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碱淖与王昭君

刘卫东

<p class="ql-block">昵称:刘卫东 美篇号:288810279</p> <p class="ql-block">朋友,你喜欢旅游吗?我向你介绍一个好去处。在陕西省神木市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洛旗交界处,大沙漠中有一个红碱淖(音闹),又叫红碱淖尔、红碱海子(淖、淖尔、海子,蒙语意为湖泊),总面积54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p> <p class="ql-block">夏天,这里就象是三亚。这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融合沙漠、湖泊、草原三种景观,来这旅游一趟,等于到了三个不同地域去旅游。</p> <p class="ql-block">有人会好奇,沙漠中怎么会有湖泊呢?关于红碱淖的形成,有一个美丽而悲切的传说,传说它是由"昭君泪"形成的。明知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也要讲一讲这个传说,因为这个传说太感人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事要穿越到两千多年前,故事的女主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沉鱼的西施、落雁的王昭君、闭月的貂蝉、羞花的杨玉环)中的昭君。</p> <p class="ql-block">王嫱(音墙)(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字昭君,西汉时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昭君村)人。</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6年,汉元帝诏示天下,遍选秀女(通过选秀,进入后宫的女子)。王嫱以其美貌和才艺,成为南郡的首选。她奉诏泪别父母,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到达京城长安,成为掖庭待诏(宫女)。</p> <p class="ql-block">昭君虽貌似天仙,但因她拒绝向画师毛延寿行贿,导致画像被丑化,几年未被汉元帝召见。正当她屡遭冷落之时,一个天赐良机使她改变了命运。</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3年,南匈奴(位于今内蒙古等地)单于(音:蝉于,蒙语意:部落联盟首领)呼韩邪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p> <p class="ql-block">汉宫中,众公主皆怕大漠生活荒凉艰苦,均不愿出塞(音:赛,意:中国北方边境的防御工事地带)。汉元帝下诏,从宫女中挑出和亲人选,以大汉公主的身份出塞和亲。</p> <p class="ql-block">此时,满怀悲怨的昭君心想:与其在宫中过着冷清孤寂的生活、在高墙内慢慢地老去,不如到外面闯一闯、把青春年华献给国家的和平事业。于是她不顾别人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主动请缨,要求出塞和亲。</p> <p class="ql-block">在和亲的送别仪式上,汉元帝见到了昭君的真实面貌,深感震惊和懊悔。但因和亲大局已定,天子不能失信,只能命昭君远嫁匈奴,并将毛延寿斩首。</p> <p class="ql-block">昭君怀抱琵琶,依依不舍地拜别了长安,一路北行,经过长途跋涉,出了雁门关。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满是无边青草、座座毡篷、成群牛羊。</p> <p class="ql-block">队伍继续北行,风沙渐起,气候变得寒冷。沿途也从青山绿水变成了荒凉戈壁,黄沙漫卷、人烟稀少,偶尔可见骑马的牧民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人们的心随着这种气候和场景,变得越来越凉了……。</p> <p class="ql-block">在漫漫黄沙中,经过风餐露宿,一行人来到了现陕西与内蒙古交界处,再向北即将踏入匈奴之地</p> <p class="ql-block">满面悲戚的昭君,无奈之中只能弹奏怀中的琵琶,用琴声来排解心中的幽怨和悲愁。</p> <p class="ql-block">昭君弹奏的琵琶发出悲切凄美之声,这撕心裂肺之声直冲九天。一群南飞的大雁被琴声吸引,向下观看,其中领头雁因被昭君的美貌惊异、被震撼的琴声感动,以致于忘记挥动翅膀、失神坠落在沙洲。这就是著名的历史典故"落雁"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昭君驻足不前回望长安、回望南郡,她满怀离愁别恨、肝肠寸断……。她想起了年迈的父母,想起了在汉宫的冷寂,想起了毛延寿等奸人的卑鄙,想起了这些年的悲怨。她知道再向北走去,将永远不能回到中原故乡,再也不能和父母亲人团聚了……。</p> <p class="ql-block">昭君边想边哭,泪如雨下。她连续痛哭了七天七夜,流下的泪水形成了湖泊。她悲切的哭声传到了天上,感动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派七仙女持彩带下凡,化作七条季河,不断将水注入湖中,使得湖泊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红碱淖。</p> <p class="ql-block">昭君哭罢后继续前行,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塞北匈奴之地。呼韩邪单于册封昭君为"宁胡阏氏"(音焉支),蒙语意为"安宁匈奴的王后"。</p> <p class="ql-block">昭君在匈奴异乡非常勤奋,她传播农业种植、纺织技术和礼仪制度等,深受匈奴大众的爱戴。她的琵琶演奏技法更是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通过昭君为汉匈两族和平做出的奉献,汉匈之间友好相处了几十年,边境长期保持安定。汉朝暂停修筑塞外城障,节省了巨额军费。</p> <p class="ql-block">昭君挺身而出选择出塞和亲是正确的,她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播,她巩固了汉匈两族的友好关系,她是和平的使者,她是民族团结的象征。董必武副主席对昭君的评价最准确了:"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红碱淖去旅游,除了骑骆驼、骑马、划游艇、蹬水上自行车外,一定要去瞻仰王昭君雕像。在雕像面前,我们给孩子们讲述"昭君出塞"的故事,把爱国主义、热爱和平、民族团结等优良传统和精神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王昭君。</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用一首小诗做为结束语:</p><p class="ql-block">昭君和亲塞外出,</p><p class="ql-block">回望中原泪成湖。</p><p class="ql-block">沙漠之中现新景,</p><p class="ql-block">碧水涌浪迎客扑。</p> <p class="ql-block">注:文中图片取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