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统一 军旗升起(五)

老郭

<p class="ql-block"> 河山统一 军旗升起(五)</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谈谈与八一南昌起义有关的人和事</span></p><p class="ql-block"> (28)南昌起义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徐特立</p><p class="ql-block"> 参加南昌起义的大知识分子除了郭沫若以外,还有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老师徐特立。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前夕,徐老正住在湖北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当目睹汪精卫“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反革命暴行后,湖北大批党员退党,导致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但徐特立却主动联系上李维汉,毅然在汉口公开宣布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对夫人提前留下遗言:“好好教育子女,不管如何困难,都要坚持把五美高级小学办下去。”</p><p class="ql-block"> 半个月后, 受中共中央派遣,徐特立赴江西参加南昌起义,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从此在年过半百的时候踏上了中国革命征途。</p><p class="ql-block"> 其时,徐特立的同窗好友姜济寰任国民党江西省代主席。鉴于姜济寰的地位举足轻重,共产党派出徐特立、林伯渠做他的说服工作。徐特立甚至一度住进了姜氏公馆,展开彻夜长谈。徐特立晓以大义,并用大量事实说明背叛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汪精卫之流不得人心,终将失败,只有坚定不移地跟中国共产党走,才能救国家民族于水火之中,终使姜济寰这位“坚定的国民党左派人士”,听从了徐特立等人的意见,毅然表示愿意放弃高官厚禄,坚决跟共产党走。这为起义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 起义军继续南下,不论是在盛夏烈日下长途行军,还是在重兵包围中与敌人对垒,年过半百的徐特立与战士们一样,一身汗水一身泥,背着背包扛着枪,翻山越水,勇往直前,还要指挥部队行动和向群众做宣传工作。</p><p class="ql-block"> 潮汕失败后,周恩来作报告,检讨了失败原因,布置了善后办法。徐特立被安排转移上海。于是,他脱下军装,取道广州、香港,历时半月,辗转到上海,受党中央委派,任中共江苏省委农民部秘书,继续为党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9)南昌起义革命委员会委员兼财政委员会主席——林伯渠</p><p class="ql-block"> 林伯渠1905年参加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1919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1921年林伯渠由陈独秀、李大钊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孙中山逝世后,林伯渠1925年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兼秘书长,1927年3月任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会秘书长。5个月后,林伯渠参加了惊天动地的八一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财政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起义爆发后,林伯渠立即让陈赓以起义军财政委员会的名义,没收了江西中央银行的现金,连同其它硬通货共约三万元,保证了起义军的供需。起义军向福建、广东进军途中,每攻下一个县城,立即张贴布告,任命林伯渠为该县县长。林伯渠则以多个县长的名义为起义军筹款。他发出安民告示,号召沿途人民群众支援革命军队,从而基本保障了起义军南下的供需。</p><p class="ql-block"> 起义军撤出南昌,向福建、广东进发期间,正值三伏天气,暑气熏人,沿途崇山峻岭,道路崎岖。须发斑白的林伯渠同年轻战士一样,精神抖擞地翻山越岭,跟着一群青年男女唱着“我们是工人和农民的少年先锋队”,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染着起义队伍。</p><p class="ql-block"> 起义失败后,受党中央派遣,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2年冬,林伯渠由海参崴学成回国。翌年三月,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出任苏维埃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长,后任财政部长调任农委会主任及总供给部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0)南昌起义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吴玉章</p><p class="ql-block"> 南昌起义前,吴玉章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参加国民党中央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联席会议的工作,在武汉主持军政大计,并具体处理革命进程中的各项急务。 </p><p class="ql-block"> “七·一五”汪精卫分共后,吴玉章奉党中央之命,赴九江,转南昌,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担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并冒酷暑,千里转战,备极辛苦。起义军在潮、汕失利后,吴玉章等出走流沙,驾一叶之扁舟,渡浩渺之大海,漂流到香港,辗转到上海找党中央。</p><p class="ql-block"> 受党中央指派,吴玉章在1927年底辗转抵达莫斯科,到苏联学习。1927年12月22日,应邀在苏联东方大学就“八一革命”经过情形作报告,并将报告进行整理,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以作此次暴动的报告。</p><p class="ql-block"> 因此,吴玉章不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参加者、组织者之一,而且是最早详细地向共产国际报告和向国际社会披露八一南昌起义详细经过的人,也是最早对起义进行科学总结的起义的参'加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1)南昌起义南昌市公安局长兼南昌市卫戍司令——彭干臣</p><p class="ql-block"> 南昌起义前,叶挺是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师师长兼武昌卫戍司令,任命彭干臣为武昌卫戍司令部参谋长,5月叶挺率部平定夏斗寅叛变时,彭干臣代理武昌卫戍司令。</p><p class="ql-block"> 1927年7月中旬,参加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彭干臣根据党的指示,从上海潜抵南昌,参加八一起义的具体组织工作。8月1日起义爆发后,彭干臣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率领所部迅速占领国民党公安局及其哨所,并接替朱德任南昌市公安局长,成为革命政权下的第一位公安局长。他随即将原公安局的警官、警员和消防队员进行整编,重新配备了公安局的武装。8月2日,彭干臣兼任了南昌市卫戍司令。8月3日起,起义部队根据原定南下广东重建革命根据地的计划,开始分批撤离南昌,彭干臣负责撤离的殿后工作。他在做好社会治安,保卫革命委员会和前敌委员会的同时,积极组织指挥军警公安人员的撤离工作。8月4日,他把原公安系统的第一、第二两个保安队和消防队集合起来,又同新吸收的青壮年警士二三百人混合编成几个连配发枪支弹药,第二天一早随贺龙的警卫团出发南征。彭干臣随部队南征,进驻汕头。</p><p class="ql-block"> 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潮汕失败后,他潜回上海,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9年春夏之交到1930年5月,他在周恩来领导下参与在上海的中央军政干部训练班举办工作,培养训练了一大批军政领导干部。1929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事部军事委员会委员。1930年5月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秘密组织东北地区的军事斗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32)南昌起义贺龙第二十军政治部主任、第三师师长——周逸群</p><p class="ql-block">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周逸群从黄埔军校奉命组成北伐军左翼宣传队,赴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贺龙部工作,先后担任师和军的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随着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成立了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以革命的武装反抗反革命的武装。1927年7月25日,周逸群与贺龙奉命率军抵达江西南昌。1927年8月1日凌晨两点,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周逸群与贺龙在南昌起义中亲密合作,奋勇杀敌,把所率领的官兵紧紧团结在党周围。起义后,周逸群担任贺龙第20军第3师师长。同年8月下旬,在周逸群和谭平山的介绍下,贺龙终于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8年,党中央决定派周逸群与贺龙前往湘鄂边区,支援和壮大武装斗争的革命力量。1930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建立,孙德清任军长,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同年7月,他率第六军与第四军在公安县会师组成第二军团,任军团政治委员、中共前委书记,与贺龙领导创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当之无愧的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33)南昌起义第11军第25师师长——周士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参加南昌起义的师长团长不少,今天重点说说叶挺第11军的第25师师长周士第,因为他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传奇性。1955年授衔时,周士第是上将,而南昌起义中他手下的73团指导员陈毅、73团3营7连连长林彪都是元帅。对此,周士第从不计较。毕竟在复杂的中国革命斗争中,由于经历和业绩不同,你上我下、有进有退、你高我低都是正常现象。</p><p class="ql-block"> 周士第是海南琼海人,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筹建了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支革命武装“铁甲车队”,担任队长,这是叶挺独立团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1925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肇庆成立。铁甲车队作为主要兵力之一被编入独立团。叶挺任独立团团长,周士第任团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南昌起义前夕,周士第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团长, 率团驻扎江西九江马迴岭。南昌起义爆发,周士第率部参加,出任第二十五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南昌起义后来在国民党多路大军的打击下失败,大部分部队被打散。周士第也被迫过起了流亡生活,不停地在香港、上海等地辗转。直到1933年11月才重回到红军队伍。</p><p class="ql-block"> 随后周士第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得到党组织的肯定,于是在1935年10月,经红军学校政治总教官罗贵波介绍又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游子回家的愿望。在直罗镇战斗、红军东征等革命活动中,亦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付的任务。抗日战争期间,出任八路军120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4)南昌起义叶挺第11军第25师73团七连连长——林彪</p><p class="ql-block"> 参加南昌起义的1955年有7人成为元帅,林彪是其中之一。所以,讲到南昌起义,不能不提到林彪。</p><p class="ql-block"> 1926年12月,林彪从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毕业,被分配到叶挺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25师第73团第三连,担任见习排长,不久,他升任排长,又升任连长。南昌起义时,他是叶挺第11军第25师第73团七连连长,时年20岁。当时团长是周士第,起义后周士第升任25师师长,林彪仍为连长。</p><p class="ql-block"> 25师在南下三河坝战斗中损失严重,师长周士第等流亡至香港、上海,与队伍和组织失去了联系。林彪、陈毅等25军余部随朱德的第9军计800余人辗转于湘赣粤边境,1928年初进行了湘南起义,4月,朱德率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p><p class="ql-block"> 林彪随朱德队伍到达井冈山,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28团营长、团长、第1纵队司令员。1930年6月任红1军团第4军军长,1932年3月任红1军团军团长,此时的林彪只有25岁。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5)南昌起义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农工委员会主席——张国焘</p><p class="ql-block"> 南昌起义前,张国焘是中央临时政治局五位常委之一,并主持中央工作。1927年7月26日,由中共中央任命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职务的周恩来,离开武汉,赶往南昌。周恩来离开后不过数小时,中央再派张国焘作为中央代表,前去传达刚得到的共产国际对于此次行动的电报内容及中央关于南昌起义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1927年8月1日,张国焘以中共中央特派代表身份,在江西南昌主持武装起义,代行政治局职权。张国焘曲解了党中央关于“起义要慎重”的意见,要求重新讨论起义。愤怒的恽代英、李立三、周恩来和谭平山拍案而起。当时,知道起义秘密的人已过百,一些起义部队正在调动,起义已经无法阻止。最终,张国焘只得服从多数。</p><p class="ql-block"> 张国焘假传圣旨差点葬送南昌起义,但是张国焘至死都声称他是“为了遵守纪律,曾不折不扣转达了共产国际的“圣旨”。根据张国焘的错误事实,中央临时政治局在1927年11月14日的扩大会议上,决定他的中央临时候补委员、中央执行委员均予除名。 </p><p class="ql-block"> 1928年,中共奉共产国际之命在苏联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六大之后,张国焘被共产国际无限期留在苏联“学习”,纠正他的“机会主义倾向”。1931年初回国,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中共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