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参崴

坐看风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中国的东北端比邻着一座气质独特的俄罗斯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它有着一个更富历史意蕴的名字:海参崴。这里原本是中国的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俄国正式获得了这片土地,并迅速将其打造为军事要塞。虽然条约不平等,但却符合国际法。作为中国人,而今只能怨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这里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也是俄罗斯凝望太平洋的窗口。它既有欧洲城市的精致与厚重,又浸染着亚洲季风的潮湿与活力。走进海参崴,就是翻开一本由沙皇的野心、苏联的记忆与新时代的开放共同书写的厚重史书,感受一座在历史夹缝与地缘枢纽中不断重塑自我的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9月11日,我在绥芬河口岸,乘坐俄罗斯国际大巴进入海参崴。以1:10的比例,从导游手中换了一些俄罗斯卢布,当然比银行挂牌汇率要高一点。行车时间很长,车上也不让吃东西,担心把车弄脏,只可以喝水。导游说,俄罗斯刷车是很贵的,一个普通轿车,如果把内外都洗干净,需要5000卢布,折合人民币450元,大巴车就得1000元人民币了。而且俄罗斯规定,洗车必须到刷车点才可以,如果自己洗车,是犯法的。中途停车去卫生间是要收费的,按照我们兑换卢布的价格,每次需要人民币5元,当然也有2元的。俄罗斯的卫生间还算得上干净,都是正宗的厕所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到达海参崴已是北京时间晚7点了,海参崴时间是晚9点,比北京时间早两个小时。因为俄罗斯领土跨度比较大,很多城市都使用当地时间,当然也提示莫斯科时间。进入俄罗斯的第一顿晚宴还比较丰盛,有鱼、帝王蟹、赤贝、雅马哈鱼籽等。晚上住在一个四星级酒店,酒店不大,是中国人开的,档次相当于国内的招待所吧,酒店地下室是桑拿、按摩,不时有时髦的俄罗斯女子进进出出,没敢进去探一究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二天吃完早餐,就随旅游大巴车进入海参崴上的景区。这个的城市命运,从一开始就由其无可替代的地理位置所决定。它坐落于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之上,三面临海,拥抱着金角湾——一个天然的避风良港。更重要的是,相较于俄罗斯在远东的其他港口,海参崴在暖流影响下,拥有相对较短的封冻期,使其成为俄罗斯在太平洋上至关重要的战略不冻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种战略价值,直接体现在它的俄文名字上。“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统治东方”或“征服东方”。这个命名于19世纪下半叶的名字,毫不掩饰沙皇俄国向远东扩张的勃勃野心。而它的旧称“海参崴”,源于满语,意为“海边的小渔村”,后因当地盛产海参而得名。两个名称的更迭,本身就是一部地缘政治变迁的微缩史,提醒着人们这片土地上交织的复杂历史叙事。列宁广场的列宁雕塑像,就是剑指东方,可见其野心勃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海参崴的城市历史虽不算悠久,但其演变却极为剧烈,清晰地刻画出俄罗斯国运的起伏。1903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通车,海参崴作为铁路的东端终点,一跃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物流与人员中转枢纽。来自欧洲的商品、文化和移民源源不断地涌入,与本地的亚洲元素交融,塑造了城市早期国际化的面貌。今天我漫步在斯维特兰斯卡亚大街上,那些精美的、带有新艺术风格的百年建筑,正是那个“黄金时代”的无声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十月革命后,海参崴的命运发生逆转。作为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总部所在地,它被赋予了极高的军事地位,同时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成为一座“封闭城市”。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除持有特别通行证的人员外,普通苏联公民乃至外国人都无法进入。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使得海参崴的发展一度陷入停滞,城市景观也逐渐被标准化的苏式建筑所覆盖,昔日的国际化色彩随之黯淡。我在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门口拍照被卫兵制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苏联解体后,海参崴重新向世界敞开大门。两座世界级的跨海大桥——连接市中心与俄罗斯岛的俄罗斯岛大桥和横跨金角湾的金角湾大桥拔地而起,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交通,更成为了海参崴现代化的新地标。这次“重生”让海参崴从一个被遗忘的军事港口,转型为俄罗斯向亚太地区展示其经济与文化影响力的前沿阵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行走在海参崴,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其建筑风格的多元与碰撞。以斯维特兰斯卡亚大街和阿列乌茨卡亚大街为代表的老城区,是城市历史的精华所在。这里的建筑多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折衷主义和新艺术风格,砖红色的墙体、精致的浮雕、优雅的圆顶,散发着浓郁的欧洲古典气息。古姆百货商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华丽的内部结构令人惊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在山坡和居民区,大量的“赫鲁晓夫楼”和更为高大的板式住宅楼构成了城市的基本肌理。这些建筑强调功能性,外观朴素划一,是苏联时期标准化城市规划的产物。此外,滨海边疆区政府大楼等宏伟的斯大林式建筑,则以其巨大的体量和威严的姿态,彰显着那个时代的权力美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海参崴最引人注目的新名片,是俄罗斯岛大桥,以其1104米的中央跨度,成为当时世界上跨度最长的斜拉桥,其优美的线条在海雾中若隐若现,极具视觉冲击力。这些现代工程奇迹,象征着海参崴面向未来的雄心,也为这座老城注入了强劲的现代脉搏。对于旅行者而言,海参崴的魅力在于其紧凑的城市布局、丰富的历史景点和极具性价比的美食。和与中国东北、日韩等地的密集航班,使其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短途旅行目的地。但由于近期日俄关系紧张,目前海参崴不接待日本人,甚至连日本留学生都清退了。海参崴最多的游客是中国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参观了C-56潜艇博物馆,这艘功勋卓著的二战潜艇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一半在水中,一半在岸上,成为一个独特的博物馆。游客可以进入潜艇内部,亲身感受狭窄空间内的生活与战斗环境,是了解苏联海军历史的绝佳窗口。大连旅顺的潜艇博物馆我曾参观过,俄罗斯这艘潜艇,外观比中国的要大很多,而且艇内军人床铺也比中国要大许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去了鹰巢山观景台,这里是俯瞰海参崴全景的最佳地点。站在观景台上,金角湾、金角湾大桥以及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尽收眼底,景色壮丽非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海参崴火车站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终点站,本身就是一座典雅的俄式建筑艺术品。站台上的9288公里纪念碑,标志着这条世界上最长铁路的终点。托卡内夫灯塔这座孤独地矗立在狭长沙嘴尽头的灯塔,是电影《七月与安生》的取景地之一。退潮时,可以沿着石子路步行至灯塔脚下,感受海风的吹拂和天海一色的苍茫。中午,我们在灯塔附近的海边游乐场吃的俄餐,热情好客且富态十足的俄罗斯美女载歌载舞地在门口迎接我们,并为我们递上醇香的大列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海参崴的玻璃海滩游客很多,这里没有任何人工痕迹,完全是自然的,甚至连停车场也没有。可能去的季节或时间不对,玻璃海没有彰显它特有的魅力,有些脏乱。萨马拉天体浴场人也很多,海滩很漂亮,蔚蓝的海水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有点像大连付家庄海水浴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听说俄罗斯鱼宴很有特点,晚上回到宾馆,导游找个小车把我们4个人带到一家酒店,4人1800元,风味独特的格瓦斯加啤酒,美美地吃了一顿鱼宴。有马哈鱼、泽罗鱼、大白鱼、鳌荟鱼、鳐鱼翅、野生鲫鱼,有些鱼没见过,名字是服务员的音译。海参崴的美食核心无疑是海鲜,但这些鱼肯定不全是海鲜。海参崴的帝王蟹、扇贝、海胆等不仅新鲜,而且价格相比中国便宜很多。因为这里海产品十分丰富,只有水产捕捞者,没有水产养殖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海参崴是一座无法被简单定义的城市。它既是俄罗斯的,又是世界的;既是欧洲的,又是亚洲的,同时还带着中国人深深的痛。它的街道上回响着沙皇时代的马蹄声,对于历史爱好者,这里是触摸帝国余晖的圣地;对于旅行者,这里是体验异域风情与饕餮海鲜的乐园;对于观察家,这里则是洞悉大国博弈与区域经济未来的前哨。走进海参崴,你将发现,这座“统治东方”的城市,正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复杂的姿态,续写着它在太平洋西岸的传奇故事,但我的心情还是很复杂。</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