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古镇一一品味古老的青山镇(323)

上川

<p class="ql-block"> 青山古镇简介</p><p class="ql-block"> 青山古镇是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境内古镇,因长江南岸青山矶得名,其名始载于《宋史·地理志》。古镇地处长江中游,东接洪山区,北临长江与天兴洲相望,规划范围3.5平方公里。该区域承载屈家岭文化遗址(距今5000-6000年),武昌放鹰台遗址为其重要考古发现。起源于三国时期东吴水师屯扎地,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陆游《入蜀记》记载"青山矶"地名,明清时期发展为武昌县六大市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 青山古镇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古镇自明清时期成为军事要塞。现行政区域面积47.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27万,辖10个街道办事处和钢都花园管理委员会。1950年代武汉钢铁基地建成后形成重工业格局。2024年启动城市更新工程,分三期实施青山正街改造,保留工业遗产并打造20世纪60年代生活情境街区,规划连通天兴洲生态旅游区与东湖风景区,构建"江·湖文旅连廊"。现存日军行刑遗址、陈怀民烈士埋骨地等抗战遗迹,以及青山正街、新民街等古老街道、桃园古井和木结构建筑胡锦泰染坊。</p> <p class="ql-block"> 文化传说</p><p class="ql-block"> “青山”最初在1869年的《江夏县全图》北部边缘出现时,它只是一座山的名字。因山形似鸡头,当地人把它叫鸡头山。又因山下有巨石延伸至江中,也有人把它称之为“矶头山”。山上长满了树木,而上下江岸有黄色土堤、沙滩和碎石,过往船民见两岸一片灰黄,唯此山独青,就叫“青山”了。山下的村落叫鸡窝,有人说是“矶涡”的谐音而讹。据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江夏县志》记载:青山在县北三十里,尾亘长湖,首枕长江,山下有矶曰青山矶,上有洞庭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历史记载</p><p class="ql-block"> 在有记载的历史上,青山古镇就曾引得名士流连。公元1574年秋天,进士出身的王世贞以副都御史抚治郧阳,赴任时溯江而上。船将行至武昌时,他发现江南岸有一三面环山的小镇。幽深的古镇,繁喧的集市,秀美的风光及当地人淳朴的风土人情,使这位王大人恍若进入了人间仙境。他在“鸡窝”小镇盘桓三日后,依依离去,并留下了一首诗:“武昌在前头,逡巡不肯去;为爱青山矶,且对青山住。”</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将“青山矶”载入史册的是南宋诗人陆游。公元1170年8月22日清晨,天下着小雨,时任夔州通判的陆游到青山,这一天在他的《入蜀记》中略写了:“……二十二日平旦微雨,过青山矶,多碎石浅滩,晚泊白杨夹口……居民及泊舟甚多,然大抵皆军人也。”从这看出,这里是乡间渡口小集镇。</p><p class="ql-block"> 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青山自古即为兵防要塞,也成为长江上下游来往船只的避风港。古镇初期为军港,尔后随着商旅聚集逐渐形成“小码头”,进而发展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商贸集镇。宋、元、明、清时期,青山镇均为一方日用品和农产品的集散地,至清代走向鼎盛,并为武昌(江夏)县六大市镇之一,与金口、阳逻齐名,阳逻、葛店的居民也常来这里赶集。光绪年间,古镇又辟为商市,到1938年武汉沦陷前还十分繁华。</p><p class="ql-block"> 青山上扼武昌、汉阳,下控鄂州、黄州;且紧临省城武昌,素称武昌门户,为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 (1)青山古镇</p><p class="ql-block">黑瓦青砖石路坚,雕栏胡井寓言传。</p><p class="ql-block">门前商店经商富,屋后菜园蔬菜鲜。</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六年十月十五日</p> <p class="ql-block"> (2)青山麻烘糕</p><p class="ql-block">青山镇里有“鸿兴”,糯米“烘糕”最出名。</p><p class="ql-block">色白味甜逗人爱,松酥爽口受欢迎。</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六年十月十五日</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已入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的《中华诗词艺术家大辞典》第四卷中。</p> <p class="ql-block"> 青山麻烘糕</p><p class="ql-block"> 青山麻烘糕始创于清末,最初作为皇室贡品流传。该糕点选用应山县糯米、咸宁市桂花、黄梅县黑芝麻及绵白糖为主料,经合料、打糕、炖糕、切糕、烘糕五道传统工序制作。1959年国营青山食品厂成立后,在保留手工精髓基础上实现机械化生产,1965年完成压糕切糕工序机械化改造。产品兼具米烘糕的香松脆爽与云片糕的甜润易溶特性,形成独特的麻仁桂花芳香。曾于1962年、1982年两获湖北省优质产品称号,2006年其制作技艺入选武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麻烘糕特色</p><p class="ql-block"> 外形为白底方形薄片,表面均匀分布黑芝麻与桂花碎。口感呈现三重层次:</p><p class="ql-block">入口时的松脆感来自糯米粉特殊处理工艺,</p><p class="ql-block">咀嚼中释放黑芝麻焙炒香气,回甘阶段浮现桂花清甜。</p> <p class="ql-block"> (3)江城子.青山镇</p><p class="ql-block"> 晴天花雨绿波翻,磁宽,石纹斑。两旁店铺、石砌木墙斓。新世新人新气象,依古井、恋雕栏。</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七年四月</p><p class="ql-block">这阕小词已入编:</p><p class="ql-block">A: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的《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第一卷。</p><p class="ql-block">B:作家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的《当代词坛百杰佳作选》。</p><p class="ql-block">C:作家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中华诗词十佳精品选》。</p> <p class="ql-block"> (4)青山镇腌西瓜皮</p><p class="ql-block">去瓤切块大缸投,浸泡三天井水优。</p><p class="ql-block">压尽湿流上罈子,星期之后众人酬。</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八年八月</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已入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的《中华诗词艺术家大辞典》第四卷中。</p> <p class="ql-block"> 西瓜皮腌制</p><p class="ql-block"> 腌西瓜皮是以西瓜和盐作为核心原料制作的酱香口味腌菜。该菜品通过去除西瓜果肉后保留青皮部分,经盐渍脱水形成具有韧性的口感,在2025年6月发布的菜谱中收录了15种不同腌制技法,累计获得16.5万次浏览量。讨论其衍生出包括炒西瓜皮、西瓜皮粥等6种以上配菜组合,体现了西瓜皮综合利用的烹饪开发方向。</p> <p class="ql-block"> 制作工艺</p><p class="ql-block">‌处理原料‌:去除西瓜皮内瓤,切成约3寸长、半寸宽的条状;</p><p class="ql-block">‌发酵处理‌:用井水浸泡约1小时至表面起白色泡沫,再用井水洗净后挤干水分;</p><p class="ql-block">‌腌制‌:装入坛中分层撒盐,密封保存一周即可食用。 ‌</p><p class="ql-block">食用方式</p><p class="ql-block">‌直接佐餐‌:爆炒时加入清油、生姜、大蒜等调料翻炒;</p><p class="ql-block">‌特殊风味‌:多次开坛后瓜皮色泽乌黑、带有臭气时,可与米饭蒸制,淋芝麻香油食用,风味独特。 ‌</p> <p class="ql-block"> (5)再进青山镇</p><p class="ql-block">迎风踏雪古街来,黑瓦害羞他半开。</p><p class="ql-block">石板路中留脚印,雕栏井里照桃腮。</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0年元月</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已入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的《中华诗词艺术家大辞典》第四卷中。</p> <p class="ql-block"> (6)王世贞滞留青山</p><p class="ql-block">扶治郧阳副使安,半途落脚矶头山。</p><p class="ql-block">洞庭庙里收佳运,楠姆寺中求上攀。</p><p class="ql-block">白马洲边鸥跃跃,北洋桥下水潺潺。</p><p class="ql-block">清风亭内清风爽,进士逡巡来日还。</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4年2月</p> <p class="ql-block"> 王世贞简介</p><p class="ql-block">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市)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p><p class="ql-block">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p><p class="ql-block"> 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讨论,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p> <p class="ql-block"> (7)【仙吕.寄生草】青山行</p><p class="ql-block">和风咏,诗友迎。青山商财原劲,公园门口游人兴,红房地段街头净。钢花仍然艳容争,东君再度芽苞赠。</p><p class="ql-block"> 二0一八年一月十月</p> <p class="ql-block"> (8)登邻鹤楼</p><p class="ql-block">通幽曲径画图中,矶上迎来几位翁。</p><p class="ql-block">北赏大江波浪涌,西观天际鹤楼肿。</p><p class="ql-block">钢城十里辉光耀,古镇千年故事丰。</p><p class="ql-block">河柳迎来绿装換,眼前处处荡东风。</p><p class="ql-block"> 二0一八年元月十日</p> <p class="ql-block"> 矶头山公园</p><p class="ql-block"> 武汉市青山区青山镇街道境内城市公园</p><p class="ql-block">矶头山公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青山镇街道,由矶头山、鸦雀山、邹家山、营盘山、祖坟山五座山岭组成,总面积约26.6万平方米。该公园始建于1998年,于2004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是青山区首个兼具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的山林公园。园内种植樟树、紫玉兰、合欢等植物36万株,形成覆盖5座山体的城市绿肺系统,建有12处景点和总长4000米的环山步行道。核心景观邻鹤楼可远眺长江与钢城全景,因建筑形似黄鹤楼被称为"小黄鹤楼"。</p> <p class="ql-block"> 邻鹤楼</p><p class="ql-block"> 园内核心建筑邻鹤楼为三层仿古楼阁,采用琉璃碧瓦与斗拱飞檐设计,登楼可览长江航道与十里钢城全景。配套建设杏花春雨亭、水天一色亭等12处景点,形成串联五座山体的游览体系。</p> <p class="ql-block"> (9)青山古镇</p><p class="ql-block"> 访古去青山,正街更旧颜。</p><p class="ql-block"> 矶头邻鹤靓,老井水源悯。</p><p class="ql-block"> 二0一八年元月十日</p> <p class="ql-block"> (10)桃园古井</p><p class="ql-block">八仙悠步在桃园,古井痴情讲述繁。</p><p class="ql-block">淹沒几多旧时事,惹来无数老翁掀。</p><p class="ql-block"> 二0一八年元月十日</p> <p class="ql-block"> (11)重访青山镇</p><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古镇搜,廿龄小伙步行遒。</p><p class="ql-block">诗朋词友今重访,老街深巷无保留。</p><p class="ql-block"> 二0一八年元月十日</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王长顺,笔名上川,40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会员证号009262),中国国学协会会员(GX2011080027),武昌诗词楹联学会(2017014)会刊《黄鹤之吟》编辑。《领军人物》杂志社副主编(长期)VFF”713196,中国国家诗书画院研究员(终身)G2012060035,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会诗书画艺委会终身名誉主席(MZ丫S201218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