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姐《兴和乌兰美护理中心》的美篇

阮姐《兴和乌兰美护理中心》

<p class="ql-block">那天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暖洋洋的。养老护理中心的大厅早已布置一新,红灯笼高高挂起,横幅上写着“城关镇兴发社区老年大学分校与兴和县乌兰美养老护理中心2025年迎新年联谊会”,字迹工整,喜气洋洋。老人们穿着红色马甲,手里拿着小国旗,笑意盈盈地坐在前排,像是一群等待节日钟声的孩子。工作人员站在后排,白大褂配红围巾,热情又庄重。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所谓幸福,不过就是有人陪你一起变老,还有人愿意为这份老去添上一抹红。</p> <p class="ql-block">屋里很安静,却又热闹得让人心跳加快。大家站成几排,准备合影。有人悄悄整理衣角,有人对着空气练习微笑,还有人小声问:“我拿国旗的手是不是太高了?”没人回答,但笑声已经传开了。墙上那幅山水画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仿佛也染上了人间的喜气。窗外的风轻轻吹动灯笼,光影在地板上跳跃,像是在为这场聚会打着节拍。医疗设备安静地立在角落,提醒着这里本是疗愈之地,可今天,它也成了欢庆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次合影,姿势不同,心情却一样。老人们手里的黄色卡片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上面画着红色的图案,像是一颗颗小心心,又像一朵朵小梅花。他们举着卡片,像是举着自己的新年愿望。一位奶奶悄悄把卡片贴在胸口,低声说:“这是我写的诗,一会儿要念给大家听。”她眼神闪亮,像个即将登台的小学生。我站在一旁,没说话,只是觉得,这样的时刻,比任何节日都更接近春天。</p> <p class="ql-block">同样的位置,同样的笑容,可每一张脸上的故事都不一样。有人眼角有泪光,有人笑出了皱纹,有人把手搭在同伴肩上,像在说“我们还在”。横幅上的字依旧醒目,像是一个承诺——属于这个社区、这所老年大学、这家护理中心的承诺:我们不会让你们孤单。快门按下的一瞬,有人喊了声“新年快乐”,声音不大,却像火种,点燃了整个房间。</p> <p class="ql-block">第四次站好,大家已经熟门熟路。有人开始即兴发挥,比心、挥手、歪头,摄影师笑得合不拢嘴。红色马甲在镜头前像一片流动的暖流,黄色卡片在手中翻飞,像一群准备起飞的蝴蝶。窗外的绿植静静生长,仿佛也在等待来年的抽芽。我忽然明白,这些老人不是在“参加活动”,他们是在重新定义生活——哪怕年岁已高,依然可以热烈、可以俏皮、可以满怀期待地迎接一个又一个新年。</p> <p class="ql-block">又一张合影,这次他们手里多了些小礼物,或是证书,或是手工做的小挂件。有人低头看着手里的东西,像是在读一封久违的家书。国旗图案的卡片被高高举起,像是一种无声的宣告:我们依然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个节日,热爱彼此。天花板上的灯笼轻轻摇晃,洒下一片红晕,整个房间像是被包裹在一团温柔的光里。</p> <p class="ql-block">横幅上的名字再次出现,像是一个不断重复的主题曲。老人们和工作人员站在一起,不分彼此。有人手里拿着证书,有人抱着小礼物,脸上写满骄傲与满足。这不只是联谊,更像是一场家庭聚会。他们不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而是共同生活的伙伴。那一刻,我看到的不是养老院,而是一个有温度的家。</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合影,气氛依旧热烈。红与白的服装交织在一起,像冬日里最温暖的色彩搭配。窗外的光线渐渐柔和,但屋里的光却越来越亮。横幅上的字虽有些许笔误——“城大镇兴友社区”“乌三美”——但没人介意。这些小小的错漏,反而让这场活动显得更真实、更有人情味。节日不需要完美,只需要真心。</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次站定,大家已经不再拘谨。有人主动搂住身边的人,有人对着镜头做鬼脸,还有人悄悄把礼物塞给工作人员,说“你也辛苦了”。快门声此起彼伏,笑容层层叠叠。那幅山水画依旧沉默,却仿佛也笑了。这场联谊会,不只是迎接新年,更是在提醒我们:无论年龄多大,人都需要被看见、被记住、被爱。</p> <p class="ql-block">活动接近尾声,人群散开,但温暖仍在。几位工作人员蹲在轮椅旁,轻声和老人说着什么,有人递上热茶,有人帮着整理围巾。其他老人坐在椅子上,静静看着,脸上带着满足的笑。灯笼依旧红着,国旗依旧飘着,而这份温情,早已悄悄融进了每一个人的心里。</p> 兴和乌兰美护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