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科学教师成长 聚力优质教育发展—— 平城区科学中心教研组 9 月研修活动圆满举行

风华正茂 ♞ 四十五校

<p class="ql-block">2025 年 9 月 23 日,大同市平城区科学中心教研组以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核心能力提升与实践” 为主题,在大同市平城区第四十五校多功能教室成功开展系列研修活动。本次活动覆盖平城区所有小学的科学教师,创新采用 “示范课展示 + 说课评课研讨 + 专题讲座” 的三段式培训模式,系统赋能教师科学教学能力提升,为推动区域科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筑牢坚实根基。</p> <p class="ql-block">在本次教学研讨活动的筹备与开展全过程中,我校杨青桃校长始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不仅为活动顺利推进提供了关键保障,更亲自走进活动现场参与观摩环节。课后,杨校长与授课教师、教研团队展开深度交流,在充分肯定课堂教学亮点的同时,鼓励全体教师持续探索跨学科融合与思政教育渗透的科学教学新路径,为平城区后续科学课教学改革注入了信心与动力。</p> 示范课引领:让科学探究 “活” 起来 <p class="ql-block">本次研修活动以三年级《声音的传播》示范课拉开帷幕。授课教师创新采用 “生活现象导入 — 探究实验验证 — 实际应用拓展” 的递进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动手参与土电话制作、不同介质传声对比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中直观感知声音传播的科学原理。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严谨记录实验数据,并通过小组汇报积极分享探究发现,充分展现出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与主动思考的良好状态,为在场教师提供了生动的 “探究式教学” 范例。</p> 说课评课研讨:复盘促提升,交流共成长 <p class="ql-block">示范课结束后,教研组组织开展深度说课评课活动,为教师搭建起经验交流与思维碰撞的平台。授课教师围绕教材分析、学情研判、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等核心维度展开详细阐述,重点分享了实验教学环节的创新设计与实践反思。参与教师结合课堂观察所得,从教学环节衔接的流畅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科学探究的深度与广度等维度深入研讨,提出 “增加数字化实验对比演示”“优化问题引导梯度设计” 等具有实操性的建设性建议。</p> <p class="ql-block">我校苏卫芳老师围绕吴一婷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传播》一课,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专项分析,内容涵盖课程基础信息、教学流程与亮点、问题与改进建议三部分:</p><p class="ql-block">1.课程评价精准聚焦:苏老师指出,该课程紧密衔接前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清晰覆盖 “知识掌握、探究能力培养、思政教育渗透” 三大维度;学情研判精准,充分考虑到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前期科学知识铺垫有限的特点,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p><p class="ql-block">2.教学亮点深度挖掘:她重点肯定了吴老师教学中的创新之处 —— 以生动的动画视频创设趣味导入情境,借助 AR 技术直观呈现实验过程,备课细致扎实;通过 “伏地听声” 的经典故事巧妙实现科学与语文、历史的跨学科融合;课堂结尾播放 “天宫课堂” 相关视频,自然渗透 “科技强国” 的思政教育,有效激发学生学好科学的内在动力。</p><p class="ql-block">3.问题建议客观务实:同时,苏老师也客观指出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教师讲授占比偏多、学生自主实验设计环节不足、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待提升,并针对性提出 “转变教学理念、优化实验设计、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的改进方向。</p><p class="ql-block">随后,苏卫芳老师以 “学为中心: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导向” 为主题开展专题分享。她强调,“学为中心” 理念深度契合科学教育的本质,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通过 “观察现象 — 提出问题 — 动手实验 — 总结规律” 的完整探究过程理解科学知识,而非机械死记硬背。这一理念的价值在于系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效激发学习内驱力,为学生后续的科学学习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针对传统科学教学中 “模式固化、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度低” 的痛点,苏老师提出,“学为中心” 需推动教学角色的根本转变 —— 教师从 “讲授者” 转为 “引导者”,学生从 “被动接受者” 转为 “主动探究者”;同时将教学目标聚焦于学生素养提升,充分兼顾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与发展需求。在实践路径上,她建议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设计阶梯式探究任务、优化小组合作模式、借助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而理念落地则需依托常态化教研更新教师观念、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学校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且明确 “学为中心” 是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p> 专题解惑:拨开教学迷雾,点亮优化方向 <p class="ql-block">平城区教研室郭丽宇老师带来《拨开教学迷雾,小学科学课堂典型问题解析与优化》专题讲座,为在场教师精准破解教学难题。郭老师紧密结合平城区小学科学教学实际,聚焦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痛点,系统梳理出九大核心问题,并针对每个问题给出具体可操作的解决策略:</p><p class="ql-block">•课堂导入优化:针对 “形式与知识脱节、耗时过长且无衔接” 问题,建议通过 “回顾旧知衔接新知”“观察生活现象导入” 两种方式设计;</p><p class="ql-block">•观察能力培养:解决 “观察方法单一、工具与需求不匹配”,需教师精准掌握教材观察要求,主动申请配套工具;</p><p class="ql-block">•学科特性把握:纠正 “过度依赖背诵、混淆学科差异”,可分层设计知识记忆目标,突出科学课的探究属性;</p><p class="ql-block">•探究过程重视:改善 “重知识轻探究”,需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组织探究活动,紧扣教材核心重点;</p><p class="ql-block">•实验设计启蒙:提升学生实验设计意识,从低年级渗透探究理念,适当降低验证假设难度;</p><p class="ql-block">•小组合作实效:破解 “分工不明、汇报同质化”,明确成员职责(记录员、汇报员、操作员),优先邀请不同意见小组发言;</p><p class="ql-block">•新手教师帮扶:针对 “随意改教材、时间把控差、教学方式错”,提出 “遵循教材逻辑教学、优化分组 + 合理布置课后作业、按内容匹配教学方式” 的解决方案。</p> 研修赋能:为区域科学教育注入新动能 <p class="ql-block">此次研修活动以 “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为核心路径,成功构建起 “示范引领 — 研讨反思 — 能力提升” 的教师专业成长闭环。示范课为教师提供了直观可学的教学范例,说课评课促进了校际间教学经验的深度互鉴,专题讲座则为课堂优化指明了清晰方向。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不仅有效提升了平城区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更为推动区域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优质均衡目标注入了强劲新动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审一校:宋凌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审二校:王锡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审三校:杨青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