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海洋经济合作现状、前景及挑战

全田

<p class="ql-block">中日海洋经济合作涉及多个领域,具体项目如下:</p><p class="ql-block">- 渔业合作项目:2025年5月26日,中日在上海举行渔业合作对话会,双方就东海渔业资源养护及可持续利用展开深入交流,承诺建立定期磋商渠道,共同研究电子渔获记录系统。未来三年计划开展联合生态修复项目,并探索建立跨境洄游物种保护示范区。</p><p class="ql-block">- 海洋科技合作项目:“西北太平洋台风预报及灾害应对(TFRiN)”项目,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参与,该项目将有力促进区域国家科研合作,深化对气候变化下台风规律的认识,显著提升台风监测预报能力。</p><p class="ql-block">- 海洋食品研发项目:“中国-日本新型海洋食品研发(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于2022年3月获批,由海洋四所与北海玖嘉久食品有限公司、日本白色食品株式会社以及日本北海道大学共同承担,主要围绕新型海洋食品加工技术、高附加值新产品和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方面进行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p><p class="ql-block">- 海洋环保合作项目:中日双方达成举办中日海洋垃圾合作专家对话平台会议的共识,加强在海洋垃圾治理方面的合作与交流。</p><p class="ql-block">- 海运合作项目:中国的上海港、宁波港与日本的东京港、大阪港之间高效互联互通,日本邮船和商船三井等企业与中国同行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航线共享和资源整合,提升运营效率并降低成本。</p> <p class="ql-block">中日海洋经济合作前景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整体而言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具体如下:</p><p class="ql-block">机遇与有利因素</p><p class="ql-block">- 政策共识与机制保障:中日两国通过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机制等平台,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如2024年10月23日的第十七轮磋商中,双方同意落实领导人共识,继续密切沟通,深化务实合作,这为海洋经济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p><p class="ql-block">- 经济互补性强:在海洋经济领域,中日韩三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日本具有半导体设备和光刻胶等技术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和动力电池力拔头筹,韩国具备较强的高端芯片制造能力,三方可以在汽车芯片等领域开展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此外,中国海洋风电设备制造和施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可以帮助日本解决清洁能源供应问题。</p><p class="ql-block">- 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渔业、海洋环保等领域,中日在海事搜救、海洋科研等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推进。双方围绕防务安全、海上执法、海事搜救、海洋环保、渔业管理、海洋科研等具体领域合作进行沟通,确认进一步加强对话交流,推进互利合作。</p><p class="ql-block">- 区域合作需求推动:在外部压力下,中日韩开始协调关系,有望通过加强三方经贸合作来共同应对挑战。中日韩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防治、海上运输等海洋事务各领域进行了深入沟通与合作,取得了诸多建设性成果,这也为中日海洋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区域合作背景。</p><p class="ql-block">挑战与不利因素</p><p class="ql-block">- 海洋领土争议[__LINK_ICON]:中日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在东海海域的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争议可能会影响双方在海洋经济领域的深入合作,如在海洋资源开发、渔业合作等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阻碍。</p><p class="ql-block">- 外部势力干扰:美日军事同盟是中日海洋经济合作的外部干扰因素。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可能会对中日海洋经济合作进行干涉,阻碍双方关系的发展,例如在海洋科研合作、海上通道安全等方面施加影响。</p><p class="ql-block">- 民众情绪和舆论影响: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双方海洋经济合作的氛围。此外,中日之间在历史问题上的一些分歧也可能会影响民众对海洋经济合作的态度,进而对合作产生一定的阻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