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 / 文:黄耀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17930916</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汉阳大道王家湾立交东端引桥</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炎暑酷夏,为有史以来少有的漫长。按照气象学上的标准,经过反复在百度上查询确认,武汉的夏天早早于4月14日就开始了,却要迟迟到9月29日才结束,前后长达五个半月。而气象学上的秋天,却连续两年都是在国庆节前后才开始。作为长期生活在武汉的我们,则是在经历了9月18日凌晨的那场秋风秋雨和连续几天的凉爽后,才感觉到了秋天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汉阳大道永丰路口东眺</span></p> <p class="ql-block"> 按照夏历一年四季的划分,秋天应从七月立秋节气算起、十月立冬节气前结束。而今天正好是农历八月初二秋分节气,是“一秋之中”,也是一年四季中的两个昼夜等长、气温最为宜人的节气之一。只到此时,才会让人觉得“秋风终有信、秋光仍有色、秋景渐入画、秋韵犹风流”。</p> <p class="ql-block"> 本世纪前的秋天,每当秋风刮起,人们见到街道两旁的法桐叶落满地飘飞时,始知秋天的到来。出于环保需要,自本世纪开始武汉街道上先后以樟树、栾树、桂花树、樱花树等常青或叶落较迟的行道树逐步替代了法桐后,初秋时节已经很少见到街道上黄叶乱舞。加之这两年武汉长夏,秋天姗姗来迟,虽然已到秋分时节,连梧桐树也仍然枝繁叶绿,不见黄叶飘落。但是作为武汉行道树新宠的栾树,却悄悄以自己变幻多端的斑斓色彩,作为第一道亮丽的风景首先扮靓武汉的街道和公园绿地。</p> <p class="ql-block"> 关于栾树特色,同城美友老师们已在多篇佳作中作了生动的描述,我这里仅作如下补充:</p><p class="ql-block"> 栾树又称“栾华”,在中国虽然已经有几千年的栽种历史。但因古时就依制作为“大夫”或将军陵寝的专用树而被称作“大夫树”,而在民间认为不吉利而未被广泛栽种。</p><p class="ql-block"> 本世纪初,因发现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超快的生长速度、良好的环保绿化效果,加之它花果同枝——花细呈穗花序成椎,由嫩绿而金黄;果呈三棱形相聚成串紧随其后,色随时间由青而白而粉,由粉红至橙赤不断变幻,颇似一串串多彩的灯笼或金锞、银角挂满枝头,<span style="font-size:18px;">具有很好观赏效果</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故又</span>被称为“灯笼树”和“摇钱树”受到广泛亲睐。而且栾树挂果期长,可以将不同色彩贯穿整个秋天甚至到冬天仍可见到其身影,所以曾被当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名作家史铁生赞誉为“一树栾花,就是一场盛放的秋天”。</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栾花初绽时,金钗插满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栾花吹落后,地铺黄金路。</span></p> <p class="ql-block"> 武汉市从2000年开始大面积培育种植栾树,2010年起将其作为彩道建设“行道树”逐步推广,2024年11月被网友推选荣获武汉市“九月花神”称号。</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话在栾树上已经得到了最好的印证——十年前当我重回汉阳时,汉阳大道上的这些栾树才刚刚栽下,如今却早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五<span style="font-size:18px;">彩斑斓</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栾果满枝头,恰似金挂楼。</span></p> <p class="ql-block"> 如果把栾华比作浅秋的第一抹色彩的新宠,那么作为当代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的桂花,就是当仁不让的仲秋底色之“达贵”。桂花和栾花虽然一样小如粟米而且颜色同样金黄,但栾花味淡若无,而桂花的香味却浓郁持久,连久负盛名的茉莉花也要甘拜下风。</p><p class="ql-block"> 每当中秋佳节来临前后,当她以亿万细小的金黄、银白或赤红色“金粟”缀满枝头之时,其香味可随风飘进千家万户,感觉满城都浸漫在桂香之中,酿成了秋天独有的醇香韵味。故桂花也称作“天香”和“九里香”,而“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也成为人人都熟悉的形容秋天景色的最佳联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以下桂花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 历代文人墨客,对桂花更是情有独钟,把桂花视作富贵之花、吉祥之花,把考取功名喻为“蟾宫折桂”的人生追求。现代竞技运动和所有竞赛项目,也把获得好的名次称作获得“桂冠”。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形容桂花“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中盛赞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更把桂花的品性赞誉到极至。</p> <p class="ql-block">桂花有四大品种,香味各有特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摘编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金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香气浓郁醇厚,带有甜香和果香混合的层次感,扩散力强,3米外即可闻到。其花香类似“秋日史诗”,初闻是甜美果香,中段转为奶油与蜂蜜的甜腻,尾调带木质苦涩。 是制作桂花香料、糖桂花、桂花糕、桂花饼、月饼等桂花食品的最好材料。</span></p> <p class="ql-block">△银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香味清雅柔和,类似淡雅花香,整体较清新舒缓,无强烈刺激感,适合制作桂花茶饮。</span></p> <p class="ql-block">△丹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香味浓烈且带有辛辣感,花色红橙相间时香气更明显,但部分品种香味较淡,主要用作观赏。</span></p> <p class="ql-block">△四季桂(又名月月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香味最淡,类似茉莉或佛手柑的复合香调,全年开花但单次花期短,适合家舍或庭院盆栽。</span></p> <p class="ql-block"> 本人因退休前一直在咸宁市工作,而咸宁是全国唯一被国家命名的“桂花之乡”,城乡遍种桂花,每到花开时节满城飘香,故对桂花怀有特别的感情。回到武汉后,我每年都在关注咸宁我原所居住的小区和武汉市现居住地桂花开放信息。</p><p class="ql-block"> 武汉市栽种桂花树的历史始于1954年华中师范学院从四川引进一千株桂树取代后山上原来树木,此山随后改名“桂子山”。而在街道边和居民区绿化带裁种桂花则始于2002年,2005年进一步将部分行道树改种桂花,至2012年全市桂花树数量已达约4万株。近三年来,除前年桂树开花较早外,去年在中秋节后才开,今年估计也要到国庆节前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咸宁市桂花镇桂花漫山遍开时的盛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 9月26日,我在武汉市博物馆西北角围墙外闻到熟悉且浓郁的桂花香,寻着香味发现墙内的一棵大金桂树已经花开满枝。这是我自入秋以来首次发现桂树开花,便隔墙拍照并补入本篇为记。</span></p> <p class="ql-block"> 到了深秋时节,菊花作为秋天的压轴大戏浓墨重彩登场,更是把武汉的秋光秋意推上高潮。</p><p class="ql-block"> 菊花,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因不畏严寒迎霜而开,被冠以品性高洁而<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尊为“花中四君子”之一,</span>历来受到文人雅士和百姓的广泛喜爱而被广泛种植。历代赞美菊花的诗句更数不胜数,其中以晋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唐代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帶黄金甲”最为著名。 </p><p class="ql-block">(以下菊花照为本人去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 自上世纪初起,因受西方天主教和日本文化影响,菊花被当作祭祀用品之后,民间私家栽种此花的越来越少。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对菊花的认识又逐步回归传统。而武汉人对菊花的喜爱,更是超过了任何一种花卉。武汉市政府从1984年起,每年11月在汉口江滩、沙湖公园、解放公园、中山公园等地举办全市大型菊展,今年已到第四十二届。而每年的菊展都吸引了大量本市居民和外地游客参观,可谓“花开时节动江城”。</p> <p class="ql-block"> 过去,我国菊花的品种较少,颜色主要为黄色和白色。通过园林绿化部门园艺工作者们的多年培养,现在的菊花不但品种繁多、千姿百态,大的如狮头虬髯,小的如弹珠绒球。更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把武汉的秋天渲染到极致。花展期间万花齐放、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游人如织、目不暇接、留连忘返。在此我无法一一介绍,只能静候这场鲜花盛宴尽快到来,大家共同亲眼目睹她们的绚烂风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