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海宁

华林

<p class="ql-block">沿着宽阔的草地往前走,远远就看见那块高大的标识牌立在风里,“延吉观光度假区”几个字在云层下依旧醒目。箭头指向远方,像是在召唤所有愿意慢下来的脚步。我顺着方向走去,心也一点点轻起来。</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片广场,一座石牌坊静静矗立,雕花的檐角托着低垂的云。几位行人从底下走过,脚步很轻,仿佛怕惊扰了时光。我站在不远处望着,竟觉得那牌坊不只是石头垒成的门,倒像是从历史里伸出来的一道门槛,跨过去,便是另一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雨刚停,空气里还浮着湿意。一位老人站在牌坊前,抬头看着上面的字,神情安静。我走近几步,看见那匾额上刻着“海宁观潮”四个字,笔力遒劲。他没说话,我也沉默,只觉这一刻的宁静,比任何讲解都更贴近这座城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景区入口处的信息牌前围了些人,大家低头看,或拍照记录。我扫了一眼,票务、须知、打卡点一应俱全,像一张通往故事的通行证。最吸引我的是“游玩必打卡点”那一栏——塔楼、古桥、涌潮、石碑……每一张小图都像在轻声说:来吧,我有故事要讲。</p> <p class="ql-block">一面浮雕墙静静立在蓝天下,古代人物骑马执旗,衣袂翻飞,仿佛下一秒就要从墙上走下来。墙顶的黑匾写着“海宁跳塘文化主题馆”,金光微闪。我盯着那群浮雕里的人,忽然觉得,他们不是被刻上去的,而是被风从过去吹来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一块石碑立在灰墙前,白字清晰,讲述着海宁的过往。没有喧嚣,没有解说器,只有风掠过碑面时带起的一丝凉意。我读着那些字,像在听一位老者低语,讲潮水如何年年奔涌,讲人如何筑塘、守城、生息。</p> <p class="ql-block">走进展览馆,墙上的黑白照片沉默地挂着,配着密密的说明文字。几位游客站在前面,一动不动地读。我也停下,看那些泛黄的屋檐、旧时的街景,仿佛看见了百年前的市井烟火。灯光很柔,照得人不愿走快。</p> <p class="ql-block">展厅深处,石雕与植物标本静静陈列,玻璃柜里藏着岁月的痕迹。墙上展板记录着古建筑的兴衰,塔楼、堤塘、牌坊,一一浮现。我看见自己的影子映在玻璃上,和那些文物重叠在一起,像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p> <p class="ql-block">一面深色墙上,“清官廉史辈出”六个字赫然在目。下方是几位古人的半身像,每人配一段生平。他们目光沉静,仿佛仍在审视这世间的得失。我站在那儿看了很久,忽然明白,海宁的风里,不止有潮声,还有清风。</p> <p class="ql-block">另一面墙上,几位历史人物的故事被娓娓道来。画像旁的文字写得细致,连他们的抉择与遗憾都清晰可感。我认出其中一位曾主持修塘,抵御潮患。他没留下豪言壮语,只有一句:“为民挡潮,不敢辞劳。”读到这里,心微微一颤。</p> <p class="ql-block">一条现代感十足的走廊延伸向前,两侧墙上挂着人物照片与介绍,圆形灯光嵌在墙内,像一颗颗静默的眼睛。游客们缓步前行,有人低声讨论,有人驻足凝视。这里没有古意逼人,却让人走得更慢,想得更深。</p> <p class="ql-block">展厅一角,大屏幕播放着蓝色背景的影像,风景画挂在旁边,画中有湖有城。前头的触摸屏亮着,我点了几下,跳出一段关于海宁治水史的文字。科技在这里不是装饰,而是让历史更近一步的桥。</p> <p class="ql-block">雨后的石雕泛着微光,祥云与波浪缠绕其间,像在诉说某种古老的祈愿。牌楼在后方静静矗立,飞檐翘角挑着阴沉的天。游客在遮阳棚下走动,笑声轻飘。我摸了摸湿漉漉的围栏,仿佛触到了这座城的体温。</p> <p class="ql-block">一张巨大的游览图立在路口,盐官古城的布局一目了然。我盯着地图上的“观潮胜地”,又看“跳塘遗址”,像在拼一幅记忆的拼图。二维码静静地立在角落,扫一下,就能听见这座城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又一座牌坊,游人如织。有人拍照,有人倚柱休息,笑声在檐角间回荡。我站在一旁,看阳光偶尔从云缝中漏下,照在那些雕刻的纹路上,一瞬间,整座牌坊仿佛活了过来。</p> <p class="ql-block">石阶上人来人往,五颜六色的雨伞像一朵朵移动的花。有人举着相机对准高处的建筑,有人边走边笑。雨水浸润过的石阶泛着光,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纹理上,却走得轻快而欢喜。</p> <p class="ql-block">我沿着石阶慢慢往上,两侧栏杆雕工精细,雨水顺着纹路滑落。天空依旧阴沉,但人群的喧闹让这阴郁变得温暖。有人撑伞前行,有人停下拍照,脚步声与笑语交织,像一首生活的歌。</p> <p class="ql-block">绿树环抱着一座古塔,层层飞檐如羽翼欲飞。石板路通向塔门,远处行人撑伞而行,蓝伞在灰绿背景中格外鲜明。我仰头望着,忽然觉得,这塔不只是看风景的,更是被风景守护的。</p> <p class="ql-block">人们聚集在黑色框架前,手持雨伞,像是在等待什么。水面开阔,倒映着阴云,静得能听见呼吸。我不知他们在等什么,但那种集体的静默,竟让我想起潮来前的片刻——风停,水静,万物屏息。</p> <p class="ql-block">高塔耸立,绿树掩映,石桥横跨水面,蓝伞缓缓移动。我站在远处,看那伞影一点点走远,像从画中走出的人。潮未至,心已动。</p> <p class="ql-block">石栏边,人们面向水面,雨伞如花绽放。一位穿条纹衫的女子撑着橙伞,格外醒目。她望着远处的城市轮廓,一动不动。我顺着她的视线望去,只见水天相接,云层低垂,仿佛时间也在这里停了。</p> <p class="ql-block">河边人群聚集,雨伞林立。他们不说话,只是望着河面,像在等一个熟悉的身影归来。潮未至,但那种期待,早已在风里弥漫开来。</p> <p class="ql-block">终于,潮来了。左侧是翻滚的巨浪,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右侧是人群,屏息凝神,有人举起手机,有人张大了嘴。文字说这潮有多危险,可此刻,没人怕,只有敬畏。我站在人群中,听见心跳与潮声同频。</p> <p class="ql-block">一棵古树撑着金属支架,像一位老将仍坚守岗位。树前石碑刻字,游客在下拍照、低语。我绕树一圈,忽然觉得,它不只是树,而是海宁的见证者——看过潮起潮落,听过悲欢离合。</p> <p class="ql-block">我掏出手机扫了地图上的二维码,观潮胜地公园的路线立刻跳出来。塔楼、亭台、河流,一一标注。我顺着指示走,每一步都像在走进一段被精心保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石碑上刻着“海宁涌来西风挡不住”,字字如刀。树影婆娑,有人在前拍照。我轻念一遍,忽然懂了——这不只是说潮,也是说人。风再猛,潮再急,总有东西,不肯退。</p> <p class="ql-block">亭子临水而建,匾额写着“海宁观潮”。人们坐在里面避雨、聊天、看风景。我倚着柱子,看水面波澜不惊,却知它随时会怒吼。这亭子,不只是遮风挡雨的,更是让人学会等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建筑静静矗立,城门紧闭,石板路延伸向前。绿树掩映下,它像一位沉默的守城人。我走近,没敲门,只是轻轻抚过墙砖——有些历史,不必进入,也能感受。</p> <p class="ql-block">石桥横跨水面,小船停泊如眠。对岸的建筑飞檐翘角,行人缓步而行。我站在桥头,看水波轻漾,忽然觉得,所谓“逐浪”,未必是要冲进潮头,有时,只是静静看着,也是一种奔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