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雨送凉,学意正浓。在这个收获的秋日,G2001项目“一对一”精准帮扶的温暖力量,如约浸润三组会场。教育的进步,源于“思想”与“行动”的双轮驱动。本次“一对一”精准帮扶送教活动,正是我们与G2001项目导的师们思行并进、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他们将教学理念与方法精准送达,聚合作之力,赋成长之能,共同点燃基层教育的星星之火。</p> 导师授课 示范引领 <p class="ql-block"> 马立利老师的《Unit2 My friends》A Let's talk 新授对话课,从细节设计到整体架构均亮点满满,尽显教学智慧与育人温度。</p> <p class="ql-block"> 这堂课以“教学评一致性”为核心,将目标、教学、评价紧密结合,课堂环节环环相扣、节奏张弛有度。马老师通过亲切的Free talk拉近距离,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活课堂,以多样的实践任务巩固知识,不仅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了描述朋友的英语句型,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人际交往意识,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与教育性的优质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课程紧扣“同伴交往与友好互助”的单元主题,以“Who are your friends?”为主线层层推进。从借助动画、图片引出“strong”“short hair”等核心词汇,到聚焦John与Zhang Peng的对话梳理“His/Her name is...”“He's/She's...He/She has...”关键句型,再到通过AI动画演示“Zhang Peng帮助John”的场景深化“kind”的含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精准呼应学习目标,既夯实了语言知识基础,又自然渗透“尊重朋友、友爱互助”的情感教育,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的有机融合</p> <p class="ql-block"> 马老师灵活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播放Let's chant、对话动画、《Looking for a friend》儿歌等素材,为学生搭建了沉浸式的英语学习场景,有效降低了语言学习的陌生感;小组合作环节的“Role play”“找朋友练笔”等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互动中锻炼口语表达与合作能力;同时,贯穿课堂的评价量表与课后的分层作业设计(基础背诵、提升描述、拓展制作朋友书),既实时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p> 精研教学评 赋能新课堂 <p class="ql-block"> 随后,马老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现场说课。她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为例,从课堂导入、新知呈现、模仿操练到情景表演,逐步拆解了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与学生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老师创造性地运用了AI动画来阐释“朋友间互相帮助”的情感主题,并设计了分层作业(基础背诵、句型运用、创意制作朋友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其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评价任务精准对应学习目标,充分展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科学性与艺术性。</p> <p class="ql-block"> 马老师围绕具体教案进行了扎实细致的剖析,使在场老师对如何在实际课堂中践行教学评一致性这一理念有了清晰、深刻的认识。此次送教不仅是一次优秀的个人展示,更是一次宝贵的集体教研,有效推动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p> 聚焦教学评 启智新课堂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推动教师深化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理解,助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张铭浩主任围绕“教学评一体化”开展专题讲座,为教师们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教学研讨盛宴。</p> <p class="ql-block"> 张主任首先结合2022年新课标背景,明确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定位——以清晰的学习目标为载体,实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课堂评价三者协调统一,最终达成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他直指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部分教师备课依赖复制粘贴,忽略学生真实需求;教学活动与目标脱节,评价环节流于形式;学习目标制定不清晰,缺乏可评可测性。针对这些问题,张主任深入解读“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强调“目标是核心”,教师需围绕可评可测的学习目标,设计阶梯化、生活化的教学任务,并匹配多元评价方式,形成“目标—任务—评价”一一对应的教学闭环。</p> <p class="ql-block"> 此外,张主任还分享了教学评一体化教案的设计思路,建议教师在教案中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与评价要点,突出“四者联动”</p><p class="ql-block"> 整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案例支撑,为教师们搭建了清晰的“教学评一体化”实施框架。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对教学评一致性理解的更加透彻,将把讲座所学融入日常教学,以目标为导向,以评价为抓手,让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p> 以练促学强技能,研思并行共成长 <p class="ql-block"> 在马老师精彩的《Unit2 My friends》示范课与张主任“教学评一体化”专题讲座之后,一场聚焦“目标-任务-评价”精准对接的教学设计实操活动随即展开。全体参培教师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指引,结合马老师课堂中“句型教学-情景实践-分层评价”的实例,当场投入学习目标撰写与评价活动设计中。</p> <p class="ql-block"> 教师们紧扣学科课标与学生实际,先明确“可评可测”的学习目标,再围绕目标设计阶梯化学习任务,最后针对性匹配评价方式:有的参考马老师课堂的“角色表演评价量表”,为口语类任务设计星级评分标准;有的借鉴讲座中“过程性评价”思路,为知识探究任务嵌入课堂提问、小组互评等环节;还有的结合分层作业设计理念,为不同能力学生的任务成果制定差异化评价维度。整个过程中,教师们不时交流研讨,将讲座中的理论要点转化为具体设计细节,把示范课的实践经验融入自身教学设计,真正实现了“学、思、练”的深度融合</p> 精准把脉促提升 导师引领助成长 <p class="ql-block"> 在参训教师完成教学设计初稿后,导师团队迅速投入细致的查阅工作。他们以“教学评一体化”核心要求为标尺,逐份审阅每份设计,重点聚焦学习目标的可评可测性、任务与目标的匹配度、评价活动的针对性三大维度,精准梳理出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目标表述模糊、评价方式单一)与个性不足(如学科特色融入不深、分层评价设计缺位),并逐一做好标注与反馈记录。</p> <p class="ql-block"> 随后,导师团队采用“逐个指导+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帮扶:针对个性化问题,导师与教师一对一沟通,结合马老师示范课案例与张主任讲座要点,手把手指导修改,例如帮助语文教师优化“阅读理解目标”的行为动词,协助数学教师完善“解题思路展示”的评价量表;面对共性问题,导师团队组织集体研讨,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设计框架示范,引导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让评价贯穿任务全程”“怎样平衡目标精准度与学科趣味性”等关键问题,现场答疑解惑、分享实用策略。</p> <p class="ql-block"> 整个指导过程中,导师们既注重指出问题本质,更强调方法传授,让参训教师不仅明晰“哪里需要改”,更清楚“为什么改”“怎么改”。这一环节不仅让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得到切实优化,更深化了大家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为后续教学实践打下更扎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此次实操活动,不仅是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即时巩固,更让教师们在实战中掌握了“目标与评价同步设计”的核心方法,为后续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设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推动了教师团队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协同进步。</p> 培训圆满绘句号 教学评一体启新途 <p class="ql-block"> 今天“教学评一体化”主题培训活动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以理论引领、课堂示范、实操演练、精准指导为核心脉络,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为全体参训教师搭建了一场沉浸式、高质量的专业提升平台。</p><p class="ql-block"> 不仅让“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深植教师心中,更通过“示范—理论—实操—指导”的完整链条,为教师们提供了从理念到实践的全流程支持。参训教师表示,将把所学所悟融入日常教学,以更精准的目标、更有效的任务、更科学的评价,打造高效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未来,相信这支教师队伍将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在专业成长道路上持续精进,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注入更强劲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 辑:徐晓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初 审:谷春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复 审:韩国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终 审:张铭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