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往事——2015年独行土耳其三周自由行回忆录(开篇)

东南西北老猫

土耳其是我出游过所有国家中记忆最深印象最好的一个了。我去了两次。第一次是在2002年,独自带着相机和摄像机,外加手机,每天兴冲冲行走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不亦乐乎。可惜的是所摄录的那些宝贵的资料后来却被我马大哈不小心丢失了,留下的一些也都成了迷你型。真是欲哭无泪。所幸还剩下一些,这里还可以放几张看看。<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记得那年我搭乘游轮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orus Strait)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大桥(Boğaziçi Köprüsü)又称欧亚大桥,从一个大陆到另外一个大陆,纵览两岸美景。还登岛游览了号称全世界军事建筑物中最美丽的杰作之一、又称之为欧洲堡垒的如梅利堡垒(RumeIi Hisari)。 首次来土耳其,自然心甘情愿地为浪漫神奇的“一千零一夜”买单,也为多玛巴切新皇宫(Dolmabahçe Palace)草坪上的狮子一家喝彩,更惊叹于卡帕多奇亚(Cappadocia)“仙人烟囱”。可惜二十多年前的资料保存不善,现在看到的都不清晰了。聊胜于无。没全丢了总算幸运。今天都请出来走个场。 <p class="ql-block">转眼到了2015年5月,二刷土耳其,依然是单枪匹马自助行。这回行程单上新加了几个小众景点,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番红花城 (Safranbolu) 和内姆鲁特山( Mount Nemrut)俗称人头山等等,颇有看点。</p><p class="ql-block">一晃又一个十年过去了。今天终于要把这些老宝贝请出来亮相了。虽然记忆会有缺失,好在绝大多数照片还完好,慢慢捯饬吧,况且重温十年前那段异国经历,也是很美好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先上一组在伊斯坦布尔和番红花城拍摄的几张比较喜欢的照片,权当开篇秀。</p> 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塔克西姆广场(Taksim Square),全市的文化中心。广场南面矗立着环形独立纪念碑,用来纪念共和国的创建者--万千土耳其民众无比敬仰的国父凯莫尔。 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 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 伊斯坦布尔蓝调夜幕下的蓝色清真寺 始建于十五世纪的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宫(老皇宫)的瓷砖色彩图案清丽脱俗别具一格 皇宫(如今是博物馆)里精致而富有民族特色的展品 番红花城 (Safranbolu),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中部,14~17世纪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1994年整座老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老城区的奥斯曼时期的房屋和建筑都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包括私人博物馆、清真寺、墓园、历史喷泉、土耳其浴、钟塔、日晷以及数以百计的房屋。 古老的土耳其浴室,至今仍然服务于人们。 <p class="ql-block">这个回忆录基本上以旅程顺序叙述,可能有流水账之嫌。</p><p class="ql-block">进入正文。</p><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27日。出发去上海,在网上预订好的浦东机场附近的酒店住了一晚,便于次日早晨航班登机。</p><p class="ql-block">清早4点多起床。7点15的阿联酋航班飞迪拜。一直来都很钟意阿联酋航空,因为它一流的飞行技术和空中服务,让人放心。所以即使多花点钱也值。12点20准点降落迪拜机场。熟悉的机场候机楼。我又来了。</p> 这是十年前的迪拜机场。现在早已经大变样了。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报告地面跑道需等待安排,让我们在空中悬了20分钟。当地时间晚上6点20分终于平安降落。顺利出关,拿到行李,兑换里拉,坐上机场大巴。 正值土国议会大选,一路尽看彩旗飘飘 华灯初上,街上车来车往挺热闹的 机场大巴终点站是塔克西姆广场。我预定的酒店距广场步行不到十分钟,位置优越。但是拖着拉杆箱走在铺着有轨电车轨道的古老的石板路上,那一个痛苦只有天知地知我知。体力好的话,还是来个户外大背包方便多了。 酒店在一条小巷里,小小门面,里面房间也是迷你型的,很干净,布局合理,浴室里雪白干净的浴袍和大小毛巾、洗浴用品,一应齐全,还有棉签和卸妆棉,真正是:麻雀虽小,五脏齐全。 <p class="ql-block">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是东二区区时,中国首都北京是东八区区时。因此,当北京时间为早上8点时,土耳其时间为凌晨2点。</p><p class="ql-block">当晚入睡时间已经是第二天凌晨。室外好像有什么活动,闹腾得很。时差关系清早3点又醒了。生物钟太准也有它不利的一面。</p><p class="ql-block">酒店早餐在一楼。看上去挺干净,各种食物摆放整齐,应有尽有。虽然不是五星级,但是食材绝对新鲜。</p> 室外还有一个绿荫环绕的就餐区 离开酒店出发去景点。路盲也有办法,在主要位置留下记号,回来时就不会在独立大街两侧错综繁多的小巷里迷失了自己。 前往地铁站的路上。路边店门口看似店员模样的人们跟我善意微笑打招呼,阴沉的天空也有了温度。 从酒店到塔克西姆广场地铁站仅五分钟步行路程。买了伊斯坦布尔交通卡(Istanbulkard),这是一种预付费交通卡,可充值。伊斯坦布尔的有轨电车、地铁、公交车和轮渡均可使用这卡。不过充值的机器只收5里拉、10里拉和20里拉。所以身边要备一些零钱。 地铁站这种地面标识很醒目,一目了然。<div>当然,我们现在的地铁站也都有这样的标识。</div> <p class="ql-block">当天游览清单是:耶尼清真寺、苏莱曼尼耶清真寺、加拉塔大桥和加拉达塔。</p><p class="ql-block">一站地铁后,换乘有轨电车(Trolley)前往加拉塔桥(Galata Bridge),下车后再步行至耶尼清真寺。</p><p class="ql-block">如果喜欢步行的话,从塔克西姆广场沿着独立大道(Istikal Caddesi)一直走到头也可以抵达加拉达塔。</p> 路边买一杯新鲜橙汁,歇一下。 耶尼清真寺到了。门口没有蓝色清真寺那样拥挤的人群,顿感属于宗教场所的那份清静肃穆。 耶尼清真寺(Yeni Camii),又被称为新清真寺,因为耶尼(yeni)在土耳其语中就是新的意思。不过也有超过400年的历史了。这座清真寺的建造始于1598年,由苏丹穆罕默德三世的母亲萨菲耶太后下令开建。然而,建造过程中遭遇了火灾等意外,导致工程多次中断,直至1663年穆罕默德四世时期才最终完工。 保有奥斯曼样式的耶尼清真寺,外观恢弘大气,在布局上,与蓝色清真寺、苏莱曼清真寺相似,只是规模小了些。侧旁有着高耸的两座叫拜塔,中庭有一优美的水泉,内部宽阔的圆顶和色彩缤纷的瓷砖,使整座清真寺倍现典雅美丽。 进入寺内小院,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座多棱角小亭子。每一个棱面下方都有一个半圆小水池,水池正对着石凳,这便是洁净泉。以作信徒礼拜前净身之用。 礼拜大殿内光线比较暗,幽幽中的宗教氛围更加凸显。 淡粉色的穹顶,庄严中的温和柔美 <p class="ql-block">宏大的礼拜大殿里安静祥和的气氛,令人不禁连呼吸都放轻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一排自来水龙头是信徒用来进行礼拜前净身仪式的设施。</p> 从耶尼清真寺步行到苏莱曼尼耶清真寺大约需要40分钟。喜欢这样的沉浸式体验。可以一路随拍。<div>路边林立的小饭店有各种吃的。我买了一个肉夹馍,好家伙,50克牛肉加多种蔬菜用一个面包夹起来,咬一口得把嘴张到尽其所能的大。</div> <p class="ql-block">这两位是旁边小店的员工,应他们的请求,我给他俩拍了照。留了他们的联系方式,回家后寄给他们。</p> 据网上说,土耳其居民中98%信奉伊斯兰教。路上见到妇女很多包头巾着长袍。 遇见一位可爱的卖甜圈圈大叔。跟他聊了会儿天,其实还是想给他拍个照。 <p class="ql-block">结果临了他见我没有买他的甜圈圈的意思,朝我做了个非常遗憾的表情。是不是很可爱的一个大叔?其实不是我忽悠大叔,真是我不宜吃甜食的缘故,否则我肯定买了。</p> 远远拍了一张,两位穆斯林妇女正好入了镜。大树底下光线幽暗,只是模糊的两个人影。 <p class="ql-block">没感觉怎么累就到了苏莱曼尼耶清真寺附近。围墙里面就是这被称为伊斯坦布尔最美的清真寺了。可惜天气不给力,灰色的天空下最美清真寺也黯然失色了。</p> 继续往前 路边围栏上的小猫呲嘴咧牙地跟我这闯入者示威呢 见到礼拜前净身仪式的设施了。有特色的铜制水龙头。 苏莱曼尼耶清真寺(Süleymaniye Camii)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内的数座大清真寺之一。它是由苏莱曼一世下令从1550年至1557年在极短的时间内建成的,是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的首席建筑师科查·米马尔·希南的巅峰之作。<div>清真寺选址造在金角湾、伊斯坦布尔七座山丘的第三座上,从这里可以俯瞰整座城市。<br><div>借网络上一张苏莱曼尼耶清真寺正面照,感谢原作者。场面实在太大,我没拍好。</div></div> 仰视,奥斯曼帝国“富丽堂皇的纪念碑”。 局部放大 科查·米马尔·锡南借鉴了巴耶塞特二世清真寺和圣索非亚教堂的建造方式,清真寺由四根主支柱支撑主拱顶系统,此外还有两个半拱顶和两扇山墙。但是他的建筑的空间感与其榜样完全不同。苏莱曼尼耶清真寺被看作是奥斯曼建筑顶峰初期的代表作。<div>清真寺由大殿和大殿前面广大的庭院组成,庭院由四座叫拜楼环绕,其中朝向清真寺大殿的两座比较高。<br></div> 给正在工作中的摄影师拍一张。 据网络资料介绍,苏莱曼尼耶清真寺在1660年被大火毁坏。其后,提受穆罕默德四世命令建筑师福萨修复清真寺。然而,这次修复使得清真寺带上更多巴洛克风格,大量遮掩了其原始的光彩。 人与建筑的比例,彰显建筑的恢弘。 柱子后面正在歇息的女人 略带腼腆的微笑 经得同意,很高兴为这三位美丽端庄的伊斯兰女教徒留影。 大殿的中央由四根刻有穆罕默德的四名继承人的书法的巨型方柱支撑着中央穹顶,其侧推力通过周围一系列较小的穹顶和半穹顶及拱来平衡,延续了拜占庭时代的结构体系。<div>中央大穹顶内径26m、内顶高52m,内部装饰庄重大气而不奢华。<div><div><br></div></div></div> 在主拱顶内,锡南在墙里嵌入了64个直径0.5米的瓮,这样使得整个建筑拥有极好的声学效应。试想当阳光从这么多不同角度的窗户照射进来,形成的折射光影也一定是极美的。 有介绍说,这些窗户是用130种不同颜色的玻璃拼成了绝妙的书法。仔细看,是有阿拉伯文的,只是不认识。 这里游客不算多,宁静的气氛,让人感觉很舒服。 清真寺后面的花园里有两座突北,其中埋葬着苏莱曼一世和他的妻子洛克塞拉娜以及他们的亲属。建筑此寺的建筑师希南也因建寺的功勋卓著被特准安葬在寺的一角。 <div>1985年,苏莱曼尼耶清真寺作为“伊斯坦布尔历史区域”的一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div>当奥斯曼的弯刀早已锈蚀,锡南的穹顶依然在讲述一个民族对永恒的追求。<div><br></div><div>这是苏莱曼尼耶清真寺的海报。</div> 出了清真寺,一路下坡。回到世俗人间。 <p class="ql-block">山脚下的伊斯坦布尔商学院。</p><p class="ql-block">据资料说,苏莱曼尼耶清真寺四周还建有四座伊斯兰大学和四座伊斯兰法学院。</p> 伊斯坦布尔Ticaret大学 人类在历史的沧桑变化中艰难地走向更文明更进步的社会。 <p class="ql-block">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加拉达塔。沿涂依然能看见高耸于山上被各种建筑物簇拥的苏莱曼尼耶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从苏莱曼清真寺这边看海的对面则是加拉达塔(Galata Kulesi)。加拉达塔是一座中世纪石塔,修建于1348年,这座高62米的石砖塔,成为当时君士坦丁堡的堡垒最高点。当时的热那亚人称之为基督塔。历史上加拉达塔曾经担任过警卫塔、天文台和监狱等职务。如今是对公众开放的观景塔。</p><p class="ql-block">加拉达塔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塔之一,于 2013 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预备名录。今天,加拉达塔已经成为伊斯坦布尔连接新城和旧城的重要通道,是该市最著名的景观之一,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主宰着伊斯坦布尔的天际线。</p> 一路随拍市景 快到目的地的时候有一个广场,人群聚集,有人在表演,我也凑一个热闹。 这是一种很随意的表演,边走步边说唱,有点搞笑的意思。 伴奏者倒一副认真的态度 观众看得聚精会神。可惜我不懂阿拉伯语,啥也没听懂。 <p class="ql-block">来到了加拉塔大桥。加拉塔大桥以其北端的加拉达塔而命名,在160年前这座桥是城市的生命线,它起初是由木头建造,后来由石头再转变为混凝土,它是连接东西方的纽带。现在的加拉塔大桥是历史上的第五条,于1994年建成,大桥全长490米。</p><p class="ql-block">大桥分两层,上层通车行人,下层是餐厅和咖啡馆。大桥中间是航道,往来船只从这里通过。桥两端各有塔楼,内有楼梯供行人上下。</p><p class="ql-block">放一张网图以窥全貌</p> <p class="ql-block">加拉塔大桥横跨金角湾,连接欧洲新城区和老城区,大桥上人来人往,十足的市井烟火味。众多钓鱼者聚集在这里,免费垂钓,钓到了回家就是一顿美味的免费晚餐。</p> 有神情专注钓鱼的 <p class="ql-block">也有走神儿发呆想心思的。</p> 海鸥盘旋着,是不是也想捡点外快。 桥上看苏莱曼尼耶清真寺的蓝色穹顶,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金角湾畔。&nbsp;&nbsp; <p class="ql-block">去往加拉塔的路都是上坡,走着有点费劲。当拐了一个弯,突然看见那高塔的瞬间,一激动脚步也快了起来。</p> 狭窄的小巷子两边有很多卖旅游纪念品的店。此刻没心思看这些,只顾着赶紧去登塔。 <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塔跟前。网上介绍:此塔9层、高66.9米,底部直径为16.45米,内部直径8.95米,墙厚3.75米。</p><p class="ql-block">内部装有两部载客电梯。排队的人太多了,顾不上拍照。登塔费25里拉,听说2014年是18里拉。不知道2025年的现在登塔费是多少了。</p><p class="ql-block">幽暗的塔底层有一块古老的铜制浮雕,当时拍的时候感光度放到最大也看不太清楚。后期处理之后才看清模样。中间C位就是被摸得铮亮的加拉达塔,四周是树木、房屋、古老的帆船等等。</p> 塔顶观景台,风景这边独好。博斯普鲁斯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欧洲亚洲部分一览无遗。老天爷终于也开了恩,漫天乌云中央一块湛蓝,阳光照亮了对岸的一片建筑物。其实我觉得这样的风景也有它独有的魅力,挺喜欢的。 图中右边突出的那块就是金角湾。看见高耸的加拉达塔了吗? 塔上360度风景尽收不拒。 <p class="ql-block">看五彩屋顶上琳琅满目的天线接收器,像一只只大大小小的白碟子。十年前我们国内好像已经不用了吧?</p> 塔顶外面观景台十分狭窄,有栏杆的地方两人勉强相错。拍照留影的人挺多的,尽管风吹得头发乱舞。 暮色降临,天际尚余一抹亮色。 <p class="ql-block">把最后的一点光亮收入囊中之后,就该回了。如果天气好,看一下蓝调加灯光的加拉达塔,应该是令人很满足的。可惜无缘。</p> <p class="ql-block">回程到塔克西姆广场可以坐隧道地铁,只有一节车厢的地铁,好玩吧</p> 在独立大街上一家必胜客吃了晚餐,店员给一个大碗让你自己装蔬菜色拉,装满为止。蔬菜很新鲜,披萨味道很正。当给五星好评 伊斯坦布尔游览第一天圆满结束。最后上一张在加拉达塔上面拍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伊斯坦布尔城区的接片。 <p class="ql-block">以上涉及景区介绍均摘自网络。</p><p class="ql-block">下篇:伊斯坦布尔游览第二天:塔克西姆广场、老皇宫、历史博物馆、圣索菲亚大教堂、地下水宫、日落加拉塔大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