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14日和15日,我们分别到了天曌山和皇泽寺,一山一寺皆是为纪念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所建造。</p><p class="ql-block">到了广元,才知道广元是武则天的出生地。可见以前的孤陋寡闻。</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的原名是武媚娘。她后来自己改名为武曌(zhào)。</p><p class="ql-block">“曌”是武则天为自己名字选用的新造字,象征日月当空、普照天下。</p><p class="ql-block">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出生于四川广元。她是唐朝至武周时期的政治家,武周的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p><p class="ql-block">早年经历:</p><p class="ql-block">武则天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14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太宗去世后,一度出家为尼,后因与唐高宗李治旧情复燃,被召回宫中,655年通过“废王立武”事件成为皇后。</p><p class="ql-block">权力巅峰:</p><p class="ql-block">高宗晚年多病,武则天逐渐掌握朝政,称“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去世后,她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先后废立中宗、睿宗。690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p><p class="ql-block">晚年与退位:</p><p class="ql-block">705年因“神龙政变”被迫退位,恢复唐朝,同年病逝于上阳宫,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以“则天大圣皇后”身份与高宗合葬乾陵。</p> <p class="ql-block">15号上午去游览皇泽寺。</p><p class="ql-block">皇泽寺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皇泽路97号嘉陵江畔,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p><p class="ql-block">皇泽寺创建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唐初的不断发展,渐成规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皇泽寺原名“乌奴寺”,又名“川主庙”,传为纪念战国晚期秦国蜀守李冰治理蜀中水患功绩的祀庙。</span></p><p class="ql-block">李冰(约公元前302年—前235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与其子李二郎共同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彻底解决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被后世尊为“川主”和“二郎神”,其治水功绩泽被千年至今仍在发挥作用。</p><p class="ql-block">皇泽寺所在的广元市古称“利州”,而“乌奴”是当地对西山、乌奴山的简称。寺庙最初依山而建,因此得名“乌奴寺”。</p><p class="ql-block">武则天称帝后,为纪念自己的龙兴之地(武则天出生于广元),始赐名“皇泽”,寓其“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寺庙有1500余年的历史。 </p> <p class="ql-block">这是武氏家庙,里面摆放着武则天的族谱和家规。</p> <p class="ql-block">武氏祖训和武氏家规。</p> <p class="ql-block">唐贞观年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时,武则天就出生于此。</p><p class="ql-block">皇泽寺里供奉着武则天父母武士彟、杨氏和武则天兄弟姐妹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迎晖楼因位于寺院东侧,清晨朝晖常洒落其上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迎晖楼始建于北魏晚期,历经唐代至元代多次修葺。</p><p class="ql-block">楼内现存38号窟,保存着北魏至唐代的摩崖石刻造像,造像完整度达95%以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是38号石窟。</p><p class="ql-block">皇泽寺38号石窟是广元皇泽寺石窟群中的重要遗迹,该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38号窟的造像保存完整度超过95%,在历经1300多年后仍能清晰看到北魏造像风格的细节特征,衣纹褶皱自然流畅,面部表情刻画慈悲祥和。 </p> <p class="ql-block">在皇泽寺石窟大佛龛则天殿正中,立有一尊国内唯一的“武后真容”石刻像。</p><p class="ql-block">宋人《九域志》载:武则天当皇帝后,“赐寺刻其真容”。</p><p class="ql-block">该石刻像高1.8米,由整块沙岩雕成,距今已有1300余年。</p><p class="ql-block">石刻像中的唐代女皇方额广颈,神态安祥,头戴佛门宝冠,身着僧尼衣袍,肩披素帛,项饰珞圈,双手相叠于膝,作法界禅定印。</p><p class="ql-block">据说,这是武则天晚年之像,虽俨然佛家装束,却颇具人神兼备之气。 </p><p class="ql-block">这尊武后真容像在1949年曾遭劫难,被人从香案前推倒地下,将头身分离;1950年人们将其复原时,石像颈部却比原造像短了1.5厘米。加之衣饰彩绘褪色,更显老态龙钟了。</p><p class="ql-block">所幸到1993年,泰藉华人苟寿生先生捐赠金箔800克,为这尊则天真容像换上了金衣,愈见流金溢彩。</p> <p class="ql-block">这个佛像是否与龙门石窟中的卢舍那大佛有相似。</p><p class="ql-block">卢舍那大佛,位于河南省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通高17.14米,梵语“卢舍那佛”即光明普照、光辉普遍之意,是源自古代日神崇拜的太阳神信仰而来。</p> <p class="ql-block">这是女皇文化陈列馆。</p><p class="ql-block">里面陈列的内容分为“龙兴利州”、“走向皇位”、“伟业胜绩”、“无字丰碑”四大主题单元,通过实物、文献、场景复原及幻影成像技术展现武则天的政治生涯与历史评价。</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对武则天的评价:</p><p class="ql-block">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称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p> <p class="ql-block">这是陈列馆里面的袁天罡为武则天测命运的雕塑。</p><p class="ql-block">在《旧唐书》里还有个记载:</p><p class="ql-block">武则天尚在襁褓时,袁天罡找上门来帮武家人相面,见其母杨氏大为吃惊:“夫人法生贵子。”</p><p class="ql-block">其时袁天罡小有名气,杨氏自然不能不信“大师”的话,惊喜之余,又请“大师”分别给儿子武元庆、武元爽和武则天的姐姐(后封韩国夫人)相面。</p><p class="ql-block">待见到穿着男孩衣裳的武则天时,袁天罡大为震惊,说,“龙瞳凤颈,极贵验也!”“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p> <p class="ql-block">皇泽寺前面就是嘉陵江。</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各位是否会因为一个名字就会喜欢一条江。但我会,知道嘉陵江的名字后,我就喜欢嘉陵江了。</p><p class="ql-block">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一说来源《水经注》二十(漾水)载:“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p> <p class="ql-block">14日上午,我们去了天曌山。主要是游览梵天寺。</p><p class="ql-block">说起去天曌山,还有一个插曲。</p><p class="ql-block">当我们乘坐滴滴时,和司机聊天。司机说很少有车去天曌山,你们回来可能打不到车,那里也没有公交车。</p><p class="ql-block">我们想了一下,担心回程没有车会很麻烦,便想改道去明月峡。</p><p class="ql-block">司机让我在滴滴平台上改变目的地,但搞了几次都显示不能更改。真的奇怪,怎么就不能更改了呢。</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觉得或者就是天意如此吧,天意就是要我们去天曌山呀。</p><p class="ql-block">然后和司机商量,让他在山上等我们两个小时左右,然后乘坐他的车回来。司机欣然接受。</p><p class="ql-block">也好在这样安排,否则不知道是否有车到达景区接我们。</p><p class="ql-block">在这里顺便表扬一下广元的出租车和滴滴车司机,他们确实是顾客着想,不但沿途介绍风景,到达目的地后也担心我们打不到车,专门留下了联系电话。</p><p class="ql-block">有的地方真的很难打车,比如在明月峡和雪溪洞,就等了近二十分钟才有车接。</p> <p class="ql-block">你看到石头旁边那密密麻麻的树枝了吗。很多地方都有这个习俗。</p><p class="ql-block">在石头下边放树枝是一种名为“支山腰”(或“支山”)的民间习俗,主要寓意是祈福健康、寻求精神依靠和表达对自然的敬畏,起源于中国古代山神崇拜,现已演变为登山祈福的传统行为。</p><p class="ql-block">这一习俗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有多种解释,核心含义包括:</p><p class="ql-block">精神依靠:</p><p class="ql-block">木棍顶住山体被视为“寻靠山”的隐喻,寄托人们在生活中获得贵人扶持、事业顺遂的愿望,或希望男性成为家庭“顶梁柱”。</p><p class="ql-block">山神崇拜与自然沟通:</p><p class="ql-block">古人相信山有神灵,进山前需祭拜。早期焚烧香烛后,将香根支于石缝,后演变为“以木代香”,用树枝代替香火与山神沟通,祈求平安庇佑。</p><p class="ql-block">健康祈愿:</p><p class="ql-block">民间谚语“木棍支山,腰腿不酸”。认为支起树枝可象征性支撑人体腰背,避免腰腿疼痛,尤其为长辈祈福健康。树枝代表“腰杆”,寓意“大山压顶不弯腰”的坚韧精神。</p> <p class="ql-block">石头下面放了很多树枝。</p> <p class="ql-block">这是天曌山山顶的原始森林。</p><p class="ql-block">天曌山原名天台山,总面积1334.3公顷,海拔1100-1700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夏季比市区低5℃,是理想的避暑胜地。</p><p class="ql-block">其命名源于武则天幼年在此避暑礼佛的传说,她登基后赐名“天曌山”,体现“日月当空”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天曌山梵天寺是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核心宗教场所,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形成规模,后因战乱损毁严重。</p><p class="ql-block">现代由中国佛教协会特邀理事净天法师主持重建。</p><p class="ql-block">2010年至2011年完成主体建筑修复,现为4A级景区核心景点。</p> <p class="ql-block">梵天寺位于天曌山前山最高处,依山而建,采用唐代皇家建筑风格,建筑面积2894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布局分三路:</p><p class="ql-block">中间: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p><p class="ql-block">左边:鼓楼、斋堂、寮房;</p><p class="ql-block">右边:钟楼、方丈室。</p><p class="ql-block">寺内现存明清木雕佛像,其中“武则天礼佛图”浮雕为特色展品。</p> <p class="ql-block">梵天寺里面的建筑都是刚刚装饰过,很新。金壁辉煌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了寺庙就入乡随俗的烧香礼拜。</p><p class="ql-block">教我们烧香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僧人。</p><p class="ql-block">他说整个寺庙就不到十个人在管理做事,平时工作很多。每逢节日很多人前往拜祭,也有很多人远道而来。据说很是灵验。</p><p class="ql-block">我问,寺庙装修规模那么大,是政府投资吗。他说不是,是主持方丈出的钱。很多人对寺庙捐款,所以寺庙有钱。</p><p class="ql-block">我问有斋饭吃吗,他说要问厨房。我连忙说不用了。</p><p class="ql-block">问及是否有工资,他说每月有三五百元。</p> <p class="ql-block">从天曌山山脚到梵天寺近四公里,沿途的道路修得很好,并且种了很多鲜花。</p><p class="ql-block">滴滴司机感叹了好几次,说是原来的路很不好走,现在好很多了。</p><p class="ql-block">他还说,广元的人在炎炎夏日时,喜欢开车到天曌山避暑。沿途我们也看到一家大小的开车前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好像给佛像度了金身。</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梵天寺后山有个“舍利塔”,原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佛教协会名誉副会长、禅宗临济宗第45代传人净天法师的五彩舍利藏于此塔。</p> <p class="ql-block">查了一下:</p><p class="ql-block">净天法师(1925年正月初二—2004年5月28日),陕西安康人,俗名胡永忠,十二岁于安康双溪寺出家,十八岁在西安兴善寺受具足戒。</p><p class="ql-block">历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等职,1986年承本焕长老传临济宗法脉为第四十五代传人。</p><p class="ql-block">早年先后研习唯识法相、天台教观及密宗。</p><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下放扶风农村仍坚持弘法。曾于终南山两次行般舟三昧,头胸燃64盏灯疤,背燃108香疤,持诵大悲咒百万遍。</p><p class="ql-block">主持复建扶风大明寺、广元梵天寺等十余座寺院,从缅甸迎请玉佛三百余尊。</p><p class="ql-block">参与玄奘纪念堂落成典礼及香港佛指舍利供奉活动。</p><p class="ql-block">晚年致力全国讲经,临终预知时至,圆寂后舍利供奉于天曌山祖师塔,安葬于深圳弘法寺。</p> <p class="ql-block">该柏树是天曌山第一柏,左边红包的有一间小屋子。我好奇走进去看看,里面供奉的不知道是什么佛陀。</p> <p class="ql-block">这是那个小屋子供奉的佛陀。</p><p class="ql-block">但没有任何文字说明。</p><p class="ql-block">天曌山景点很多,但因为修葺,只能到梵天寺。其他地方不能去。</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