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牡丹江小提琴文化广场

飞翔

<p class="ql-block">初秋八月,我和女儿带小外孙儿到江南小提琴广场游玩。</p><p class="ql-block">牡丹江小提琴主题公园位于牡丹江市江南公园南广场及八面通街以北区域,广场<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小提琴文化长廊为核心,</span>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主体栈道高4米,全长约530 米,与周边建筑灯光交相辉映。 ‌</p> <p class="ql-block">文化长廊以小提琴造型为设计元素,外饰采用"中国红"氟碳漆,琴头两侧设观景平台,琴头下方连接广场的钢结构楼梯,西南侧配备6米高特色座椅及休闲广场。</p><p class="ql-block"> ‌是牡丹江具有文化特色的市民游览园地。</p> <p class="ql-block">午前的阳光斜斜地洒在文化长廊的入口,灰白的混凝土框架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沉静。</p><p class="ql-block">那面红墙像一张展开的乐谱,上面跃动着金色的音符,还有一把明黄色的小提琴雕塑,仿佛正奏响第一缕晨光。</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里,风从江面吹来,带着初秋特有的清爽,也把这座城市的呼吸轻轻送入耳畔。</p><p class="ql-block">沿着步道往里走,便是“小提琴文化长廊”了。</p><p class="ql-block">红与白的线条在墙面上交织,像一段段无声的旋律,在蓝天下静静地流淌。</p> <p class="ql-block">几个游客在前头驻足,有人举起手机,有人轻声交谈,仿佛怕惊扰了这片空间里的音乐魂灵。</p><p class="ql-block">我领着外孙,放慢脚步,禹禹前行。眼前的的景观,使人感到,这不只是一条长廊,更像是一首写给城市的抒情曲,低吟浅唱着艺术与生活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草坪中央,一把巨大的黄色小提琴静静伫立,琴弦在风中仿佛有若无地颤动。</p><p class="ql-block">它背后是一面红墙,黑色线条勾勒出抽象的旋律,像一首未写完的诗。</p><p class="ql-block">支架撑起的不仅是雕塑,更是一种姿态——对美的坚持,对艺术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我绕着它走了一圈,忽然想,若真有声音从这里响起,那一定是大提琴般的浑厚,又带着小提琴的清亮,像这座城市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手扶外孙的肩膀,小家伙儿穿着蓝上衣,双手叉腰,像个小指挥家般神气十足;</p><p class="ql-block">我站在一旁,嘴角含笑,目光温柔。</p><p class="ql-block">脚下的碎石被阳光照得发亮,像是撒了一地的碎银。</p><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文化,并不只是墙上的图案或雕塑的造型,而是这样平凡却温暖的瞬间——音乐未响,心已成章。</p> <p class="ql-block">初秋的牡丹江畔,长廊在光线下愈发鲜明。</p><p class="ql-block">红色的装饰如火焰般跃动,远处的江南新城的楼宇静静矗立,桥影横斜,江风轻拂。</p><p class="ql-block">我又一次停下,看着外孙儿依旧活泼地摆着姿势,仿佛要把整个秋天的生机都装进照片里。</p> <p class="ql-block">这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也是在江南的此地,从牡丹江边向上行,这里是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地。</p><p class="ql-block">而今,展现眼前的却是再现城市发展文化艺术之作了。当年的记忆,与之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女儿伸出手,指尖轻轻触碰雕塑的琴身,动作轻柔得像在试弹一首陌生的曲子。</p><p class="ql-block">她身后,红桥如虹,高楼林立,蓝天白云倒映在金属表面,仿佛整个城市都在这件艺术品中轻轻晃动。</p><p class="ql-block">有时候,人与艺术的距离,不过是一次触碰;而那一刻的静默,胜过千言万语。</p> <p class="ql-block">在偌大的广场上,小外孙儿撒欢地跑了起来。蓝色帽子在风中微微晃动,红鞋子踩在小路上,发出轻快的节奏。</p><p class="ql-block">他身后是个白色的蘑菇形遮阳棚,像一片停驻的云。</p><p class="ql-block">他跑过雕塑,跑过长廊,跑向那片铺满阳光的广场,仿佛整个秋天都在为他伴奏。</p><p class="ql-block">这不就是生活本身吗?无需乐谱,也能踏出旋律。</p> <p class="ql-block">追赶小外孙儿,我也快步走在红色步道上,洒向广场的阳光把我的身影拉得修长。步道旁绿草如茵,桥影横斜,远处江水微澜,城市在天际线处静静呼吸。</p><p class="ql-block">这样的画面,让人想起舒伯特的小夜曲——温柔、克制,却直抵人心。</p><p class="ql-block">初秋的牡丹江,原来也可以如此诗意。</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那把巨大的白色小提琴雕塑旁,身后红幕如幕布般展开,城市倒影隐约其间,恰如现实与梦境在此交汇。</p><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座广场不只是纪念乐器的场所,更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音乐一部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原地,看着“小提琴文化长廊”几个金色大字渐行渐远,忽然觉得,这座广场不只是城市的装饰,更像是一封写给未来的信——关于美,关于记忆,关于我们如何在钢筋水泥中,种下音符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站在红墙前合影,笑容明亮得仿佛能融化秋凉。</p><p class="ql-block">小外孙儿踮起脚,指着墙上的小提琴图案,我低头听着,不住点头。</p><p class="ql-block">最动人的旋律,从来不在舞台上,而在这样平凡的日子里,在风里,在笑声里,在牵手的温度里。</p> <p class="ql-block">那座白色小提琴雕塑前,金色的文字刻在黑色基座上,字迹庄重,却无人朗读。</p><p class="ql-block">因为它不需要声音来证明存在。桥影、高楼、蓝天,都在为它作注。</p><p class="ql-block">它静静地立着,像一首凝固的诗,又像一段等待被唤醒的旋律。</p><p class="ql-block">“音乐,是城市的心跳”。忽然觉得,这一整个广场,都在轻轻震动。</p> <p class="ql-block">最后回望,那座白色帆状雕塑在红桥前挺立,线条流畅,像要乘风而去。</p><p class="ql-block">它不似乐器,却比乐器更像一首诗。</p><p class="ql-block">蓝天之下,城市静默,唯有风在耳畔低语。</p><p class="ql-block">我与女儿带孩子转身离开,脚步轻快,心里却装满了声音——那是初秋的牡丹江,在用一座广场,轻轻奏响整座城市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撰文、摄影 :王耀礼</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4日于山东威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