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 探寻郭守敬的水脉智慧

老Qi

<p class="ql-block">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地铁2号线积水潭站直达,全年免费开放。</p> <p class="ql-block">初秋的北京,阳光温柔而不灼人。走进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追寻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足迹。这里景美人少,不仅是京城难得的湿地景观,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了解中国古代水利智慧的理想之地。</p> 郭守敬纪念馆 <p class="ql-block">什刹海是郭守敬生前主要工作部门都水监所在地。经北京大学侯仁之先生建议,在原清代汇通祠址,建郭守敬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郭守敬是元代杰出的科学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天文、水利、历法、数学等方面都获得了非常杰出的成就,取得了十多项领先于当时世界水平的发明创造。</p> <p class="ql-block">1231年出生于今河北省邢台市(当地也有他的纪念馆)。 史料记载,他聪颖过人,善于思考,从小就与众不同,不贪玩耍。祖父郭荣是金末元初一位很有学问的人,“通五经,精于数、水利”。祖父的启蒙熏陶,为郭守敬日后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p> <p class="ql-block">14岁,郭守敬看到浑天仪(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张衡进行过改进)的图画,就自己动手用竹篾扎制出来进行天文观测,动手能力超强!</p> <p class="ql-block">16岁时,遵祖父之命,郭守敬赴紫金山书院,拜刘秉忠为师, 一学就是11年。而这个师傅也不是一般人,前后辅佐元世祖忽必烈近30年,是元大都的总设计师。</p> <p class="ql-block">20岁时,郭守敬运用学到的知识,勘测地形、制订方案,主持修浚了家乡的河道。全部工程仅耗时用了45天,初步展露出了在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才干。</p> <p class="ql-block">29岁时,郭守敬成功仿制宋代莲花漏,更名为“宝山漏”,后被定为统一标准计时器。</p> <p class="ql-block">1279年,郭守敬向忽必烈提议:元朝疆域比之前大了很多,不同地区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时间不同、各地的时刻也不同,旧的历法已经不适用了,需要在全国范围进行天文观测,以编制新的历法。 忽必烈接受了他的建议,派监候官10多人人分道而出,分别在27个地方观测,后世称之为“四海测验”。</p><p class="ql-block">在大量观测的基础上,郭守敬领导编制出了一部新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天,与当今世界通用的《格里高利历》的周期一致,但比后者早颁行了300多年。</p> <p class="ql-block">积水潭曾是大运河最北端的漕船码头,带动了周边城区的空前繁荣。</p> <p class="ql-block">元代积水潭是大都城内的主要水域,由高梁河、洼地积水及地下水汇聚而成,属于皇城内水域。 ‌</p><p class="ql-block">明代城墙建设‌:明初修建德胜门时,在德胜桥(今德胜门内大街北段)修建石桥,将积水潭分为两部分:桥西称“积水潭”(西海),桥东为“什刹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郭守敬这位科学巨匠,他用智慧与实践,书写了中国水利史上光辉的一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