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永州祁县留影</p>
<p class="ql-block">细雨如丝,落在祁阳的石板路上,脚步轻了,心也静了。我撑着伞,沿着河岸缓行,桥影在湍流中微微晃动,像一段未说完的往事。岸边的树浓密得几乎遮住了天,可那点阴沉的光,反倒让这景致多了几分沉静。有人倚着栏杆拍照,粉色外套在灰调天地间跳脱得可爱,我也忍不住驻足,看水、看桥、看人,看这山城一角的从容。</p> <p class="ql-block">河水悠悠,桥影斜横,穿粉色外套的女子站在石板路上,帽檐压住微湿的发,口罩遮住了脸,却遮不住她眼里的专注。她扶着栏杆,像是在等什么,又像只是贪恋这一刻的安宁。我走过她身旁,没打扰,只把这份静谧收进心里。这地方,不喧哗,却自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花坛中央,一位长者模样的雕像静静坐着,手搁在膝上,目光平和地望向前方。他不说话,可四周的树、脚下的砖、低矮的白栅栏,都像是他的听众。我绕着花坛走了一圈,雨后的石砖泛着微光,仿佛时间也慢了下来。这里不是热闹的景点,却让人愿意多留一会儿,像是来赴一场无声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东山景区”四个字写在棕色木牌上,山水图案简洁,像一页翻开的册子,邀请人走进去。我顺着指示往里走,绿意扑面而来,树影婆娑,脚下的路湿漉漉的,刚下过雨。空气里有泥土和青草的味道,深吸一口,五脏六腑都清亮了。</p> <p class="ql-block">志愿服务站的牌子挂在木墙上,心形图案很醒目。一位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低头整理资料,我没上前打扰,只是觉得,有这样一处地方,有人默默守着,景区便不只是风景,还有温度。</p> <p class="ql-block">“永州”“I Love Yong Zhou”,红底白字,心形点缀,立在绿树与木栅之间。我笑了,这直白的告白,竟不显俗气。是啊,谁会不爱这样的地方?山不争高,水不争急,人也不争喧闹,爱它,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p> <p class="ql-block">一对行人走在湿漉漉的小道上,一个穿橙衣,一个穿紫衣,像两朵移动的花。他们走得不快,偶尔停下拍照,或抬头看树梢滴落的水珠。我也放慢脚步,跟在不远不近处。雨后的景区,人不多,每一步都踩出清静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道红漆拱门,绿匾上写着字,竹林在风里沙沙作响。地面湿滑,我小心迈步,抬头看,红墙白窗的老屋静立着,像从旧时光里走出来的。三个人影从门洞那头走过,背影匆匆,却为这幅画添了生气。</p> <p class="ql-block">庭院里,白墙灰瓦的建筑围出一方天地,中央小亭掩映在灌木之间。远处高楼隐约可见,现代与古意在此交汇,却不突兀。雨刚停,地面积水映着阴云,亭角飞檐挑出一片橙红,像在说:纵然时代流转,有些美,始终未变。</p> <p class="ql-block">长廊幽深,墙上嵌着浮雕与画作,光影交错。我缓步前行,尽头有几个人影晃动,衣色鲜明。廊中一盆绿植静立花盆里,叶尖还挂着水珠。这廊子不说话,却把历史、艺术、日常都收了进来,一步一景,一步一思。</p> <p class="ql-block">一位游客停下来看墙上的浮雕,手机举在眼前,镜头对准那些刻出的人物。她看得认真,仿佛在读一段被石头封存的故事。我也凑近看了看——千百年前的面容,在石上依旧生动。时间带走太多,却也留下一些不会褪色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纪念堂中央,半身雕像肃穆而立,背后是山水长卷,淡墨写意,红叶点染。前方一排绿植整齐摆放,红绳围出一方敬意。我站在隔离带外,没说话。有些人走了,却仍站在人们心里。</p> <p class="ql-block">红框黑牌,金字刻着“心无私天地宽”。陶铸的名字,连同他的一生,被凝练在这方寸之间。革命、文学、家国情怀,一字一句,沉甸甸的。我读着,脚步更轻了。这片土地出过这样的人,难怪山水都带着几分风骨。</p> <p class="ql-block">展览墙上,黑白肖像中的陶铸目光坚定。旁边写着“少年忧国志”,短短五字,道尽一生。1908到1926,数字冰冷,可那颗心,滚烫了许多年。我站在墙前,仿佛听见了那个年代的脚步声。</p> <p class="ql-block">介绍牌上,写着他生于祁阳乡间,爱读书,恨不公,1926年走进黄埔,从此投身洪流。照片里的故居藏在青山绿水间,白墙黑瓦,朴素如初。我忽然明白,伟人也从寻常人家走出,只是他们把平凡的根,扎进了时代的土壤。</p> <p class="ql-block">“拼将赤血灌春花”——七个字,如刀刻斧凿,悬在展厅中央。1927到1951,一段血与火的岁月。两侧展板记录着过往,照片泛黄,文字滚烫。我站在这里,不是为了凭吊,而是为了记住:春花灿烂时,莫忘曾有人以血浇灌。</p> <p class="ql-block">陶铸纪念馆的门楣上,“陶铸纪念馆”五个金字熠熠生辉。红门灰瓦,绿树相拥,庄重而不失亲切。我走进去,像走进一段被珍藏的历史。这里不只是纪念一个人,更是守护一种精神。</p> <p class="ql-block">景区入口,牌坊飞檐翘角,橙瓦映着天光。一位游客举着手机,粉色帽子很显眼。她大概也在想:这一程,值得记下。我笑了笑,掏出相机,对准了同一片屋檐——有些风景,看一眼,就不愿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