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云朗</p><p class="ql-block">手机摄影:玉山</p><p class="ql-block">地点:北京颐和园</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82811</p> <p class="ql-block"> 今天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我们老两口临时动议去了“颐和园”,皇家园林的气派令每一个走近它的人感到震撼。高大巍峨的佛香阁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辽阔的昆明湖碧波荡漾,洁白的石舫述说着那段久远的历史。园内游人如织,无数个旅游团带着天南地北的游客,在导游的讲解中领略着这座精美园林的传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颐和园是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烧破坏。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挪用海军经费等款项开始重建,并于两年后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1902年修复。1953年,颐和园作为公园对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面积3.009平方千米,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千米,水面约占四分之三,是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位于颐和园内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p> <p class="ql-block"> 佛香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为乾隆母亲祝寿而建。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按原样重建,于1894年完成,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的主要区域:可分为宫廷区、前山前湖景区、后山后湖景区等。宫廷区以仁寿殿为中心,是慈禧和光绪处理政务的场所;帝后生活区包括乐寿堂、玉澜堂等建筑;游览区为核心景观区,有昆明湖、万寿山、佛香阁、十七孔桥、长廊等著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 1961年,包括佛香阁在内的颐和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昆明湖是颐和园主景区,属北运河支流通惠河水系,面积约2平方公里,有“一水三山”布局,含十七孔桥等景点,2021年入北京水利遗产。</p> <p class="ql-block"> 十七孔桥位于颐和园,建于清乾隆十五年,长150米,有17个桥洞,是皇家园林中最长的桥。</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长728米,共273间,有14000余幅彩画,1990年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石舫建于清乾隆二十年,长36米,船体用巨石雕成,1893年重建为洋式舱楼,名“清晏舫”。</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石舫核心寓意是江山永固、长治久安,以石造船体永不沉没,象征清朝统治稳固;重建时加洋式舱楼,也暗含对西方技术的借鉴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铜牛铸于1755年,位于昆明湖东堤。它由青铜铸造,高1.14米,长1.75米,宽0.84米,牛背有乾隆御笔《金牛铭》。其造型逼真,寓意“永镇悠水”,是颐和园著名景点和中国古代青铜铸造艺术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体力的关系,这次没走到东堤,下次再去。</p> <p class="ql-block"> 玉带桥位于颐和园西堤,建造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桥身、桥栏选用青石和汉白玉雕砌,桥高出水面十米有余,拱高而薄,形成流畅挺拔的曲线,桥身青白如玉,宛若一条玉带,因此得名 。</p><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多从此桥下经过,既因其交通便利,也因造型玲珑秀美深受乾隆喜爱。 </p> <p class="ql-block">西山宝塔</p> <p class="ql-block">本篇文字介绍部分,均来源于豆包的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