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一场被好天气“拐”来的惊喜

天天好心情

2025.9.24 晴 康百万庄园 <p class="ql-block"><b>  最近的天气总被秋雨占据,绵绵的雨丝没断过。昨天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去了偃师博物馆,雨雾里逛博物馆倒多了几分静谧感。没想到今天一早雨过天晴,空气格外清爽,我正好在返程路上,发现离康百万庄园挺近——这么好的天气,这么好的心情,不去逛逛太可惜了,于是干脆拐了个弯,直奔康百万庄园。</b></p><p class="ql-block"><b> 到了庄园门口,第一感觉就是“气派”,但不是那种张扬的豪华,而是透着一股沉淀了几百年的稳重。听讲解员说,这家人姓康,“百万”不是说他家只有一百万,而是明清时候大家对他们家的统称,意思是“富可敌国”,想想看,能让整个河南都这么叫,当年得多有钱!</b></p> <p class="ql-block">jingte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我边走边欣赏着 ,尤其房顶的雕刻也藏着巧思。有的屋脊两端翘起来,上面刻着龙纹,虽然年代久了,颜色淡了些,但龙的爪子、鳞片还是看得清,透着股威严劲儿;还有些房檐下的木构件,刻着“福禄寿”的图案,或是简单的回字纹,看着朴素,却越看越有味道。</b></p><p class="ql-block"><b> 最让我觉得舒服的是庄园里的“对称”,不管是门楼还是门雕,都透着讲究。比如迎面的一个门楼,左右两边的砖雕图案一模一样,左边是喜鹊登梅,右边也是,连花瓣的数量、喜鹊的姿态都对应着,走在中间看过去,特别规整。门雕就更不用说了,门框两边的木雕花纹对称着延伸,有的是祥云,有的是花卉,摸上去手感光滑,应该是几百年里,来来往往的人都忍不住摸过,才把木头磨得这么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康百万庄园的康氏家族主要兴盛于明清两代,家族传承约400年,从明代中期开始发家,至清末民初逐渐衰落。常言道富不过三代 而康百万整整富过十三代!现在我走进的是全国三大庄园之一的—康百万庄园。</b></p> <p class="ql-block"><b>  往里走,才发现这根本不是个简单的“大院子”,更像个小城池。我今天逛的时候,眼睛几乎没从那些雕刻上挪开过,特意拍了好多木窗,那上面的雕工是真精细,有的刻着缠枝莲,花瓣卷得特别灵动,有的是小松鼠抱松果,连松鼠的尾巴毛都一根一根雕得分明,凑近了看,连木头的纹理都和雕刻的图案融在一起,不知道当年得是多少手艺好的匠人,花了多少功夫才做出来的。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逛到后来,我总忍不住停下来对着那些雕刻拍照,觉得这些不是死的木头和砖头,而是藏着康家当年的日子——可能雕木窗的时候,匠人想着要讨主人喜欢,特意选了吉祥的图案。</b></p> <p class="ql-block"><b>  走在庄园的石板路上,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看着这些老房子和满是巧思的雕刻,想着几百年来这里住过十几代人,有过热闹的家族聚会,也有过日常的柴米油盐,突然觉得特别有意思。以前总觉得“豪门”离自己很远,但在康百万庄园,看到的不只是财富,还有一家人怎么好好过日子、怎么把家风藏在一砖一木里的故事。今天这趟临时起意的拜访,可比单纯赶路有意思多了,尤其是拍的那些雕刻照片,回头翻着看,肯定还能想起当时站在老房子前的新鲜劲儿,果然好天气就该配这样的好地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