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统一 军旗升起(三)

老郭

<p class="ql-block"> 河山统一 军旗升起(三)</p><p class="ql-block"> ——谈谈与八一南昌起义有关的人和事。</p><p class="ql-block"> (15)南昌起义是中共建军思想和实践探索的必然</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1927年4月12日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共很快就做出回应,拉起了一支自己的革命武装,于1927年八月一日就举行了南昌起义,正式向蒋介石反动派宣战。反应之迅速,动作之神速,这得益于我们党多年来对建军思想和实践的不断探索。</p><p class="ql-block"> 我们党从建党之日起,就提出建立自己革命武装的设想和方案。陈独秀曾想在四川建根据地,在那里组织军队和农民,建设社会主义,再向外进攻,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尽管他的想法被共产国际嘲笑为“乌托邦思想”,严重脱离实际,但也说明陈独秀当时已重视军事,并首次提出了建军具体方案。</p><p class="ql-block"> 真正把组建第一支由中共直接掌握的武装力量付诸实践的是周恩来和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1924年10月,他们在广东区委当领导时,就经孙中山同意,组建了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这是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人直接掌握的武装力量。</p><p class="ql-block"> 1925年7月1日,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改为国民政府铁甲车队。11月,广东区委以铁甲车队为骨干,招收黄埔军校部分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学员和新兵,扩充成为一个正规化的陆军团,番号是国民革命军第4军12师34团。全团共2000余人,由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1926年2月前后其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又称叶挺独立团。独立团设立党支部,以实现中共对独立团的领导。 </p><p class="ql-block"> 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支可以直接掌握的正规化军队,也是第一支设立党支部的部队。</p><p class="ql-block"> 叶挺独立团在北伐后期扩编为6个团,此外,当时受共产党影响的武昌中央军校学生被扩编成第二方面军教导团,这为数7个团、总共1万多人的兵力,成为中共在大革命失败时拥有的基本武装。1927年下半年发起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这三大暴动时,骨干力量正是这七个团的正规军。</p><p class="ql-block"> 所以,南昌起义发生看似偶然,实则是历史的必然。它是共产党建军思想付诸的伟大实践,是我们党多年组建和积蓄的武装力量向以蒋汪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从此以崭新的风貌正式登上了中国武装夺取政权的军事舞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6)周恩来何以成为领导南昌起义的一把手</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南昌起义的最高领导人是周恩来,职务是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那么,党为什么能让29岁的周恩来担如此大任?</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起义前,周恩来一直是党的最高军事领导人。1924年11月,刚刚旅欧归国不久的周恩来就出任黄埔军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时年26岁。在周恩来之前,国民党名宿戴季陶、邵元冲都当过几个月的政治部主任。年轻有为的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期间,以其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颇得黄埔师生好感,这也为他日后在国共两党多次谈判中担任中共首席代表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期间,同时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工作。1925年2月,周恩来改任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并成立由他兼任部长的广东区委军事部,这是中共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军事工作部门。</p><p class="ql-block"> 1925年秋,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时,周恩来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第一师党代表、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领导黄埔学生军东征和平叛作战。 </p><p class="ql-block"> 1926年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副党代表。</p><p class="ql-block"> 1926年12月,周恩来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1927年2月,任中共上海区委特别军委书记。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任总指挥,并取得胜利。</p><p class="ql-block"> 1927年5月25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武汉召开常委会议,决定以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为基础,成立中共中央军事部,任命周恩来为军事部部长,同时担任军事委员会书记。</p><p class="ql-block"> 有了以上这些经历,八一南昌起义中,党中央让周恩来担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则是顺理成章的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7)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p><p class="ql-block"> 南昌起义部队来自多方面,但贺龙任军长的第二十军和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及叶挺独立团扩编后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师是起义的主力。</p><p class="ql-block"> 1927年7月中旬,贺龙领导的第二十军和叶挺领导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进驻九江及其附近地区。当武汉汪精卫政府叛变革命的消息传来时,部队群情激愤。在素有“铁军”之称的第二十四师,部队化愤怒为力量,更加严格地进行军政训练,战士们斗志昂扬,决心向蒋、汪讨还血债。</p><p class="ql-block"> 在第二十军,贺龙在黄石港召开军官大会,他激动地说:“革命到了危急关头,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条路:第一条是把队伍解散,大家都回老家去;第二条是跟蒋介石、汪精卫去屠杀工农子弟,行不行?”</p><p class="ql-block"> “不行!”军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p><p class="ql-block"> 贺龙环顾了会场,坚定地说:“我贺龙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也绝不走这两条路。愿意跟我干革命的,我欢迎。不愿意的,可以离开,但不许拉走队伍!”</p><p class="ql-block"> 下面的军官纷纷说:“军长决定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一定跟着军长走!”</p><p class="ql-block"> 7月28日,贺龙见到了前来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听了周恩来关于起义的基本计划后,贺龙说:“我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党要我怎么干就怎么干!”</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满意地点头说:“共产党对你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党的前委委任你为起义军总指挥。”</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贺龙担任南昌起义总指挥,是整个领导起义队伍的二号人物。</p><p class="ql-block"> 在天空最为黑暗,共产党人最为困难的时候,共产党找到了贺龙,贺龙也找到了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起义部队南下途中,由周逸群、谭平山介绍,贺龙在江西瑞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8)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叶挺</p><p class="ql-block">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2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并制定湘鄂赣粤四省“秋收暴动”计划,委派周恩来为前敌委员会书记,前往九江领导组织武装起义。 </p><p class="ql-block"> 中旬,聂荣瑧来到九江,按照周恩来“先到九江去,通知我们的同志,叫他们了解中央的意图”和“到九江时第一个通知叶挺”的预想,首先向叶挺传达党中央临时政治局有关发动武装起义的决策,并住在叶挺的司令部里,以其为基点,向其他共产党员进行传达布置。</p><p class="ql-block">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7月20日叶挺参加在九江召开的起义碰头会。24日叶剑英紧急约叶挺、贺龙等在九江甘棠湖以划舟赏景为名,告诉叶、贺,“汪精卫、张发奎欲邀请其上庐山,解除其兵权”的阴谋,叶、贺决定拒上庐山,及早率部开赴南昌,按既定计划准备起义。</p><p class="ql-block"> 25日周恩来抵九江,传达中共中央正式同意南昌起义的决定,制订起义计划,叶挺参加起义前的准备工作。27日周恩来抵南昌,成立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28日成立起义总指挥部,贺龙为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长。叶挺知道他在党的军事工作中所处的地位,挺身而出承担这一历史任务,责无旁贷,当周恩来与他交谈时,他表示坚决执行党的决定,竭尽全力完成使命。</p><p class="ql-block"> 8月1日凌晨1时,南昌起义打响。10月3日南昌起义失败,叶挺、周恩来、聂荣瑧秘密转移至香港,叶挺写成《南昌暴动至潮汕的失败》,对起义经验进行总结。</p><p class="ql-block"> 11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广州起义,月底,中共广东省委成立广州起义总指挥部,张太雷任总指挥,叶挺任军事总指挥。12月11日凌晨2时,广州起义打响,同日,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叶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13日广州起义失败,12月中旬叶挺潜往香港,从此开始了10年海外流亡生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南昌起义第九军副军长——朱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27年1月,根据党的指示,朱德从重庆赴江西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任该团团长。4月,兼任南昌市公安局长。6月,因朱培德在江西“清共”,离南昌赴武汉。</p><p class="ql-block"> 1927年7月中旬,奉党中央指示,返南昌进行武装起义的准备。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任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后任第九军军长。 </p><p class="ql-block"> 南昌起义时朱德没有基本部队。起义当天晚上,前敌委员会分派给朱德的任务,是用宴请、打牌等方式,拖住滇军的两个团长,以保证起义顺利进行。</p><p class="ql-block"> 7月31日下午,朱德宴请敌二十三团团长卢泽明、二十四团团长肖胡子和两个副团长到嘉宾楼吃饭。“客人们”酒足饭饱已是掌灯时分,朱德又提出到城西的大士院32号打麻将。此时的敌二十三团、二十四团驻地在城东。</p><p class="ql-block"> 若能拖住这几个敌团长,就为解除这两个团的武装创造了条件。到了牌桌,敌团长纷纷入局,他们的卫兵也被朱德支到外面喝酒寻乐去了。朱德告知自己的卫兵,阻止一切来访人员,并趁机移开了敌团长的武器。</p><p class="ql-block"> 起义的时刻快到了,朱德借故离席,佩好手枪,做好起义前的最后准备工作。但由于叛徒告密,起义的消息被泄露,朱德及时把这一情况报告给总前委。前委当即决定把起义原定凌晨四点提前至两点。</p><p class="ql-block"> 午夜以后,起义的枪声响了。几个敌团长惊恐万分,急忙寻找自己的武器。这时,埋伏在屋外的起义军战士一拥而上,不费一枪一弹就把他们抓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朱德凭借聪明才智巧施妙计,耽误敌军团长的时间,这是南昌起义成功进行的条件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南昌起义军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p><p class="ql-block"> 南昌起义前,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独立地领导过武装斗争。所以对起义的组织领导者、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来说,当时迫切需要一个军事上的得力助手。</p><p class="ql-block"> 刘伯承曾领导过泸州起义,是川军名将。他有秘密组织大规模兵暴的经验,又有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所以,周恩来选中了他。刘伯承不负重望。他首先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到第二十军军部协助贺龙拟制起义计划,并协助指挥第二十军攻占朱培德的第五方面军总指挥部。起义成功后,他又出任参谋团参谋长,直接指挥、策划起义部队随后的作战行动。</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回忆说:“参谋团当时没有人任主任,我就指定刘伯承同志来做参谋长。他起初谦虚,不肯答应,后来我说一定要你来做,他才担任参谋长职务。”</p><p class="ql-block"> 在起义部队南下、连日行军作战的情况下,参谋团实际上成为起义军的指挥核心和领导中枢。刘伯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1)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委员——李立三</p><p class="ql-block"> 李立三不仅是南昌起义的重要领导人,而且还是这次起义的最早倡导人。</p><p class="ql-block">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将陈独秀停职,指定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和周恩来5人组成中央常委,代行政治局职权。临时中央的主要工作是部署党组织转入地下和中央机关从九江撤退到上海,同时考察打回广东以图再举的可能性。其中根本没有南昌起义计划。</p><p class="ql-block"> 李立三到了九江后,利索地将筹划撤退的任务变成了组织武装起义。7月20日,在与谭平山、邓中夏进行的九江会议上,李立三敏锐地分析了临时中央"南下广东"并不可行,转而提出将一些可以争取的部队尽快集中于南昌,在南昌举行起义!这就是南昌起义的最早提议。</p><p class="ql-block"> 会后,李立三等又上庐山同瞿秋白商量,决定由瞿秋白回武汉向中央报告。7月23晚和24日,李立三还在九江主持会议,为筹划起义作了准备,具体研究了南昌起义的计划、政纲、宣言,以及组织与宁、汉国民党中央党部相对抗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等问题。</p><p class="ql-block"> 李立三极力协助周恩来组织指挥南昌起义。当张国焘赶来制止起义的紧要关头,李立三坚定不移地站在周恩来一边,反对张的错误主张,使起义得以顺利进行。起义胜利后,成立由25人参加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李立三为委员并兼任农工委员会委员、战时经济委员会委员和政治保卫处处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李立三还最早对南昌起义的经验教训做出全面系统的总结。</p><p class="ql-block"> 大量史料充分说明,李立三不仅是南昌起义的重要领导人,而且是这次起义的倡导者。在领导南昌起义的活动中,李立三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