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偏见,辜负了狗狗万年的忠诚

太行树神焦语录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谈论“伙伴”,很少有人会立刻想起那个用一生陪伴人类的生灵——狗。可翻开历史便会发现,从2万到4万年前人类开始驯化它们起,狗狗就成了我们最古老的“同行者”:中国半坡、仰韶文化遗址里的狗骨,见证着8000年前它们与古人共同生活的痕迹;亚洲东南部与以色列的考古研究,更是将这份羁绊延伸到游牧时代与农业革命,那时的它们,便已陪着人类从迁徙走向定居。</p> <p class="ql-block">  这份陪伴,藏着最纯粹的守护。过去,农家院里的狗狗吃着剩菜剩饭,却能整夜警惕地守着家门,防止野兽盗贼侵入,成了无数家庭的“安全屏障”;现在,它们成了许多人生命里的“救赎者”——就像狗狗“叶子”,1991年咬着主人父亲的裤腿,救下了试图割腕的蔡女士;后来又和女儿“阿福”一起,在蔡女士高血压发作时咬住她的裤脚,为求救争取了关键时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狗狗的世界里,“忠诚”从不是口号,而是愿意为主人付出生命的坚定。</p> <p class="ql-block">  可如今,这份深情却在误解中渐渐变了味。小时候,孩子们和狗狗玩耍时被划出划痕甚至咬破手指,土一抹、水一洗,简单处理后便忘记了此事,从未听说过有人因之患狂犬病。或许那会儿的狗和外界来往少,或许和人类的艾滋病一样?农村压根就没有这种病毒?不得而知。现在,哪怕只是轻微划伤,“万一”两个字也会让许多人陷入焦虑,狂犬疫苗自然就成了缓解恐慌的“安慰剂”。</p> <p class="ql-block">  科学本应消除偏见,却在过度担忧中,成了人与狗之间的“隔阂墙”。更有人将狗狗的粪便视作“麻烦”,忘了它能滋养路边的花草树木,让行道树和花池的绿植在饥饿中补充一点点养分;因少数狗狗在极度饥饿或受威胁时的应激反应,便给所有狗狗贴上“危险”的标签,甚至对它们恶语相向。</p> <p class="ql-block">  其实,矛盾的根源从不是狗狗,而是人类的态度与责任。遛狗拴绳、清理粪便、按时喂食,这些文明养犬的基本要求,本是养狗人应尽的义务,可总有人将自己的失责归咎于狗狗,让它们成为“背锅侠”。更让人痛心的是,人类早已侵占了太多动物的生存空间,却还将狗狗的生命视作可以随意处置的“物品”,忘记了它们也是地球的一份子,忘了他们曾经数万年的忠诚守护。</p> <p class="ql-block">  地球不是人类的“专属舞台”,万物共生才是生命的真谛。狗狗用数万年的忠诚,证明了自己是人类最可靠的伙伴,我们不该用偏见辜负这份深情。若连对自己不离不弃的狗狗都能轻易排斥,又怎能称得上“万物之灵”?唯有放下误解,守好文明养犬的责任,尊重每一个生灵的存在,才能让这份跨越万年的羁绊延续下去,让狗狗的陪伴,继续温暖更多人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