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很多人读不懂刘备,正因为刘备,400年的汉朝才结束的如此体面,刘备的存在,给大汉一个隆重的葬礼。</p><p class="ql-block">在抖音,刘备却被说成不忠,不义,不孝之辈,真是可笑,还有那么多人附和。</p><p class="ql-block">逃难与百姓共进退,战时与将士同吃住,三顾人才于草庐,为了兄弟之仇举国之力伐吴而舍天下,为了部下不惜家人,知人善任,为了胞族之情而不愿强取西川。得五虎上将,卧龙凤雏幼麟,只可惜五虎一伤俱损,卧龙不得天时,凤雏不得地利,幼麟不得人和。</p><p class="ql-block">刘备能让未和他谋面的姜维誓死效忠蜀汉,能让手握重权的诸葛亮鞠躬尽瘁,能让北地王刘谌当做信仰自刎于庙堂,谥号汉昭烈帝,这可不是他自己封的,两千年的封建王朝有几个帝王堪让后世冠誉“昭烈”?</p> <p class="ql-block">《亮剑》和《血色浪漫》是同一个作者写的,亮剑的下半部写得很深刻,很沉重,看了就看了,只是对那段历史有所了解,代入感不强,我更喜欢的是血色浪漫,主角开知青饭店的那一刻,便升华了主题,作者前期一直想写中国版的“垮掉的一代”、“在路上”,不管主角如何体验人生、游戏人生,当他开始有了悲天悯人的觉悟,开始不单为自己而活,也可因自己的存在而对他人有所帮助时,便是回归了精神主流。“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可是我们没到那个高度啊,我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真真实实而又普普通通的人,我们都可有丰富的个人感情色彩,因为有了我们的努力和坚持,这个世界确实会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同。所以,多行好事吧,花若盛开,清风自来。</p> <p class="ql-block">我看过很多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点,都深刻写出了某个时代人文历史最本质最引人思考的那个点。</p><p class="ql-block">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能正确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任务。殿堂级的文学作品,同为时代精神的写照,这种写照,不是讴歌,而应把那些引人深省的现象通过文学手法写出来,比如“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未保持行人安全距离”等等。</p><p class="ql-block">也可以写一个深耕乡村教育一辈子的白发苍苍的老校长,在退休前夕,因用戒尺惩戒了学生,被推至舆论风口,不得不引咎辞职,以此折射新旧教育理念的交替,至于是教育的进步,还是教育的退步,就有待读者思考了…</p> <p class="ql-block">今天看到一句评论,知道为什么都是初中、小学的老师被家长投诉得多吗?因为这些蛮不讲理的家长带出来的孩子,大多考不上高中。</p><p class="ql-block">所以啊,做人还得尊师重道,即使老师的教育方式过当,人家都赔礼道歉了,何必不依不饶呢?中国几千年来,也就今天有这特色,老师向学生道歉。滑天下之大稽。</p> <p class="ql-block">可能,曾淋过雨的人,更愿意为他人撑伞吧。我做好事,不需要被理解,只是源自我的内心,家风的传承。</p><p class="ql-block">我的祖父,一生帮人、救人无数(以后我会把祖父一生的经历写成小说吧),我自小跟着祖父长大的,耳闻目染下,即便没有长成一个好人,也绝不会是一个多坏的人。</p><p class="ql-block">或许,你们从前看错了我,现在又看错了我,可我依然是我,不曾改变。</p> <p class="ql-block">写三十岁,那应该是青春已末,壮志未酬,生活己悟,前路不明。</p><p class="ql-block">如果要用一句诗来形容三开头的年头,那一定是苏轼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p><p class="ql-block">这三十年玩过、累过、反思过,依旧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依旧纵横千里独行客,何俱前路雨潇潇。难受时夜半浊酒慰寂寞,天明走马入红尘。开心时一点浩然正气,千里快哉风。</p><p class="ql-block">三十而立,三十而已。人生的精彩刚开始,加油!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