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30日清晨,我们一行八人从彭老山出发,沿着蜿蜒的乡道向西南方向驶去。车窗外的绿意渐浓,山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一个多小时后,老峨山的身影终于清晰地矗立在眼前——一座独峰拔地而起,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静静伫立在成都平原的边缘。</p> <p class="ql-block"> 登老峨山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 老峨山,原名老峨眉山,是眉山市丹棱县张场镇的一颗隐世明珠。它与峨眉山并称姊妹山,山势相似,却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清幽。我们抵达时,阳光正斜斜地洒在山门前那尊巨大的金色佛手上,手掌向上托着一朵盛开的莲花,仿佛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纷纷在佛手前合影,那一刻,风很轻,心也很静。</p> <p class="ql-block"> 那尊金色佛手在阴云下显得格外肃穆。乌云压顶,却压不住它的光辉。它高举莲花,仿佛在告诉每一个仰望它的人:纵使天色阴沉,心中仍可有一朵不败的莲。</p> <p class="ql-block"> 这座山不像其他景区那样被层层开发,它保留着一种天然的野趣与庄严。走在通往山腰的石板路上,两旁绿树成荫,偶尔能听见远处传来的钟声,悠远而沉静。有人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像是被信仰浸润过的,我不由得放慢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千年沉淀下来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 山脚下的建筑群红墙飞檐,在绿意中格外醒目。夜晚来临时,灯光次第亮起,像一串温柔的星子落在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 老峨山的宗教气息浓厚,自隋代建寺以来,香火绵延不绝。唐宋时期更是佛道共存,鼎盛时有七十二座寺庙、千余名僧侣在此修行。如今虽多数庙宇已不复当年盛况,但残存的石雕与碑刻仍诉说着过往的辉煌。我在一处林间空地见到几尊石佛,风化斑驳的面容上,依旧带着慈悲的微笑指着趴在左胸前的蟾蜍。</p> <p class="ql-block"> 在一处半露天的佛龛前,我驻足良久。一尊石佛合十而立,苔痕爬满了他的衣褶,仿佛时间本身也在这里停下了脚步。他不言不语,却让人忍不住想低头默念一句祝福。“福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 我们途经一座彩绘拱门,上面写着“养生徒步季 福满鸿运”,红底金字,喜气洋洋。三位同行的朋友站在门下笑着比划手势,我也忍不住凑过去合影。此处就是游人打长处。</p> <p class="ql-block">山间小径上,石雕随处可见。有的已模糊难辨,有的仍能看出当年的精细。我伸手轻触一尊石兽的脊背,凉意从指尖蔓延开来。这些沉默的守望者,看过了多少朝代更迭,又听过多少虔诚的祈愿?它们不语,却比谁都懂得这片山的呼吸与脉动。</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阶一路向上,终于来到“金顶”石碑前。这里视野开阔,远山如黛,云雾在山谷间缓缓流动。我站在碑旁,目光投向远方,红绸带在树梢随风轻舞,像是把心愿悄悄交给了风。我也系上一条祈福带,写下的不是宏愿,只是一句简单的“平安”。</p> <p class="ql-block"> 在一座挂着“金顶”金匾的殿前正站在台阶上拍下了难忘的回忆。我心中想:“每年都要来一趟,不来心里就空落落的。”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座山不只是风景,更是许多人心中的归处。</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一道古旧的石拱门,门上“缘”字鎏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后小路幽深,通向林木深处。有人说是“佛缘”,有人说是“人缘”,但我想,或许只是你与一座山、一段时光的偶然相逢,便已足够称之为“缘”。</p> <p class="ql-block"> 徒步的路并不轻松,但每一步都值得。山路蜿蜒,两旁是茂密的植被与嶙峋的岩石,偶尔有山泉从石缝中渗出,叮咚作响。我拄着一根随手捡的树枝当拐杖,走得慢,却格外踏实。山不会催你,它只是静静地等你,走到你想停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金顶的殿宇在绿树掩映中若隐若现,像一幅水墨画。王新全手里拿着一瓶水,脸上是那种徒步后的微汗与满足。没说话,只是把眼前的风景慢慢吞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 山中许多树上都系满了红绸带,层层叠叠,像开了一树树祈愿的花。人们聚在佛手雕塑下,或拍照,或静立,或轻声交谈。没有人喧哗,仿佛大家都默契地遵守着某种无声的约定——在这片土地上,心要放得轻一点,脚步要放得慢一点。</p> <p class="ql-block"> 一座石牌坊静静立在林间,雕工古朴,字迹依稀可辨。我的战友王新全站在它面前,忽然想起小时候听老人讲的那些山中传说。如今身临其境,才明白为何那些故事能流传百年——因为山在,故事就在。</p> <p class="ql-block"> 在“长寿门”前,两位好友相携而立,笑容温暖。他们不说什么,只是静静站着,仿佛在用这种方式告诉这座山:我们来了,那一刻,我忽然希望,多年以后,我也能和某个重要的人,一起站在这里,晒一晒山间的阳光。</p> <p class="ql-block"> 山腰处有个石砌的小墙,墙上挂着“老峨山”三个圆匾,绿植爬满了墙角。我坐在门前的石阶上歇脚,风吹过耳畔,带来远处的松涛声。</p> <p class="ql-block"> 亭子里有张红漆长椅,我和杨大会并肩坐着,坐在这里而共享一段静谧时光。</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4日,我坐在成都温江的家中,回想着那日的老峨山。它没有峨眉的盛名,却有更真实的温度;它不喧嚣,却让人心安。或许,真正的旅行,不是去看多少风景,而是能否在某座山、某棵树、某尊佛像前,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