉宫委托,湖南省博物馆完成了西藏布达拉宫珍宝馆的设计和制作工程。</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11日,布达拉宫珍宝馆正式对外开放。在开放前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自治区政府主席向巴平措、副主席郝鹏、甲热洛桑丹增等领导先后亲临珍宝馆检查指导。</p> <p class="ql-block">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于2001年5月22日建成,坐落在布达拉宫广场。碑名由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于2001年10月1日亲笔题写,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同志于2001年7月18日亲自参加了奠基仪式。其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希望借此表现出纪念碑高耸入云的气势和与天地同在的永恒性。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教授齐康设计。</p><p class="ql-block">纪念碑总高37米,主体以灰白色为主色调,挺拔、简洁,浑然一体。碑体南面铭文上端设五条金带,代表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无字碑是为纪念红宫(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于1693年落成而立,由五世达赖喇嘛的管家桑结嘉措主持修建。该碑与宫外的恩兰·达札路恭纪功碑并称“内碑”和“外碑”,共同见证了布达拉宫的重建历史。 历史背景: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于1690年启动红宫建设,历时三年完成。1693年落成典礼上,桑结嘉措下令树立此碑,既作为工程结束的标志,也彰显其主导修建布达拉宫的功绩。 建筑特征,无字碑为青石材质,藏语称“多仁囊玛”,与宫外的纪功碑形成内外呼应的格局。两碑均采用传统藏式建筑风格,体现了藏族对精神信仰与历史传承的重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