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印迹

赵建伟

<p class="ql-block">九月十九号,第六届“古长城”公路自行车赛在大同古城拉开帷幕。清晨的山风还带着一丝凉意,广场上已人头攒动。巨大的红色横幅在蓝天白云下猎猎作响,写着“2025第六届大同古城公路公开赛”,像一面召唤骑行者的旗帜。舞台前工作人员来回穿梭,调试设备、核对名单,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即将出发的紧张与兴奋。</p> <p class="ql-block">签到处设在广场一侧,几张长桌拼在一起,上面摆着水瓶、号码牌和登记表。我们几个老友围在桌边,一边签字一边打趣:“去年摔了个跟头,今年可得骑稳了。”有人把头盔往桌上一扣,笑着说:“报名不是为了比赛,是为了路上那口新鲜空气。”的确,骑行从来不只是速度的较量,更是与自然对话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的那一刻最是难忘。我们站在拱门下,身后是整齐排列的自行车,车轮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头顶的气球随风轻晃,像是在为我们倒数。一声哨响,车流如箭般射出,穿过街道,驶向远方的山峦。那一刻,城市在身后退去,前方只有蜿蜒的道路和等待被丈量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比赛正式开始后,骑手们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起点,沿着古长城脚下的公路疾驰而去。阳光洒在起伏的山路上,映照出一道道流动的色彩。有人奋力蹬踏,有人调整节奏,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风竞速。山间的风裹挟着草木清香,吹过耳畔,仿佛也在为这场追逐加油助威。</p> <p class="ql-block">赛道两旁,观众挥舞着手臂,喊声此起彼伏。一位老人站在树荫下,举着手机录像,嘴里还念叨着:“慢点骑,安全第一!”孩子们追着车队奔跑,笑声洒满路边。林荫道上,几位骑手稍作休整,靠在树下喝水、擦汗,抬头望望阴云渐聚的天空,又相视一笑——这哪是比赛?分明是一场与自然同行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人乘坐大巴抵达集结点,车刚停稳,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取下自行车,戴上头盔,背上背包。手机里存着路线图,也录下了出发前的欢声笑语。有人举起自拍杆喊:“来,留个影,记住这一天!”阳光正好,照在每个人的笑脸上,像为这段旅程镀上了一层金边。</p> <p class="ql-block">一群身穿蓝色骑行服的骑手聚在一起,胸前号码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他们站在绿丘前挥手、比赞,像一支整装待发的远征队。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映得人脸也泛着暖意。没有人急于出发,大家都在享受这一刻的团聚与期待——骑行的魅力,从来不止于终点,更在于同行的人。</p> <p class="ql-block">晴空万里,红旗飘扬。一群身着蓝衣的骑行者整装列队,头盔锃亮,太阳镜后藏着自信的目光。他们不是职业选手,却有着同样的专注与热情。有人轻拍车把,有人检查轮胎,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对旅程的尊重。这不只是一场比赛,更像是一次集体的出走,奔向山野,奔向自由。</p> <p class="ql-block">四位骑手并肩而立,装备整齐,神情从容。其中一位女骑手戴着粉色帽子,在蓝衣队伍中格外亮眼。她们没有太多言语,只是彼此点头示意,便已心照不宣。前方是未知的山路,但她们的笑容告诉我:只要车轮转动,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六位色彩斑斓的骑手站成一排,头盔、太阳镜、号码牌一应俱全,在红旗与绿树的映衬下合影留念。他们来自不同城市,因骑行结缘,此刻却像一家人。快门按下的一瞬,笑声定格,也成为这条路上最鲜活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一对夫妇并肩骑行,头盔下是默契的眼神。他们不紧不慢地骑着,偶尔相视一笑,仿佛这条路只为他们而存在。背景里,山丘挂着红灯笼,参赛者身影点点,热闹中又透着几分温情——原来,最好的风景,是有人陪你一起看。</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支队伍穿着统一的蓝衣红背心,头戴白盔,胸前“361”号码牌在阳光下清晰可见。行进途中,有人领跑,有人压阵,像一支有节奏的乐队。山间小路蜿蜒向前,薄雾轻绕,远处房屋若隐若现。骑行不只是运动,更是一种生活的节拍,在起伏的山路上,我们找到了自己的韵律。</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骑手走在队伍前方,蓝色骑行服衬得她精神奕奕。她笑着回头招呼同伴,手套在阳光下泛着光泽。红旗在风中招展,卡车静静停在一旁,像是旅途的守护者。天空湛蓝,万物明亮,这一刻,连呼吸都变得轻盈。</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的集结地热闹非凡。一位穿粉黄拼色上衣的骑手专注地调试车链,紫色背包斜挎在肩。货车停靠路边,车身印着赞助商电话,像是现代与自然的交汇点。四周人声鼎沸,骑行服五颜六色,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准备踏上这段山野之旅。</p> <p class="ql-block">一名男子站在活动场地前,蓝衣黑盔,双手交叉,神情笃定。身后是“2025第六届大同古长城公路自行车公开赛”的巨幅横幅,红毯铺地,现代建筑与古老赛事名称形成奇妙的融合。他不说话,却像在说:这条路,我准备好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平型关纪念碑前合影,蓝衣队伍整齐列队,背景是红旗装饰的台阶与庄严的雕像。五角星在阳光下闪耀,蓝天白云作证。这一刻,我们不仅是骑行者,更像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缕风,轻轻掠过这片厚重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比赛结束,我们五人决定不走寻常路,骑车前往灵丘的花塔村。没有计时器,没有补给站,只有五辆自行车和满心期待。山风迎面吹来,带着秋日的清爽,车轮碾过石板路,发出轻快的声响——真正的骑行,从放下胜负那一刻才真正开始。</p> <p class="ql-block">“花塔生态园”的石碑立在路边,绿意环绕,远处山峦起伏。一辆绿色卡车驶过,卷起一阵微尘,又归于宁静。我们停下拍照,仿佛这块碑不只是地标,更是进入秘境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明代长城遗址静卧山间,灰石墙体斑驳却坚固,垛口依旧挺立。石碑上刻着它的名字,像一位沉默的老者,讲述着岁月的故事。我们骑车缓缓经过,不敢喧哗,只用镜头和心跳记录这份厚重。</p> <p class="ql-block">村口的城楼高耸,牌坊上写着“生态民俗第一村”,对联随风轻摆。几辆自行车停在前方,像是旅人留下的印记。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山风穿过古建筑的缝隙,低语着时光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长城下的牌坊前合影,头盔未摘,骑行服未换。身后是雄伟的古建,眼前是蜿蜒山路。历史与当下在此交汇,我们不过是匆匆过客,却也成了风景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山体中嵌着一条隧道,绿树掩映,石碑静立。我们推车而入,凉意扑面,仿佛穿越时空的通道。走出那一刻,阳光重现,像是重新被世界接纳。</p> <p class="ql-block">九圆桥横跨溪流,石块堆砌的桥身古朴厚重,栏杆雕花精美。树影斑驳,洒在桥面,我们驻足片刻,听水声潺潺,看山影倒映——这桥,不知送走过多少旅人。</p> <p class="ql-block">山势连绵,阳光洒在峰顶,松林挺拔,绿意盎然。我们骑行其间,像一粒粒移动的音符,在大自然的五线谱上奏响属于自己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处远望花塔村,屋舍依山而建,树木环绕,宁静得像一幅水墨画。我指着下方对同伴说:“咱们今晚,就住那儿。”话音未落,心已先到。</p> <p class="ql-block">四人站在山景前合影,头盔、太阳镜、胜利手势,笑容灿烂。身后是蓝天与群山,我们渺小,却因这份自由而显得无比高大。</p> <p class="ql-block">红色亭子立于岩石之上,吊桥横跨溪流,小瀑布叮咚作响。我们坐在亭中歇脚,喝水、聊天,看光影在树叶间跳跃。这一刻,时间慢了下来,心却飞得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