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历史的真相,沉浮于時间的深水之下。世人捧读史章,竟如雾里观花,真假难分。那“古代史即当代史”的谬言,悄然渗入我们的血脉,于是中国千年往事,世界风云流转,皆在层层弥漫的迷雾之中,诱惑着却又不可捉摸。历史本是面向未来的长镜,却成了权力反复涂抹的灰墙;真相既然模糊不清,思想的自由便更显珍贵难求。</p><p class="ql-block">追忆悠远,先秦诸子的光华,恰恰绽放在周天子威仪渐失的幽暗裂痕处。王纲解纽,邦国林立,所谓“天子”不过是诸侯头顶的一个虚名。往日铁幕般的专制忽然撕裂,正是这短暂而罕见的权力真空,方释放出思想的闪电——百家争鸣,如星河灿烂,辉耀千古。孔孟之仁,老庄之道,墨家之兼爱,法家之刑名……烈火烹油,万壑争流。这是中华大地唯一一次思想血脉得以自由搏动、恣肆奔涌的黄金时节,其光芒至今仍刺透迷雾,照亮后世。</p><p class="ql-block">然而秦汉帝国如巨兽崛起,将一切自由之光尽行吞噬,铸成了思想的沉重铁笼。秦始皇横扫六合,以青铜剑锋斩断思想的绳索,焚书坑儒,唯法家刑名之术得以残存;武帝雄才,罢黜百家,《韩非子》道:“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思想遂成为竹简上冰冷的陵墓。所谓“大一统”,最终成为思想禁锢的符咒。自此,帝王的权杖之下,思想的翅膀日渐萎顿,奴性的根须却深深扎入文明肌理,日益盘踞。</p><p class="ql-block">更深的迷雾,笼罩着后世对功过是非的省察。煌煌史册中那些被奉若神明的“大人物”,其光环之下往往暗藏了更深的阴影——他们以征服为伟业,以疆土为勋章。那“功业”背后,多少生灵涂炭,多少城池沦为焦土?昔日巍巍长城之下,亦曾掩埋着孟姜女绝望的恸哭;汉武北击匈奴的豪迈背后,是“天下困敝,户口减半”的凋零悲鸣。历史何曾是温情脉脉的画卷?那分明是权力意志碾压下,万千骸骨铺就的路径。可叹后世的目光何其短浅,竟深陷于“成王败寇”的泥潭而不自觉。《商君书》早已直言:“民弱国强,国强民弱。”当焚书的浓烟遮蔽星空,当长城蜿蜒于累累白骨之上,烽火台早已不再报警,而成为权力的艺术品——人们便在“霸主”的颂歌里沉醉酣眠,这是整个文明血脉深处长久沉默的巨大伤痛。</p><p class="ql-block">拨开历史的雾障,需要勇毅的清醒目光。那些被权力精心编织的颂歌,如同金缕玉衣包裹的华丽木乃伊,内里早已腐朽空洞。真相需要锐利的洞察去剖开迷雾,需要挣脱那千年筑就的思维牢笼。当再次凝视先秦诸子的光辉篇章——那自由思想喷薄而出的明证——我们当有所思:真正的强大,岂是凭借铁骑踏出的版图?真正的丰碑,岂是依靠万骨堆砌的坟冢?华夏先祖所造“人”字,甲骨文中本是谦卑的跪姿,而文明跋涉的深刻期盼,正在于挺直那曾被权势压弯的脊梁。</p><p class="ql-block">当我们终于敢于直视历史深处的累累伤痕,敢于质问那些被涂抹了金粉的“辉煌”,敢于在“霸主”的喧嚣中聆听无名者的哀叹——那才是思想锋芒开始穿过迷雾、挣脱囚笼的时刻。这迷雾终会在勇毅求真者的凝视里渐渐消散。惟愿那时,华夏精神将挣脱刀笔吏的囚笼,重新迎回那久违的、属于思想天空的澄澈曙光——那曾属于百家争鸣的自由长歌。何时又能重新响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