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阻课不阻学,云端研训探育人 ——从课堂到实践,让德育“活”起来,“实”下去

【荷】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4日,台风裹挟风雨席卷佛冈,却未能阻挡教育者求索的步伐。佛冈县德育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由线下课堂转为云端相聚,两场干货满满的线上课程,为德育管理人员带来了深刻启示。黄翠婉副校长《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施策略》勾勒出多方联动的育人蓝图,谭遇芳老师《校本德育体系构建》则为“立德树人”提供了扎根校情的实践路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诠释了现代教育的核心要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协同育人:从 “单向联系” 到 “三位一体” 的育人共同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黄翠婉副校长的课程,以其声情并茂的讲解,打破了 “家校联系” 的传统认知边界。她并未停留在 “学校通知、家长配合” 的浅层互动,而是深刻指出:现代教育的关键,在于构建家校社 “三位一体” 的融合机制。课程中,从协同育人的时代背景、普遍现状分析,到具体实施策略的拆解,再到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力提升的实践探索,每一个环节都紧扣 “系统融合” 的核心 —— 协同育人。</p> <p class="ql-block">  正如黄校长所倡导的,真正的协同育人,应是目标一致、行动同频的 “育人共同体”。它像一曲和谐的交响乐,学校是指挥,把握育人方向;家庭是弦乐,传递温暖支撑;社会是管乐,拓展成长维度,三者默契配合,才能共同托举孩子的未来。这种从 “方法革新” 到 “理念升华” 的跨越,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教育从来不是学校的 “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携手的 “大合唱”。</p> <p class="ql-block">二、校本德育:从 “说教灌输” 到 “扎根校情” 的生命滋养</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黄校长的课程为育人搭建了 “广度框架”,那么谭遇芳老师的分享则为德育注入了 “深度内核”。《校本德育体系构建》课程中,“文化・校本・特色” 的构建理念直击传统德育的痛点,让我们对 “立德树人” 的措施有了全新认知。谭老师摒弃了 “标准化说教”“悬浮式灌输” 的旧模式,强调德育必须扎根学校文化土壤,贴合学生成长实际。</p> <p class="ql-block">  在她的体系中,德育不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印在手册里的条款,而是从学生立场出发,围绕其道德认知、情感培育、行为养成的规律设计的 “成长课程”它既能是结合学校历史的文化浸润活动,又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模拟实践,也可能是关注个体差异的个性化引导。</p> <p class="ql-block">  谭遇芳老师还提出需要凝聚教师德育共识,让教师成为德育特色化的“执行者与创新者”。组织德育教研共同体,围绕“佛冈本土文化与德育的融合”设计教案,定期开展磨课评课。这种 “扎根佛冈本土校情的特色创造”,让德育有了温度;这种 “尊重生命的成长滋养”,让德育真正走进了学生内心。谭老师的实践探索,不仅为各级学校构建实效型德育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更让我们明白:优质的德育,应当是 “量身定制” 的,是能与学生生命同频共振的。</p> <p class="ql-block">  一场台风,让课堂换了场景,却让教育的思考更加深刻。黄翠婉副校长的 “协同育人” 理念,拓宽了我们的育人视野;谭遇芳老师的 “校本德育” 实践,夯实了我们的育人根基。二者共同指向一个核心:教育既要 “向外联动”,汇聚多方力量;也要 “向内扎根”,贴合校情学情。这份云端收获的感悟,将成为我们未来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激励我们在育人路上不断探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