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文明回响:太昊伏羲陵文化巡礼

晴云秋月

<p class="ql-block">  当九月的阳光斜照在午朝门的青砖上,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建筑群便显露出它庄严的轮廓。作为太昊伏羲陵的第一道门,午朝门不仅是建筑的起点,更是走进中华文明源头的序章。穿过道仪门,仿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每一道门都像是一把钥匙,逐渐打开远古文明的神秘面纱。</p><p class="ql-block"> 先天门与太极门的命名,暗合《易经》中“无极生太极”的哲学思想。站在太极门前,能感受到一种奇妙的时空错位——脚下的青砖是明代的遗存,而门楣上雕刻的八卦图案却诉说着八千年前的智慧。这种历史层叠的奇妙体验,在接下来的游览中不断得到印证。</p><p class="ql-block"> 统天殿作为陵区的主体建筑,其重檐歇山顶的恢宏气势令人震撼。殿内伏羲塑像手持八卦,目光如炬,仿佛仍在推演天地玄机。显仁殿则展现了另一面的人文关怀,殿内壁画描绘着伏羲教民渔猎、创制婚嫁的场景。这种“道器并重”的建筑布局,恰是中华文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生动体现。</p><p class="ql-block"> 太始门后的陵冢更显肃穆,这座高20米的封土堆,历经数千年风雨仍巍然屹立。特别令人惊喜的是陵园西侧的蓍草园,这种《易经》中记载的神草,在秋风中散发着独特的清香。古树群中那株“耳柏”堪称奇观,树干下部自然形成的耳廓状凹槽,与传说中伏羲”听民声”的典故不谋而合。</p><p class="ql-block"> 碑林区堪称露天书法博物馆,从汉代到清代的碑刻琳琅满目。其中明代董其昌所书《伏羲赞》碑,行云流水的笔触与碑文内容相得益彰。这些跨越千年的文字,既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历代对人文始祖的集体记忆。</p><p class="ql-block"> 原剪枝公园改建的独秀园,展现了另一种文化创意。苍劲的松柏被修剪成各种造型,与“双龙戏珠”、“百鸟朝凤”雕塑相映成趣。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想象完美结合的手法,延续了伏羲“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而岳忠武祠的存在,则让这片圣地又增添了“精忠报国”的精神维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