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国庆节”和“中秋节”即将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裁判、志愿者、安保、交通、环卫,献给电力、通信、铁路、民航,人民子弟兵,退伍军人和他(她)们的家属,献给家乡的父老乡亲。</span></p> 百姓故事 <p class="ql-block"> “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9月19日—23日在绿城郑州举行。郑州航空港区中原国际会展中心,这座现代化场馆为赛事提供了一流硬件支撑,成为技能精英竞技的核心舞台。展馆项目于2024年3月20日开工建设,2025年8月竣工验收。项目总投资达150亿元,建成后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超40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中原国际会展中心拥有32个展馆及国际会议中心,配套1万多个停车位,规模位列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 。作为大赛主赛场,场馆开放一期、二期的28个展馆承接全部106个竞赛项目,每个展馆面积均在8000平方米以上,可满足“赛、展、演、会”多维需求 。</p> <p class="ql-block"> 虽无明确固定观众容量数据,但结合3420名选手、3275名裁判及预计上万名观赛人员的规模,场馆通过灵活布局可充分保障观赛与赛事组织需求。</p> <p class="ql-block"> 这次场馆及赛事运用了多项新设备与新技术:国产五轴机床、复合车削中心等高端制造设备亮相赛场;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虚拟与现实信息同步,服务机器人可完成精准配送任务,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无人机植保等赛项融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尽显科技范儿。场馆规模位居全国前列。</p> <p class="ql-block"> 展馆地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紧邻地铁城郊线“港区会展”站,从B口出站步行300米即可抵达 。展馆距高铁和航空港站约2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仅6-7公里,车程约15分钟,同时衔接郑州国际陆港,形成“空铁地”立体交通网络 。</p> <p class="ql-block"> 赛事期间还开通5条市区免费公交专线,实现与场馆点对点直达,进一步提升通达性。</p> <p class="ql-block"> 这座中西部最大的专业会展场馆,不仅是此次技能大赛的“见证者”,更以其顶尖配置成为展示中国技能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是技能人才比拼的竞技场,更通过文化符号塑造与保障体系构建,彰显了中原大地的文化底蕴与服务担当。本届大赛吉祥物“中中”“原原”的设计,堪称地域文化与赛事精神融合的典范,其创作思路始终围绕“文化溯源、精神契合、时代表达”三大核心展开。</p> <p class="ql-block"> “中中”以大象为创作原型,既呼应了河南“豫”地的地域标识,大象刚健沉稳的体态更精准契合了技能人才脚踏实地、坚韧执着的职业特质,“原原”则从商文化图腾“玄鸟”为蓝本,呼应《诗经》“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古老典故,让赛事与举办地的历史底蕴产生深度联结。</p> <p class="ql-block"> 在视觉表达上,吉祥物采用中国红与技能蓝为主色调,红色彰显文化自信,蓝色象征科技与专业。头部佩戴的大赛LOGO探照灯,直接呼应“技能照亮前程”的赛事主题;眼部的护目镜、耳部的蓝牙耳机及手持的专业工具,将技能赛事的专业性与时代创新性融入细节;奔跑、点赞的动态造型,则生动传递出技能人才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 这组吉祥物不仅是赛事的视觉符号,更成为传播中原文化与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 这次大赛安保与志愿服务共计投入2100余人,形成了覆盖全场景的保障网络。600余名专业安保人员。他们采用“一馆一专班”的驻守模式,每个比赛场馆配备8名专职安保人员。以E8场馆的混凝土建筑赛项为例,安保人员需全程值守,防范大型设备操作带来的潜在风险,确保竞技过程安全有序。</p> <p class="ql-block"> 志愿服务团队则由1500余名青年组成,他(她)们主要来自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郑州工业技师学院等本地高校及职业院校,其中仅郑州工业技师学院就有200余名志愿者服务于E区场馆,经过系统培训后,志愿者分布在郑州各大交通枢纽、选手村、比赛场馆等关键点位,提供引导咨询、赛事辅助、语言翻译等多元服务,成为连接赛事与参与者的重要纽带。</p> <p class="ql-block"> 此外,大赛还统筹配置了4000余名赛项保障人员及1000余人的后勤保障团队,与安保、志愿者队伍协同联动,构筑起全方位的人力保障体系。为确保赛事期间城市功能高效运转,郑州航空港区实施了精准的运维资源调度,在环境卫生与交通保障领域实现了“精准补位、全域覆盖”。</p> <p class="ql-block"> 交通保障则展现了“公交速度”与“调度精度”的双重优势。郑州公交集团作为主力保障单位,投入百余台客车组建运输车队,每台车辆均经过性能复检与卫生清洁,配备经验丰富的专职,为提升运输效率,组委会开通选手村至场馆的专属接驳专线,通过关键路段绿波通行设置,将车程压缩至20分钟内,实现参赛人员“出门即上车,下车即到地”的便捷体验。同时,应急备用车辆随时待命,可根据实时客流灵活调整运力,有效应对突发需求。</p> <p class="ql-block"> 餐饮服务:文化味蕾与全时保障的融合,大赛餐饮服务以“安全、营养、文化”为核心,创新模式解决了数千人的就餐需求。组委会以选手村餐厅为核心,构建了全时段供餐体系。由北京冬奥会服务团队操刀运营的选手村餐厅,每日承担超16000人次的供餐任务,从清晨5:30开始提供早餐,直至晚间持续服务,并创新设立“24小时餐厅”。</p> <p class="ql-block"> 组委会邀请阿五红烧黄河鲤鱼、须水邓记、方一坤胡辣汤等河南知名餐饮品牌入驻,推出涵盖经典豫菜与地方小吃的特色菜单。其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阿五红烧黄河鲤鱼”,以“鲤跃龙门”的美好寓意呼应赛事精神,其红亮色泽与细嫩口感赢得了全国选手的赞誉,成为传递中原文化的美味载体。</p> <p class="ql-block"> 从文化符号的精心塑造到保障体系的周密部署,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技能至上、服务暖心”的理念。吉祥物承载的文化内涵、千余人构筑的保障防线、精准高效的城市运维与饱含特色的餐饮服务,共同成就了这场兼具专业高度与人文温度的技能盛会。</p> <p class="ql-block"> 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我并不知道,9月21日我们开封二师附小同学在郑州王府井商城聚会就餐,发小同学徐一光告诉我“中原国际会展中心”有展览,明天(9月22日)是最后一天。我们相约第二天乘地铁2号线到会展中心。没想到第二天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徐一光早晨给我打电话问:还去不去?我说:这点小雨算什么?我退休前曾从事电力电视新闻宣传工作,电力关系到国计民生,越是暴雨冰雪天气,电力设备越容易出现故障,一旦发生倒塔断线,遇到电力故障抢险,电视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拍摄和采访。</p> <p class="ql-block"> 我多年从事电力电视新闻宣传工作养成的时间观念特别强,打伞冒雨从小区出来在绿城广场乘地铁1号线,紫荆山转地铁2号线,9:30分赶到中原国际会展中心。</p> <p class="ql-block"> 中原国际会展中心,场馆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总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超30万平方米,拥有32个展馆及国际会议中心,配套1万多个停车位,规模位列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 。作为大赛主赛场,场馆开放一期、二期的28个展馆承接全部106个竞赛项目,每个展馆面积均在8000平方米以上,可满足“赛、展、演、会”多维需求 。虽无明确固定观众容量数据,但结合3420名选手、3275名裁判及预计上万名观赛人员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不仅是技能人才的竞技舞台,更是展示各地特色技能与文化的绝佳窗口。其中,N3河南特色技能展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成为大赛的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 河南特色技能展以“技能筑基百业千行,匠心创造美好未来”为主题,通过丰富多样的展品和精彩绝伦的展演,集中展示了非遗传承、智慧农业、新质智造、技工教育等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技能成果,全方位呈现了河南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卓越成效,为公众搭建起一座了解技艺传承、技术发展与技能生态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我从9:30分到N3“河南特色技能馆”一直拍摄到下午17:00,拍到手机和充电宝没电,还有想拍的内容…。我编辑5篇“彩视”,分别发在“抖音”和“小红书”上。这五段视频也插入在这篇“美篇”当中,值得朋友们点开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 钧瓷蒙眼拉坯技艺令人惊叹,工匠们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和对泥土的独特感知,在蒙眼的情况下,就能将泥土塑造成精美的钧瓷雏形,每一道纹理都蕴含着千年的窑火传承。</p> <p class="ql-block">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 陶瓷绘画专业老师:彭 婧。202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共党员。2018 2019年获优秀毕业设计。国家级荣誉。2023.12月栄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2.1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江西省委员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获江西省喜迎二十大艺术作品征集大赛美术类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 2022.08江西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山河光恙》获2021年江西省第十一届“艺德杯”大中小幼师生艺术作品征集活动 大学生专业组一等奖。2023.12.11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壕上清秋》获“第十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优秀奖;2023.11江西省教育厅《塬上清秋》入选赣台荟•勇毅前行一第五屈赣台高校书画联展;2023.11第三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作品三年展组委会《山水之间》入选第三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作品三年展。</p> <p class="ql-block"> 2022.06景德镇三宝蓬美术馆《空山新雨》入选。2022中国当代青年青花绘画邀请展。2023.03彭婧《地理、技术、信仰——史前彩陶绘画的三大影响要素》;2023.04作品《见山》收录于《陶瓷研究》;2024.03参与市级课题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平顶山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以鲁山为例》,4顶山市社科联,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直播间主持人:</p> <p class="ql-block"> 河洛剪纸艺人手中的剪刀如灵动的画笔,纸屑纷飞间,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便跃然纸上,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既有传统的民俗故事,也有现代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河南人民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还有16项非遗技艺在此现场展演,让观众沉浸式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先辈们的智慧与匠心。</p> <p class="ql-block"> 农业根基”展区则以独特的设计,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麦田”景象。一台450匹马力的红色拖拉机格外引人注目,它与无人机、采摘机器人协同作业,勾勒出一幅“天地一体”的智慧农业新图景。在科技的助力下,传统农业正迈向现代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粮食安全。观众们在这里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感受到科技为农业发展注入的强大动力。</p> <p class="ql-block"> 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师:刘志浩</p> <p class="ql-block"> 聚焦河南28条产业链的“新质智造”展区,无疑是一场硬核科技的盛宴。长征火箭模型、氢能源轻卡、MR虚拟发动机、飞行模拟器等高科技展品纷纷亮相,展示了河南在高端制造、新能源、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强大实力。这些前沿科技不仅代表着河南产业升级转型的方向,也彰显了河南技能人才在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观众们纷纷驻足观看,与这些高科技展品互动,感受科技的魅力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 在“技能之光”展区,35所河南技师院校集中展示了品牌专业与实训基地建设成果。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实物展示以及现场讲解,观众可以深入了解河南“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特之处。这里还讲述了27位技能英才的成长故事,他们凭借着对技能的热爱与执着追求,从平凡走向卓越,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这些故事激励着更多年轻人投身技能学习,用技能点亮人生,为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雷神研究院:闫 硕</p> <p class="ql-block">捷安高科:曹 辉</p> <p class="ql-block">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万俊杰</p> <p class="ql-block">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研发工程师:王之森</p> <p class="ql-block">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郑州业务经理:晁 昊</p> <p class="ql-block"> “美好生活”展区通过XR时空隧道、巧媳妇工程等12个生活场景,让观众切实感受到技能如何提升生活品质、拓宽就业渠道、推动社会进步。在XR时空隧道中,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未来生活的场景,感受科技与生活的深度融合;巧媳妇工程则展示了河南在助力妇女就业创业方面的成果,通过手工制作、电商运营等技能培训,让众多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过上了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 指尖生香守艺心——巩义牡丹香包非遗传人:赵海亮 在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河南技能展的展厅中,曌亮牡丹香包展位前的清雅香气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展位负责人正是巩义牡丹香包第五代传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赵海亮。这位46岁的手艺人,用指尖针线延续着两百年的非遗香火。</p> <p class="ql-block"> 赵海亮的技艺根脉可追溯至清朝初期,巩义竹林赵氏十二世祖习得牡丹香包技艺后代代相传,他自幼跟随祖辈上山采药,早早练就了识香、配香的扎实功底。从裁剪、刺绣到挖补、穿珠,香包制作的十余道工序,他至今仍坚持全手工操作,力求保留古法精髓。其香料配方源自祖传秘方,以牡丹花瓣、丹皮为基底,搭配薄荷、艾叶等二十余种天然药材,依安神、驱蚊等不同功效调和,香气清雅持久。</p> <p class="ql-block"> 作为传承人,赵海亮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受长寿山红叶启发设计的特色香包一经推出便广受追捧,如今更拓展出养生、文创等四大系列百余款产品,国潮设计让古老技艺贴合现代审美他创建的文化公司五次亮相央视,产品远赴澳大利亚、俄罗斯参与国际交流,还获评“省级技能大师”。</p> <p class="ql-block"> 更可贵的是他的守艺初心,不仅设立青少年研学基地传承技艺,更在山区开设工坊,免费培训千余名妇女与残疾人,带动百余人增收,让非遗成为乡村振兴的助力。在技能展现场,他手中的牡丹香包,正是匠心传承与时代活力的生动见证。</p> <p class="ql-block"> 李杰石,男,1968年4月出生,新密市来集镇苏砦村人,中共党员,现任河南梦祥纯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州市文化产业协会会长,郑州非遗年度人物,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金银器制作技艺(新密银饰锻制技艺)第五代非遗传承人,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新密市十大创新创业明星、“新密大工匠”、“2018年感动新密年度十大人物”、“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22年,李杰石工作室被评为“郑州市第四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 李梦荷:英文名Lisa。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美国爱荷华大学金属与珠宝设计专业毕业,在校期间荣获奖学金,擅长设计和绘画。2020年受聘于河南梦祥纯银制品有限公司,成为首席设计师,组织并主导梦祥珐琅新工艺研发。主持设计2020年第35届大众电影节明星佩戴珠宝系列,作品以新奇、时尚、大气、简约风格为主。作品仰韶之花首饰系列于2025年9月23日荣获河南文创大赛银奖。</p> <p class="ql-block"> 陈来华: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野王纻器制作技艺”传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漆树种植国家创新联盟传统工艺发展委员副主任;沁阳市檀溪堂文化产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河南省大漆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艺术总监。</p> <p class="ql-block"> 为了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河南特色技能展还设置了多个沉浸式体验区。观众可以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如亲手制作剪纸、参与榫卯结构的搭建等;在智慧农业体验区,观众可以操控无人机模拟植保作业,感受智慧农业的乐趣与魅力;在新质智造体验区,观众可以与机器人互动,了解智能制造的原理和应用。这些沉浸式体验活动,让观众在互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技能的魅力,使技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变得可触可感。</p> <p class="ql-block"> 踏入“文明薪火”展区,仿佛瞬间穿越时空,触摸到“老家河南”深厚的文化根脉。在这里,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兰考泡桐制成的古筝,音色悠扬,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美好生活”展区通过XR时空隧道、巧媳妇工程等12在“技能之光”展区,35所河南技师院校集中展示了品牌专业与实训基地建设成果。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实物展示以及现场讲解,观众可以深入了解河南“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特之处。</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讲述了27位技能英才的成长故事,他们凭借着对技能的热爱与执着追求,从平凡走向卓越,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这些故事激励着更多年轻人投身技能学习,用技能点亮人生,为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宋郅尧:<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南大学河南戏剧学院攻读戏曲表演专业,</span>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树建老师亲传弟子。</p> <p class="ql-block">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茶艺与茶文化专业2024级:史欣雨</p> <p class="ql-block">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茶艺与茶文化专业2024级:史寅祥,系统学习茶艺技能、茶叶审评、茶文化简史等核心课程,致力于夯实专业基础,成长为兼具实操能力与文化素养的茶文化传播者。</p> <p class="ql-block"> 王冠军:新密市华龙玉器厂总设计师。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民间艺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密玉俏色雕刻)代表性传承人。获得河南省技术能手、第六届中原大工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十大职工能工巧匠。其玉雕作品连年获国家金奖和省部级大奖230余项,16件作品被各级博物馆、艺术馆收藏,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16项(王冠军和妻子,大儿子)。</p> <p class="ql-block"> 《农家乐》(密玉)获:中国玉(石)器“百花奖”金奖。精彩而巧妙的俏色运用恰到好处,真实表现了农民喜庆丰收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密玉”作品《相濡以沫》获中国玉(石)噐百花奖银奖。作品巧妙而恰到好处的构思和雕刻,使黑白玉石色彩得到充分的利用。将两条鱼儿相互恩爱的情感画面表现的淋漓至尽,栩栩如生,让人们产生联想,正确看待人生。</p> <p class="ql-block"> 《少女洗发》,是典型的利用俏色玉料创作的优秀作品。整个作品形体自然大方,线条流畅,立体感强,不同色泽运用巧妙,恰到好处。人物神态庄重,工艺精细,从自然造型的肤色,红晕通透,裙衣微风摆动,垂发优美,洗发液向下欲滴,色彩从蓝色到红色,顺发滴在河水之中,卵石点缀,河水潺潺。</p> <p class="ql-block"> 《梦嫁》(密玉)获:中国玉(石)器“百花奖”金奖。一位妙龄少女对美好人生的憧憬,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 《战地红花分外香》(密玉)获: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喜鹊、和平鸽、红花、军旗、军号、军帽、地雷、手榴弹,让人们不要忘记历史,远离战争,珍爱和平,该作品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一件军事题材作品。料选上等红.黄.黑三色之密玉,其所反映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之盛状。整件作品之画面气势壮观,生动感人。黑色为主体部分,八名勇士擎旗呐喊,手托机枪步枪,背扛手榴弹,电台等,涉水前冲,那飞溅的黄红色浪花和迎风飘动的战旗不仅激励着勇往直前的勇士而且也感动着观赏者。这件作品层次分明,择俏得体,浪花和芦苇,青松和月亮交相辉映,衬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面。该作品曾获得2013年中国玉(石)器百花奖金奖。</p> <p class="ql-block"> 《军歌嘹亮》是一件革命军事题材作品,取料红、黄、白三色密玉,寓意深刻,题材独特。其构图新颖而巧妙,结构合理,层次分明。主题部分军号与党旗、军旗独领风骚,红旗猎猎,军歌嘹亮。延安宝塔巍巍耸立,和平鸽与婷婷松柏相得益彰,一幅中国人民解放军乘胜前进的画面呈现在人们面前。</p> <p class="ql-block"> 郑州新东方烹饪学校老师:周建强</p> <p class="ql-block"> 此次河南特色技能展不仅是一次技能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次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它向世人展示了河南在技能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也为河南技能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未来,河南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持续深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技能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让技能之光点亮更多劳动者的职业梦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续写中原大地技能发展的新篇章 。</p> <p class="ql-block">鸣谢:接受采访的老师和同学,网上搜索借用资料对作者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