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同学</p><p class="ql-block">文/宋玉兰</p><p class="ql-block">一九六四年八月,我们相识在二道街塘子胡同长春三十二中学一年五班教室里,从此我们就被友谊之神用一条美丽的丝带连在了一起,就是在祖国各地也扯不断我们心中的那份牵挂,那份情谊,我们心心相印,心心相通。</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课堂上相伴读书一年半,六六年一场特殊运动打破了课堂上的宁静,同学们放下了书和笔,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洪流之中,让我们有了一次暂短的分别。</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八年复课闹革命,这条丝带又将我们拽回了课堂上,一年五班变成了二年五班,二年五班这个称谓一直伴随着我们一生。</p><p class="ql-block"> 六八年冬天,我们这群才读了初中一年半课程的“知识青年“,响应号上山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友谊丝带又把我们地拴在了一起,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一个锅里吃饭,男生女生各睡一铺大通炕上,我们这群十七八岁象没娘的孩子,组成了一家人,从此一同顶着星星到田间劳做,一同挥汗滴落禾下土,一同迎着落日收工,夏天一同忍受蚊虫叮咬,冬天坐在火炕上一同抵抗严寒。</p><p class="ql-block"> 随着回城的浪潮,我们奔向了祖国各地,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发挥我们的能量。</p><p class="ql-block"> 回首我们相识五十四年,我们离校己有五十年也就是弹指一挥间,我们己年近古稀,我们的心依然紧紧相连,友谊的丝带依然是那么的鲜艳,就让这条友谊丝带拴着我们一同奔向“二0二八”年,三八年,四八年更远更远……。</p>