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傍晚,我沿着大溪岭公园的小路慢慢走着,天边正烧着一片温柔的晚霞。云层叠叠地铺开,像被谁轻轻揉过的棉絮,夕阳的光从缝隙里漏下来,洒在远处的山丘和城市轮廓上,柔和得像是给整个陵水盖上了一层金纱。脚下的绿地开阔而安静,几棵树影斜斜地拉长,路边停着一辆旧卡车,远处有人影晃动,但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这一刻的宁静。海风悄悄从南边吹来,带着咸味和一丝凉意,我知道,这就是我记忆里熟悉的陵水黄昏。</p> <p class="ql-block">再往东边走了一段,视野忽然开阔起来。城市的剪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晰,高楼错落,却并不喧嚣。近处的道路笔直延伸进远方,两旁的树木枝叶交错,像是为这条小径搭起了一道自然的门廊。云还在动,光也在变,一会儿是橙红,一会儿又泛出淡紫,天空像一块不断晕染的画布。我站定不动,只觉得心也跟着这光影一点点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走到半山腰的观景台时,太阳已经快要隐去。厚重的云层被镀上金边,光芒斜斜地打在远处的山脉和楼宇之间,仿佛有无数条光路从天而降。几棵树的枝叶在眼前轻轻摇曳,成了这幅画面最生动的前景。城市依旧在那里,密集却不压迫,反而在暮色中透出一种安稳的气息。那一刻,我忽然觉得,现代与自然并非对立,它们在这片土地上,竟可以如此默契地共存。</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上,我经过一片住宅区。高楼依着山势错落分布,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山林,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楼群排列有序,外墙简洁,阳光虽已退去,但建筑的轮廓依然干净利落。这里没有喧闹的市集,也没有拥挤的车流,只有几盏路灯悄然亮起,像是在轻声提醒:夜晚来了,该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拐进一处新开发的住宅区,建筑整齐划一,浅色调的外墙配上橙色的装饰线条,显得既现代又不失温度。山林就在背后,层层叠叠地覆盖着山坡,绿得深沉而真实。楼与树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仿佛人住进了山里,而不是把山推开了。我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这样的设计,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与自然共生”。</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处回望整个区域,城市、山丘、海面尽收眼底。楼宇群落与低矮的屋舍交错分布,远处的山脉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海面平静如镜,几艘小船静静漂浮。这不是那种灯火辉煌的都市夜景,而是一种更内敛的美——有生活的痕迹,也有自然的呼吸。我忽然明白,陵水的魅力,从来不在它的热闹,而在这种不动声色的平衡。</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栋楼前,我停下脚步。三栋高层并排而立,白色与灰色的外墙上,窗户整齐排列,像一首无声的诗。绿植环绕四周,远处的海景虽模糊,却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天空是淡淡的蓝,风很轻,空气里有种雨后特有的清冽。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有序,却又不冰冷。或许,这就是理想中家园的模样:有高度,也有温度;有城市,也有远方。</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天已完全暗下来。回望大溪岭公园周边,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沿着山坡和海岸线蜿蜒伸展。海洋在夜色中沉默,岛屿成了剪影,整个画面静谧而壮丽。没有震耳欲聋的喧嚣,也没有浮华的光影秀,只有一种沉稳的力量,静静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我走过了黄昏,也走过了城市与自然的边界。在2025年9月25日的陵水大溪岭公园周边,我看见的不只是风景,更是一种生活本该有的样子——安静、有序、有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