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日出华山巅

秦巴山人

<p class="ql-block">  距离上次华山行已经一年有余,再次来到玉泉院,来到华山北麓,才发现:同样的徒步,同样是夜爬,却有不同的感触与异样的经历--陪孩子爬山,如伴蜗牛散步。</p> <p class="ql-block">  晚上10点,我们一行七人从玉泉院出发,经五里关、毛女洞、千尺幢、百尺峡,前往华山北峰。<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谓“华山自古一条道”,</span>这条路线是历代徒步登山者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  从华山门往上一路斜坡徐徐拔高,约摸5公里的路程让人有种有劲使不上的憋屈与有气没处发的冲动(其实上次徒步下山时也是这段路令我记忆犹新),<span style="font-size:18px;">路况虽好却委实难走。</span>孩子们从起初的兴奋到后来的无语,最后彻底累趴,无奈之余不得不开启“四驱”模式--手脚并用,向上攀爬,幸好我们早预谋--为每人准备一双手套,方才缓解大家的攀爬之痛。</p> <p class="ql-block">  起初的山势平缓,石阶宽阔,两旁古树参天,溪水潺潺。然而,行至回心石,山路骤然变陡,石阶几乎垂直向上,仿佛在劝退意志不坚者。一年前,我曾在此处气喘吁吁,几乎想要放弃;而今日,我调整呼吸,一步一阶,竟觉轻松许多。或许,人生亦如此,曾经的艰难,回头再看,不过是一段可堪回味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  细数华山徒步线路,千尺幢和百尺峡算是华山最著名的险段。</p> <p class="ql-block">  千尺幢是一条近乎垂直的狭窄石缝,两侧铁链冰冷,石阶仅容半足,需手脚并用才能攀爬。抬头望去,前人的背包几乎贴在脸上,回头一瞥,深渊如墨,令人心悸。去年我在此处双腿发软,今日却多了几分从容,甚至能在中途停下,仰望星空--银河横贯天际,繁星如钻,仿佛触手可及。</p> <p class="ql-block">  百尺峡,又称“百尺崖”,是继干尺幢之后,华山第二道重要的险关。它与干尺幢一前一后,共同构成了徒步登山路上最令人难忘的“险道连环挑战”。</p> <p class="ql-block">  凌晨三点,我们路过“苍龙岭”(夜间封闭),一路奔走一路爬,终于到达北峰顶。</p> <p class="ql-block">  忽然发现:孩子面色有些苍白,嘴唇也变了颜色……心疼之余,不得不停下来休息,让孩子们缓缓。其实,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并为她捏了一把汗:六年时间(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几乎没怎么运动,不知此次她能否挑战成功?后来,想想也就释然了--幼儿园曾带她走完城墙,小学时陪她登顶长城,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心理更加成熟,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小小华山,轻松拿捏”--自然不在话下。</p> <p class="ql-block">  女儿一声不吭,只是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爬,默默诠释坚持的意义。也许她不愿说,抑或她没空搭理我……</p> <p class="ql-block">  我想,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p> <p class="ql-block">  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女儿的坚持--那种不抛弃不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至今令我感动不已。</p> <p class="ql-block">  “西岳”华山,自古以“险峻”闻名天下。一年前,我曾初次登顶,彼时年青气盛,只顾埋头攀爬,未曾细细品味它的雄奇与深邃。如今故地重游,心境已然不同。这一次,我决定放慢脚步,陪孩子一起在险峻的石阶与缭绕的云雾间,重新感受这座山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清晨五点,我们终于抵达东峰观日台。此时,山顶已聚集了众多等待日出的游客,有人裹着羽绒服,有人架起相机,静候那震撼的一刻。</p> <p class="ql-block">  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云海在脚下翻涌,如雪如絮。忽然,一抹金红刺破云层,太阳缓缓升起,光芒洒向群山,云海瞬间被染成金红色,宛如神话中的蓬莱仙境。五年前,我因疲惫错过了日出;而今日,当朝阳跃出云海的那一刻,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  华山之美,不仅在于它的险峻,更在于它的瞬息万变。前一秒还是晴空万里,下一秒云雾便席卷而来,山峰忽隐忽现,宛如仙境。难怪古人称华山为“神仙之山”,在此观云海日出,确实有超脱尘世之感。</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千尺幢考验的是体力,那么位于南峰之巅的长空栈道考验的则是胆量。那是一条在绝壁上凿出的木板路,宽仅三十厘米,外侧是万丈深渊,仅靠一根铁链和保险绳维系安全。踏上栈道的那一刻,心跳如鼓。木板随着脚步微微晃动,山风呼啸,仿佛随时能将人吹落。我紧贴崖壁,不敢下望,只能一步步向前挪动。五年前,我因恐惧而放弃挑战;而今日,我告诉自己:“既来之,则战之。”</p> <p class="ql-block">  当终于走完全程,回望那条悬挂在云端的险路,心中涌起强烈的成就感。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只要迈出第一步,便已成功了一半。</p> <p class="ql-block">  南峰之后便是西峰,西峰是华山最秀丽的山峰,因形似莲花,又名“莲花峰”。这里也是金庸笔下“华山论剑”的所在地。峰顶巨石上刻着“华山论剑”四个大字,引得无数武侠迷前来打卡。</p> <p class="ql-block">  站在西峰之巅,俯瞰群山,云雾缭绕,恍若置身武侠世界。五年前,我只顾拍照,匆匆而过;而今日,我静坐石上,闭目聆听山风,仿佛能听到刀剑交锋的铮鸣,感受到侠客们的豪情。华山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承载了无数人的江湖梦。</p> <p class="ql-block">  从西峰乘索道下山,原本陡峭的山路在脚下缓缓后退,苍翠的山林、嶙峋的怪石、蜿蜒的小径,构成一幅流动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不过,西峰索道口的那副对联(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一语道破天机--将华山之巅的壮丽风光描述的惟妙惟肖。</span></p> <p class="ql-block">  再爬华山,又见日出华山顶,我已不再是那个只顾登顶的莽撞之人,而是学会了在险峻中寻找诗意,在挑战中感悟生命。华山用它千年的沉默告诉我:真正的征服,不是战胜高山,而是超越自己。</p> <p class="ql-block">  若有缘,我还会爬华山。下一次,或许是在雪后,或许是在秋深,那时的华山,定会以另一种姿态,等待我的朝圣。</p> <p class="ql-block">  又见日出华山巅,再赏云海映碧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